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哪些情況必需要剖腹產?如何給順產創造有利條件?[圖]

        哪些情況必需要剖腹產?如何給順產創造有利條件?[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7:26 順產剖腹產孕婦

        現在很多人都了解了生產方式,一般而言順產比剖腹產有利,但是有些情況下順產反而非常危險,那么哪些情況必需要剖腹產?如何給順產創造有利條件?必需要剖腹產的情況有很多,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具體情況,以及其他要注意的事項吧。

        哪些情況必需要剖腹產?如何給順產創造有利條件?(1)

        1、必需剖腹產的情況

        1、胎兒過大,或者產婦骨盆過小,經醫生評估不能正常從女性私處生出孩子時,為了安全起見,必須采用剖腹產。

        2、產婦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癥,水腫綜合癥等,胎兒無法從胎盤獲得足夠的營養與氧氣,也承受不了生產過種中所帶來的壓力。

        3、胎位不正,是很多產婦需要進行剖腹產的原因之一,一般正確的胎位在生產時應該是胎兒的頭先露出現,如果胎位不正,可能會導致胎兒面先露、臂先露、或枕橫位等,此時因產婦自然生產中子宮收縮程度薄弱,導致胎兒無法自然產出,此時就應該考慮剖腹產了。

        4、早產,早產的胎兒往往發育還未成熟,此時胎兒會很虛弱,他無法承受自然分娩過程的壓力,此時也需要進行剖腹產。

        5、當自然生產無法進行時,在電視上我們也看過一些女人生孩子時突然就暈過去了,因為生產是需要產婦與胎兒的配合才能正常進行,如果此時產婦暈了,也會導致胎兒無法產出。而且生產過程如果時間過長,也會導致胎兒窒息而死。

        雖然剖腹產比順產給產婦帶來的身體傷害更大,容易出現盆腔粘連,子宮破裂導致大出血等,再加上腹部需要一層一層的把皮肉割開,然后再一層一層的縫上,也會讓產婦遭很多罪,加上產生的恢復也會比順產慢得多。

        而對于新生兒來講,沒有了自然分娩過程中的體力掙扎,孩子出生后身體也會比自然生產的孩子會弱一些。只是順產并不是你想就行的。它必須要創造有利于順產的條件,如果沒有剖腹產的加持,估計在生產過程中,胎兒和產婦的死亡率也會增加很多。

        2、想要順產要如何護理

        1、年齡在23-25歲時女性的生理條件最好的,這時適合順產,生得快,痛苦少,信心也足,或超過35歲生產,其難度也會大大增加。

        2、順產的產婦飲食不能過多,很家人對孕婦要求各種補,很容易就導致巨大胎兒,加大生活難度和風險。

        3、孕婦需要及時產檢,發現胎位不正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癥狀時需要即使進行處理治療。

        4、孕期可以做一些體操或運動,孕期只吃不動會導致胎兒過大,很多“糖媽媽”也是這么來的。孕婦在家休養的,可以做一些孕期體操,主要是增加腰背肌和骨盆底肌的張力和彈性。這樣在分娩時可以減少產道阻力,使胎兒快速通過。

        5、外出散步,有些人也會通過爬樓梯來鍛煉,如果要爬,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有家人陪同,而且不宜爬過高。最好是早晚散步,也可以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或沿途欣賞一下風景,還能適時做下胎教,不會像爬樓梯那樣悶。

        3、順產的注意事項

        1、年齡介于24~28歲間,一般在這個年齡是被認為是最適合生產的階段,小于這個年齡段的準媽媽身體各部位組織發育不夠成熟,尤其骨盆還沒有完全固定成形,對母體和胎兒都不夠好,年齡超過的高齡產婦由于骨盆的關節變硬,不易擴張,子宮的收縮力和女性私處的伸張力也較差,以至于分娩時間延長,容易發生難產,所以在適合的年齡生產也是對順產很有幫助的,若是高齡產婦,則建議聽從醫生的建議,看是否能進行剖腹產。

        2、在孕期注重膳食營養,并且需要合理的控制體重。懷孕期間準媽媽都很重視飲食營養,如果不注意控制體重,營養補充過多、脂肪攝入過多就會造成腹中胎兒發育過大,分娩時無法順利通過產道,只能依靠手術了。

        3、孕婦在孕期需要多做運動,其實適當運動不但有利于控制孕期體重,還有助于順產,它可以縮短產程,降低難產幾率。常運動的準媽媽通常可以維持體能及心肺功能在一定水準上,體能好的孕婦耐受力高,對產痛的承受也就比較好,所以女性運動員分娩時就會比普通孕婦的并發癥少許多。所以,準媽媽可以保持平時的運動習慣,只要注意不要選擇激烈的項目就可以了。

        4、定期做產前檢查,對順產很有信心。其實很多時候只要是對順產很有信心,其實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只要是對順產有信心,配合醫生,這樣會讓生產事半功倍,而定期的產前檢查是能幫助醫生及早的發現問題,能很快的糾正與治療,讓順產能順利進行。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