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寶寶適合吃什么魚?最適合寶寶吃的魚肉[圖]

        寶寶適合吃什么魚?最適合寶寶吃的魚肉[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6:54 寶寶吃魚魚肉海鮮

        魚肉中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物質,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物,而寶寶經常吃魚不僅能夠吸收豐富的營養,同時還有利于大腦發育,所以許多家長就常常會做魚給寶寶吃,那么寶寶適合吃什么魚?最適合寶寶吃的魚肉是什么?寶寶吃哪些魚好?

        寶寶適合吃什么魚?最適合寶寶吃的魚肉(1)

        1、適合寶寶吃的魚肉

        1、三文魚

        又叫鮭魚,屬于深海魚,鱗小刺少,肉色橙紅,肉質細嫩鮮美,口感爽滑,既可直接生食,又能烹制菜肴,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魚類。我們知道日本料理中的三文魚是生吃的,不過媽媽們給寶寶吃三文魚最好還是蒸熟來吃哦,不僅安全也有利于吸收。選購三文魚建議選擇冰凍的,如果是當日到的冰鮮魚也好,但是有些不良商販會將魚塊多次解凍,衛生狀況堪憂。

        2、鱈魚

        屬于深海魚類,其肉質白細鮮嫩,清口不膩,世界上不少國家把鱈魚作為主要食用魚類。鱈魚維生素A和D,我們給寶寶吃的魚肝油很多就是從鱈魚的肝臟中提取的。鱈魚的蛋白質比三文魚高,而肉中所含脂肪要比三文魚低17倍,是非常健康的食品。鱈魚刺少,媽媽們可以選購冷凍的鱈魚排貨鱈魚柳給寶寶食用。

        3、鱸魚

        有海水養殖品種,也有淡水養殖品種,周身刺少,魚肉肥肉細嫩,不容易蒸老,非常適合清蒸。鱸魚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還含有維生素B2、煙酸和微量的維生素B1、磷、鐵等物質。在選購的時候,要挑選大小適中、活蹦亂跳的活魚。

        4、太陽魚

        屬于淡水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含大量粗蛋白、粗脂肪、多種氨基酸,并富含鈣、鐵、磷、鈉、鉀等多種微量元素,是水產滋補食品。太陽魚味道鮮美,清蒸或香煎均可,身上的刺也很少,由于個頭較小,很適合一次給寶寶蒸一條來食用。

        5、龍利魚

        是一種分布在我國近海區域的海洋魚類,個頭大,但是刺很少,只有中間的脊骨,魚肉肥厚細嫩,營養豐富,而且幾乎沒有魚腥味。目前很多超市都有冷凍的龍利魚塊出售,有的還特地切成適合寶寶使用的塊狀,媽媽們選購時要選擇肉質飽滿堅實的產品。

        2、哪4種魚不能吃

        1、畸形的魚

        其他如畸形的魚不要吃,魚膽不要吃,死的甲魚、鱔魚不能吃。

        2、被污染的魚

        有毒的魚包括被酚、重金屬或農藥污染的魚,體內含有生物毒素的魚等。帶有濃重煤油味的魚蝦是酚污染的結果;總吃體型大的海魚如鯊魚、金槍魚、旗魚、鯖魚和方頭魚容易發生汞中毒。特別要強調,孕婦、哺乳期婦女和準備懷孕的婦女,不要食用這些魚。

        3、咸魚、熏魚、魚干

        因含亞硝胺類致癌物質,不應該過多食用,煎炸特別是燒焦的魚中含強致癌物質雜環胺,少吃為佳。

        4、帶寄生蟲的魚

        魚肉中還可能存在華枝睪吸蟲等,除了加工時要徹底洗干凈外,烹調時要注意煮熟煮透。

        3、吃魚注意事項

        提示1:鱗片易聚重金屬

        從相關實驗室的分析數據顯示,魚體內重金屬聚集最高的位置依次為鱗片、魚鰓、內臟、魚肉。所以,在處理魚的時候,應該首先將鱗刮去。對于一些“無鱗魚”如帶魚、鰻魚、金槍魚、魷魚、沙丁魚等,其實大多也有鱗,只是魚鱗已經退化至細小,不易被發現而已。這類魚的魚鱗同樣會有重金屬的殘留,程度也許并不亞于有鱗魚的鱗片,所以在食用前仍需用刀刮去。

        建議:草魚和鯉魚等,在刮去鱗片后,魚身上還能看見一層淡黑色的外膜,可先用開水燙一下后,將刀刃豎起來將其刮下去。這樣的處理方法,除了能達到去腥的目的,還有助于徹底去除魚體表面的污染物殘留。此外,為安全起見,不要去吃用魚鱗片制作成的食物如魚鱗粥等。

        提示2:巧辨魚的食物鏈

        不同魚蓄積重金屬的能力是不同的,這是由魚的食物鏈決定的。通常食草類魚的重金屬含量要低于食肉類魚,淡水魚的重金屬含量要低于海魚。食草類的魚如草魚、鯽魚、鯉魚、鰱魚等,肉質比較松嫩,魚刺相對較多,它們沒有食肉動物的牙齒,以海藻或水草為食,因此體內的重金屬主要來自水流和水中植物的污染,人食用后危害相對較小;而另一類兇猛的“食肉性”魚類,因靠獵食其他魚蝦類生存而在體內會蓄積更高濃度的重金屬,這類魚的顯著標志就是有明顯的用于撕咬食物的利齒,如帶魚、石斑魚、墨魚等,當我們在處理魚腹時,很容易發現未消化的小魚小蝦。另外,海魚的重金屬含量常常較淡水魚含量更高。

        建議:不要單純地從魚的個頭大小來判斷是否安全。雖然從單一品種而言,個頭小的魚在水域中生存的時間短,重金屬自然更少,但同時也要考慮養殖環境,同樣大小,來自高山湖泊中的小魚肯定比工業污染區附近海域的小魚安全得多,而五年生的黃辣丁遠比一年生的草魚小,但其體內的重金屬含量恐怕要比草魚多。

        提示3:切忌高溫和多油

        如何做魚才最健康呢?其實很簡單,忌高溫和多油。在正式烹飪前,最好先用少許油將魚的兩面稍微煎一下,除了起到去腥的目的外,也有利于對魚體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譬如清蒸是營養流失最少的一種做魚方法,并且最有利于保持魚的低脂健康特色;其次是小火燉,可以保持魚中有益脂肪酸的穩定;再是紅燒,但要適當縮短油煎時間。

        建議:盡量少做松鼠鮭魚、油炸帶魚等,因為魚中含有Ω-3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在煎炸的高溫下容易被氧化,從而失去對健康的保護作用。同時,煎魚用的油在高溫條件下,還會生成對心血管系統有害無益的“壞脂肪”即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危險。

        提示4:其他注意事項

        用具要生熟分開:吃沒有加工熟透的魚蝦可能會感染上寄生蟲病,用切過生魚的刀、砧板直接切熟食、拌涼菜或水果,很容易被細菌污染。

        不可過量吃魚肉:魚肉蛋白質含量很高,過量食用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內火蓄積。

        注意吃魚的頻率:專家建議一周3~4次,或是隔天食用,這樣即便存在重金屬污染,也能給肝臟一定的排毒時間,且不會因攝入量過大而造成蓄積。此外,從營養均衡的角度出發,全面食用各種動植物,才有助于健康。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