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眼皮跳怎么辦才能不跳?眼皮跳不停怎么緩解?[圖]

        眼皮跳怎么辦才能不跳?眼皮跳不停怎么緩解?[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20:33 眼睛眼皮護眼

        眼皮跳動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癥狀,這并非是什么迷信反應,而是眼睛過于疲勞引起的眼瞼痙攣,是需要及時做好護理工作,并且適當休息的,否則會對眼睛造成進一步傷害,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緩解眼瞼痙攣,那么眼皮跳怎么辦才能不跳?眼皮跳怎么緩解?

        眼皮跳怎么辦才能不跳?眼皮跳不停怎么緩解?(1)

        1、熱敷

        方法:平躺或半躺,將毛巾浸入熱水中,稍微擰干后疊成長條狀敷于眼睛上,以眼睛感到舒適的熱度為宜。為了方便也可以采用毛巾包熱水袋來熱敷,敷完后注意涂上眼霜或潤膚霜。

        作用:可以增強眼部血液循環,緩解眼部肌肉痙攣,可用于眼部疲勞引起的眼皮跳。

        2、按摩

        方法:用雙手的拇指或者食指,叩擊兩側太陽穴、魚腰穴、四白穴、攢竹穴、巨髎穴,每個穴位叩擊20-30下,力度以穴位感到略酸微痛為宜。然后再用單手掐壓另一只手上的合谷穴1分鐘,交換掐。

        作用:可以放松精神,緩解眼部肌肉疲勞,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對于長時間用腦,長時間用眼,精神緊張等引起的眼皮跳有緩解作用。

        3、針灸

        方法:采用補法,取攢竹、頭維、四白、三陰交、血海、絲竹空、足三里等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梅花針點刺患者側眼臉及眼眶。

        作用:可補氣血,增進血液循環,適用于心脾血虛、筋肉失養而造成的眼皮跳及頭痛。

        注意:應到專業的中醫院請專業的醫師進行針灸。

        4、滴眼藥水

        如果是眼部細菌感染引起的眼皮跳,同時伴有眼睛癢等癥狀,可以使用眼藥水進行緩解,眼藥水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鎮痛、止癢等作用。

        注意:最好使用專業眼科醫生開的眼藥水,對癥下藥。忌胡亂購買滴用。

        5、補充維生素

        眼皮跳個不停也有可能是缺乏維生素了,可以適當的補充一些維生素A膠丸、維生素B片或者胡蘿卜素等。但是這是長期調理緩解眼皮跳的方法,并不能立即見效。

        6、內服中藥調理

        中醫認為眼皮跳個不停可能是由于心脾血虛引起,可適當食用一些當歸、人參的滋補中藥,或者到中醫院開能夠長期調理的藥方,改善個人體質,不僅能夠解決眼皮跳的毛病,身體其他方面的毛病也能得到改善,如失眠、易疲勞、健忘、頭昏目眩等。

        7、輕度眼皮跳可自愈

        有時候輕度的眼皮跳,對身體是沒有影響的,可以自愈的,因此可以不去管他,自然就會好的,不必太過憂心。

        8、日常護眼需知

        1、切忌“目不轉睛”,自行注意頻密并完整的眨眼動作,經常眨眼可減少眼球暴露于空氣中的時間,避免淚液蒸發,緩解眼睛干澀和疲勞,保護眼睛的角膜。

        2、不吹太久的空調,避免座位上有氣流吹過,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邊的濕度。

        3、多吃各種水果,特別是柑桔類水果,還應多吃綠色蔬菜、糧食、魚和雞蛋。多喝水對減輕眼睛干燥也有幫助。

        4、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睡眠充足,不熬夜。

        5、避免長時間連續操作電腦,注意中間休息,通常連續操作1小時,休息5~10分鐘。休息時可以看遠處或做眼保健操。

        6、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勢,保持一個最適當的姿勢,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這樣可使頸部肌肉輕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氣中的面積減小到最低。

        7、調整熒光屏距離位置,建議距離為50-70厘米,而熒光屏應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呈15-20度的下視角。因為角度及距離能降低對屈光的需求,減少眼球疲勞的幾率。

        8、如果你本來淚水分泌較少,眼睛容易干澀,在電腦前就不適合使用隱形眼鏡,要戴框架眼鏡,或者可以考慮做近視矯正手術。在電腦前配戴隱形眼鏡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種。

        9、40歲以上的人,最好采用雙焦點鏡片,或者在打字的時候,配戴度數較低的眼鏡。

        10、如果出現眼睛發紅,有灼傷或有異物感,眼皮沉重,看東西模糊,甚至出現眼球脹痛或頭痛,休息后仍無明顯好轉,那就需要去醫院詳細檢查了,千萬不要隨便在藥店里買一些藥水使用。隨意使用眼藥水,可能會不對癥,更有可能會因為眼藥水的不良反應,反而加重了眼睛的疾病,或者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