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食材選購 > 夏季解暑涼茶有哪些?夏季喝什么茶清涼解暑?[圖]

        夏季解暑涼茶有哪些?夏季喝什么茶清涼解暑?[圖]

        大眾健康網 2018-12-11 00:51 喝茶解暑夏季

        夏天很多人都愛喝一些飲品,可以幫助身體降溫,及時補充水分,適合夏季喝的飲品有很多,而且有許多味道豐富,營養健康的飲品可以選擇,在家就可以制作出一些清涼解暑的茶飲了,那么夏季解暑涼茶有哪些?夏季喝什么茶清涼解暑?

        夏季解暑涼茶有哪些?夏季喝什么茶清涼解暑?(1)

        1、夏季解暑涼茶

        1、西瓜皮涼茶

        材料:西瓜皮、白糖各適量。

        做法:

        將西瓜皮洗凈、切碎,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

        祛暑利尿,尤其適合熱性體質人群及水腫患者適量飲用。不過,寒性體質及胃寒的人忌用。

        2、薄荷涼茶

        材料:薄荷葉、甘草各6克,水1000毫升、白糖適量。

        做法:

        薄荷葉、甘草放入水中同煮,煮沸5分鐘后,放入白糖攪勻即可。

        功效:

        提神醒腦、開胃清涼,適合夏季胃口不好及腦力勞動者飲用,但平時怕熱、愛出虛汗者忌飲。

        3、香蘭涼茶

        材料:藿香9克、佩蘭9克洗凈、茶葉6克。

        做法:

        所有材料一起放茶壺中,加500毫升開水,上蓋悶5分鐘,冷卻待飲。

        功效:

        解熱祛風、清暑化濕、開胃止嘔,有助于預防中暑,適合風熱感冒初期的患者,但陰虛火旺的患者不宜食用。

        4、陳皮茶

        材料:陳皮10克、白糖適量。

        做法:

        將陳皮洗凈,撕成小塊,開水沖泡,10分鐘后去渣,放入少量白糖。冰鎮后再喝,效果更好。

        功效:

        消暑、止咳、化痰、健胃。有干咳無痰、口干舌燥等癥狀的陰虛體質者不宜多食。

        5、鮮藕涼茶

        材料:鮮藕75克、白糖適量。

        做法:

        鮮藕洗凈切成片,加水用文火煮。待鍋內水剩下2/3,放入適量的白糖,冷卻后即可飲用。

        功效:

        去火化淤、養胃滋陰,適合夏季實熱體質及脾胃不適的患者飲用。由于藕性偏涼,產婦不宜過早食用。煮藕時忌用鐵器,以免發黑。

        2、解暑的小吃

        1.四果湯

        沒有四果湯的夏天就不算夏天!四果湯是閩南夏季消暑的重要飲品。廈門的四果湯是以石花湯為底,加上配料即為四果湯。吃時店家用一把類似刨刀的工具,麻利地在固體狀石花膏塊上刮,把石花膏刮成均勻的細條盛在碗里,加上紅豆沙或是芋泥等,舀一勺蜂蜜水,便是夏日的一道清涼特色小食。各種各樣的時令水果、紅豆、綠豆、薏仁、蓮子、銀耳、石花,仙草。任你選,加上蜂蜜水,得名“四果湯”。

        2.石花膏

        夏秋時節,到閩南探親訪友、旅游觀光的中外游客總喜歡徜徉街市,品嘗那自古馳譽、具有南國海濱風味的消暑涼點——石花膏。

        石花膏的主要原料石花菜,是生長在臺灣海峽中潮或低潮帶礁石上的一種食用海藻。祖國藥典記載:石花全藻皆可藥用,能治痰結、癭瘤、腸炎、痔瘡、支氣管炎等癥,值得一提的是石花膏是夏季解暑、降火之妙品。

        3.仙草蜜

        仙草蜜是閩南和臺灣地區的傳統小吃。在閩南,傳統主婦幾乎都會制作仙草凍(又名仙草涼粉),就是將仙草陰干后加水熬煮,直至膠質完全析出凝固,冷卻后形成褐色凍狀的食品。當地人視之為清涼甜品。在夏天,一碗冰冰涼涼的仙草凍,的確能將五臟六腑的悶熱血氣都清除的一干二凈,當然也就容光煥發的洋溢自然之美了,是炎熱消暑的圣品。

        4.土筍凍

        在泉州包羅萬象的美食中,土筍凍應該是最有創意的一種了。它外有果凍的賣相,內有鴨腸般的口感,原料和制作卻又異常簡單。尤其在大熱天,取出冰鎮的土筍凍,蘸上醬料放入口中,膠質的清涼和星蟲的鮮脆完美結合在一起,讓你欲罷不能。

        5.麥糊

        還記得小時候阿嬤煮的香香淡淡的“麥糊”嗎?麥糊由麥粉熬制而成,清淡爽口,很適合夏天食用。麥糊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閩南特色小吃。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