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女性宮寒有什么表現?女性宮寒怎么調養?[圖]

        女性宮寒有什么表現?女性宮寒怎么調養?[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5 16:03 宮寒表現調養

        宮寒就是子宮寒冷,女性如果還患有子宮寒冷的話會影響女性身體的健康。子宮是女性的獨有的非常重要的特殊器官。女性孕育孩子就在子宮里,所以子宮對女性來說是要好好保護的。那么女性宮寒有什么表現?女性宮寒怎么調養?我們來看一看。。

        女性宮寒有什么表現?女性宮寒怎么調養?(1)

        1、女性宮寒有什么癥狀

        宮寒,顧名思義就是子宮寒冷。百病起于寒,宮寒在婦科病及婦科不孕癥中占一半以上,典型癥狀主要表現如下:

        1、發胖

        宮寒者的另一表現是渾身發胖,并伴有氣短乏力、失眠多夢、月經過少、不排卵等癥狀。子宮熱量不足,為了維護自身的生理機能,身體會開始囤積脂肪,子宮越冷囤積的脂肪就越多,從而引起發胖。

        2、月經異常

        經期有時錯后,色淡而量少,經前小腹有墜脹感,并出現白帶增多、腰酸或痛、兩乳脹痛等現象,少數有反胃、作嘔反應;行經腹痛,小腹發涼,月經色黑有血塊,個別女性痛經達到難以忍受之程度。

        3、體質虛弱

        精神較差,平時腰酸腿軟,小便較多,月經量少,欲望減退,舌質淡苔白,脈沉。真陽不足的則腰酸如折,面色黯黃,自覺下腹部不暖,四肢不溫,主要腳冷而疲軟,口淡而無味,喜食辛燥,小便頻或失禁,舌質淡,苔白膩而滑,脈沉弱。

        2、女性宮寒的危害

        1、宮寒是手腳冰涼的根源。

        2、宮寒是不孕不育的罪魁禍首。

        3、宮寒的女人腰膝酸軟氣色差。

        4、宮寒導致女人夜尿頻多、愛遺尿。

        5、宮寒讓女人欲望冷淡不和諧。

        6、宮寒是女人月經紊亂、痛經多。

        7、宮寒的女人易流產。

        8、宮寒是黃褐斑、黑眼圈的反復發作的根源。

        9、宮寒讓女人肥胖身材走形。

        宮寒對女性危害大,那么女性宮寒如何調理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3、女性宮寒如何調理

        中醫治療宮寒的原則比較明確,就是暖宮。為此,專家建議女性朋友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調理預防:

        1、飲食調養

        女性體質屬陰,不可以貪涼。女性最好少吃生冷食物,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平時多吃一些溫陽補腎的中藥,如鹿茸、仙靈脾、巴戟天、杜仲、艾葉、小茴香等,還經常配合一些補氣、養血、活血的中藥,如人參、黃芪、當歸、阿膠、川芎、丹參、益母草等。

        2、艾灸療法

        艾灸治療宮寒有幾個非常有效的穴位:

        (1)關元穴,在肚臍下三寸。艾灸關元穴可增強人體陽氣,補虛益損。對陽氣不足,身體虛弱怕冷等癥狀比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

        (2)第二個部位在肚臍,又叫神闕穴,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于神闋穴,便有調整陰陽平衡的功能。

        (3)第三個是氣海穴,該穴位于人體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

        3、保暖防寒

        宮寒的女性日常要注意保暖。夏天常在室內吹空調的女性,最好披一件外套或披肩,以免肩膀受涼。不要一直在空調房內,可在休息時間到室外走走,讓毛孔接觸外界的自然氣息,如果體內有寒氣也可以發散出來。還要注意不要坐有寒氣的椅子,例如地面、石面或鐵面椅子,以免受寒。

        4、日常鍛煉

        堅持快步走。合理運動是改善體質的最佳方式,而對于體質偏寒的人來說,快步走是最易行、有效的方法,如果能在卵石路上走,那就能同時刺激足底穴位,鍛煉身體的同時達到舒經通絡、改善血液循環的目的。

        5、精神調養

        保持樂觀情緒,使精神快樂,氣機暢達。過勞也會損傷身體陽氣,憂愁悲觀或易怒則會影響陽氣運行,導致宮寒。

        4、判斷是否宮寒

        1、望——經血顏色是黯黑、白帶是色白清稀,而且面色黯黑或蒼白無華,舌色黯淡,舌苔白且水滑。

        2、聞——白帶帶有腥味。

        3、問——痛經、黃褐斑、性冷、且月經延期甚至閉經、腰膝酸冷、四肢不溫。

        4、觸——小腹的溫度較低。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