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如何調節五臟六腑?按摩能調節五臟六腑嗎?[圖]

        如何調節五臟六腑?按摩能調節五臟六腑嗎?[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2 20:12 五臟六腑按摩經絡腸胃

        中醫按摩是現在非常受歡迎的一種治病的方法,也可以說是一種非常火的養生方法,人體的五臟六腑由于各種原因經常會出現一些毛病,想要保護好五臟六腑可以嘗試用中醫按摩的方法,而且健康又安全,那如何調節五臟六腑?按摩能調節五臟六腑嗎?

        如何調節五臟六腑?按摩能調節五臟六腑嗎?(1)

        1、如何調節五臟六腑

        手部有很多與人體器官內臟相連的經絡穴位,對手部反射區進行按摩,能調整臟腑器官的功能,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其實,養生并沒有那么復雜,一雙手就可以搞定!

        1、虎口平擊

        (面部疾病)

        動作要領:雙手虎口相對保持勻速來回撞擊36次是一個小節。

        功效:緩解視力模糊,鼻炎,牙疼;對預防感冒有非常好的效果。

        2、手掌側擊

        (防止骨退化)

        動作要領:雙手打開側面保持勻速來回撞擊36次是一個小節。

        功效:緩解頭痛、頸痛;對預防骨刺、骨退化有非常好的效果。

        3、拳擊掌心

        (疲勞)

        動作要領:一手握拳,一手張開保持勻速來回撞擊36次是一個小節。

        功效:提神消除疲勞。

        4、十指交叉互擊

        (手足麻木)

        動作要領:雙手十指交叉保持勻速來回撞擊36次是一個小節。

        功效:有效緩解手麻、腳麻等末梢循環的問題。

        5、手腕互擊

        (心肺疾病)

        動作要領:兩手手腕處保持勻速來回撞擊36次是一個小節。

        功效:有效緩解心臟病、胸悶、胸痛等癥狀。

        6、手背互擊

        (內臟機能)

        動作要領:兩手相背保持勻速來回撞擊36次是一個小節。

        功效:可有效調整內臟機能,預防五臟六腑疾病的發生。

        2、五臟六腑的排毒時間表

        心排毒——21:00~23:00

        中醫理論認為“心主血脈”,而它所指的不僅僅是西醫所說的心臟,而且還包括全身的“脈管系統”,包括靜脈、動脈和淋巴系統。每天的21:00~23:00點之間,是人體全身脈管系統的排毒過程,你應該讓自己盡量保持安靜,醞釀睡眠,這樣不但能順利地完成“心”的排毒工作,也能為之后其他器官的排毒奠定良好的基礎。

        腎排毒——23:00~1:00

        腎臟是體內最重要的排泄、內分泌器官,在維持內環境穩定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血液流經腎臟時,代謝廢物、部分水和無機鹽在腎臟形成尿排出體外。從中醫理論說“腎主水運”,腎臟一旦有了損傷,全身就好想被浸泡在大毒缸里了,代謝廢物都不能被及時排出。晚間23:00~1:00就是腎臟的排毒時間,這個時候你應該熟睡,否則會加大腎臟負荷,極有可能導致廢物、毒素積聚在體內,第二天早上你就會發現自己從上到下都是腫腫的。

        肝排毒——1:00~3:00

        肝臟是人體內臟里最大的器官,肝臟細胞能夠控制和調解體內各種物質,使所有器官都能順利地工作。更重要的是,肝臟具有化解細菌、酒精和其他毒素的功能,是人體解毒的“掌門人”。日常生活中所攝取的毒素(如酒精),都需要依靠肝臟來分解;另一些食物在消化后會腐敗、發酵而產生的毒素,無法被小腸吸收,毒素就會被送往肝臟。而凌晨3點正是肝臟的休整時間。

        肺排毒——3:00~5:00

        凌晨3點,當肝臟的排毒進入尾聲,肺臟又進入了全新的休息、排毒過程。肺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人體通過肺從自然界吸入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肺有主持并調節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之氣的作用,在有節律的一呼一吸之間,調節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細心的人會發現,平時咳嗽的人如果在凌晨3點以后還沒入睡,咳嗽就會更加嚴重。而且中醫認為“肺主皮毛”,此時如果失眠缺失,對皮膚的損傷也是最大的。

        脾胃排毒——5:00~7:00

        良好的睡眠能讓人早起,凌晨5~7點,大腸開始排毒,是最佳的如廁排毒時機。

        最佳早餐時間在7:00,值得提醒的是,早上7:00~9:00,是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階段,所以在此時吃早餐是最好的,如果你拖到9:00~10:00吃,那還不如不吃。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