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健康養生 > 如何應對現代污染?有哪些應對現代污染的措施?[圖]

        如何應對現代污染?有哪些應對現代污染的措施?[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3:15 污染海帶牛奶

        隨著科技的越來越發達,時代的進步,隨處都可以看到轎車排除的二氧化碳,還有各種電子產品帶來的輻射和工廠排出的污水等等。這些污染都會在我們不注意時侵入我們的身體,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我們要積極做好應對各種污染的措施。

        如何應對現代污染?有哪些應對現代污染的措施?(1)

        1、如何應對現代污染

        1、海帶抗輻射

        海帶的提取物可減輕同位素、射線對機體免疫功能的損害,并抑制免疫細胞的凋亡,從而具有抗輻射作用。

        2、小米抗噪聲

        在噪聲環境中,人體內的B族維生素消耗量很大,應多食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小米、燕麥、玉米等。

        3、血豆腐抗粉塵

        豬血、雞鴨血中的血漿蛋白,經胃酸和消化酶分解后,可產生可解毒、滑腸的物質,并與入侵人體的粉塵、有害金屬微粒發生反應,變成不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從消化道排出體外。

        4、牛奶驅鉛

        每天早晚飲用牛奶可達到驅鉛的目的,因為牛奶所含的蛋白質成分能與體內的鉛結合成可溶性化合物,不但阻止人體對鉛的吸收,還可以促進鉛的排泄。

        5、黑木耳抗鎘

        慢性鎘中毒會造成年人體腎臟損害,或引起骨骼疾病。黑木耳含有的植物膠質,可吸附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的鎘,使其排出體外。

        6、大蒜抗亞硝胺

        長期進食腌制、熏烤制品是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重要危險因素,而大蒜對亞硝胺的合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上文根據各種現代污染,介紹了一些應對方法,你可以來試一試。小編我要提示你,很多現代污染是你看不見,但卻真實存在的,例如輻射,我們需要正視這些問題,多了解和掌握一些防治辦法。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現代污染,只有積極應對,你的身體才能真正健康起來,趕緊去應對現代污染吧。

        2、光污染的危害

        1.導致白內障

        據調查研究表明,2歲前夜晚開燈睡覺的孩子,近視率約為55%;而熄燈睡覺的孩子,近視率僅10%左右。光污染導致的惡劣視覺環境被認為是近視高發的重要因素。更有研究表明,長時間在白色光亮污染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白內障的發病率高達45%。北京協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李瑩告訴記者,若長時間處于強光或彩光環境,眼睛晶體功能將受影響,損傷后就可能導致白內障。因此,遇到強光時一定要避免肉眼直視。

        2.心煩、焦慮、無法睡眠

        家住上海市中心南京西路的李女士被附近高樓大廈通宵閃爍的霓虹燈攪得不得不找睡眠專家。“開始是睡不沉,接著是無法入睡,后來甚至一到晚上就害怕、心煩、焦慮。”睡眠專家、上海中醫失眠癥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施明表示,人睡覺時眼睛雖是閉著的,但亮光依然會穿過眼皮,影響睡眠。據他臨床統計,約有5%—6%的失眠因噪音、光線等環境因素引起,其中光線約占10%。“一旦失眠,人體得不到充分休息,又將引發更深層面的健康問題。”

        3.影響激素分泌,甚至導致兒童性早熟

        拉塞爾·雷特博士發現,夜間照在視網膜上的燈光,會減少褪黑激素生成,而這種激素正是調節晝夜節律的重要物質。光掠奪了黑夜,打亂激素分泌節律,可能導致正常周期失衡。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教授伍學焱表示,如果兒童受到過多的光線照射,褪黑激素的分泌將減少,從而導致性早熟或生殖器過度發育。其他激素的分泌也有生理節律,如雄激素早上七八點時達到最高點,燈光會對此產生影響。光污染還會影響人的心情,這又會間接影響激素分泌。

        4.讓人變得抑郁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蘭迪·納爾遜教授1月21日在美國神經科科學年會上表示:夜間過多接觸光線可能導致抑郁。聶靜也表示,光污染會導致頭昏心煩、情緒低落、身體乏力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癥狀。

        對于夜間工作或長期有夜生活的人來說,受光污染的傷害更大。2001年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學報》刊登的研究顯示:女性上夜班時間越長,患乳腺癌的幾率越大。聶靜也告訴記者,長期受歌舞廳中彩光照射,其紫外線會誘發流鼻血、牙齒脫落、白內障,甚至導致白血病和其他癌變。彩色光源不僅對眼睛不利,而且干擾大腦中樞神經,讓人出現惡心、嘔吐、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欲望低下等癥狀。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