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兒童秋燥吃什么食物好?小孩子秋季秋燥怎么吃?[圖]

        兒童秋燥吃什么食物好?小孩子秋季秋燥怎么吃?[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5:53 兒童秋燥潤肺肺熱

        秋季氣候比較干燥,我們在秋季的時候會容受到天氣的影響出現身體的不適,特別是一些免疫力比較低下的人群,比如小孩子,小孩子會容易因為氣候干燥出現秋燥,秋燥就要注意潤肺。那么,兒童秋燥吃什么食物好?小孩子秋季秋燥怎么吃?

        兒童秋燥吃什么食物好?小孩子秋季秋燥怎么吃?(1)

        1、兒童秋燥吃什么

        (1)梨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對兒童肺熱咳嗽、麻疹等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2)柑橘

        柑橘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于身體虛弱、熱病后津液不足口渴等癥,榨汁或蜜煎,治療兒童肺熱咳嗽尤佳。

        (3)柿子

        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結核咳嗽虛熱、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癥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寶寶口干唇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癥。

        (4)石榴

        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煩渴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5)葡萄

        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干后,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大棗

        大棗能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6)荸薺

        荸薺煮熟可作水果食用,具有清熱生津、化濕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燥咽干、肺熱咳嗽、痰濃黃稠等癥,與蓮藕榨汁共飲效果更佳。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鮮果蔬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都會影響身體健康。

        2、兒童如何預防秋燥

        1、加強鍛煉,但同時也要注意活動量不能太大;

        2、隨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雙手、面部也要經常擦點護膚品,干燥的居室內可以灑點水,以保持空氣濕潤

        3、盡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有潤燥作用的食物;

        4、如果孩子感到口干舌燥,專家建議父母,可給他們適量含喉片,并多吃綠色蔬菜、水果;

        5、有便秘、肛裂等癥狀的寶寶,父母可給他們多吃些菠菜、芹菜、竹筍等多纖維食物以及豬、羊的大腸、黑芝麻、蜂蜜等;飯菜的烹調過程要注意盡量清淡少油,盡量不用味精,現在有許多現代化的烹飪器具可以在不添加過量油和味精的前提下將食物烹制得鮮美,父母們也可以酌情選擇,比如蘇泊爾鮮呼吸電壓力鍋。

        6、盡量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

        3、怎么防秋燥

        1、多睡一小時,保持充足睡眠。增加睡眠一小時,可以讓我們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

        2、合理膳食防“秋燥”。秋季天氣較為干燥,會出現諸如皮膚緊繃、起皮脫屑、毛發枯燥、嘴唇干燥等秋燥現象。多喝水、多喝粥,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正是預防秋燥的好方法。要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多食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3、少開電扇,關窗睡覺。秋天晝夜溫差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發作,吹電扇,很可能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毛病。因此,要少受“冷刺激”。

        4、保護臍部,預防疾病。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要及時增添衣物,睡覺時蓋好腹部,還可按摩臍部,將肚臍部位的寒氣驅散。

        5、堅持鍛煉,但切勿過量。秋季秋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因此,我們應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適當得到體育鍛煉。但運動不可過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

        6、避免過早添加衣物。秋季晝夜溫差較大,天氣變化無常,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后吹風,容易傷風感冒。因此衣物需逐漸添加,不可過早過急。

        7、注意胃部保暖。秋天需要注意胃部保暖,睡覺時需關好門窗,腹部蓋好被子,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