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科普 > 味精的危害有哪些呢?吃味精有什么講究?[圖]

        味精的危害有哪些呢?吃味精有什么講究?[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7 15:50 味精口渴頭痛

        相信大家應該都見過味精,尤其是經常做飯的人,味精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調料品,但是也有些人不喜歡用味精當作料,味精運用的得當的話,會對身體有好處,但是如果使用不但,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下面,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吃味精的危害。

        味精的危害有哪些呢?吃味精有什么講究?(1)

        1、吃味精的危害

        第一、味精的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腦組織中經酶催化,可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如果過多攝入,會干擾神經系統的自然規律。因此部分體質較敏感的人,食用過量的味精之后會出現眩暈、頭痛、嗜睡、肌肉痙攣,甚至休克等一系列癥狀,有人還會出現焦躁、心慌意亂。

        第二、當味精攝入過多時,過多的抑制性神經遞質還會抑制人體的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釋放激素,妨礙骨骼發育,對兒童的影響尤為顯著。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幼小的小老鼠、小雞受味精的傷害最嚴重,會破壞腦神經和視神經。

        第三、當食用味精過多,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還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因此,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

        第四、味精吃多了,常常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味精中含有鈉,因為味精不咸,所以很容易食用過量而察覺不到。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攝入多少味精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呢?

        每頓飯攝取多少味精才合適呢?在西方國家,只有某些加工食品才摻,平常人是不食用的,在嬰兒食品中更是禁止使用,因為科學研究發現,味精特別傷害幼兒的腦部和視神經的發育。研究人員建議,每道菜不應超過0.5毫克。味精的副作用產生的嚴重程度,會因為個人體質不同而有差異,因不宜過量長期食用。同時,在使用味精時注意以下七點:

        2、食用味精的禁忌

        一忌:高溫使用

        烹調菜肴時,如果在菜肴溫度很高的時投入味精就會發生化學變化,使味精變成焦谷氨酸鈉。這樣,非但不能起到調味作用,反而會產生輕微的毒素,對人體健康不利。科學實驗證明,在70℃-90℃的溫度下,味精的溶解度最好。

        所以,味精投放的最佳時機是在菜肴將要出鍋的時候。若菜肴需勾芡的話,味精投放應在勾芡之前。根據高溫不應放味精這個道理可以得知,您在上漿掛糊時也不必加味精。

        二忌:低溫使用

        溫度低時味精不易溶解。如果您想吃拌菜需要放味精提鮮時,可以把味精用溫開水化開,晾涼后澆在涼菜上。

        三忌:用于堿性食物

        在堿性溶液中,味精會起化學變化,產生一種具有不良氣味的谷氨酸二鈉。所以烹制堿性食物時,不要放味精。如魷魚是用堿發制的,就不能加味精。

        四忌:用于酸性食物

        味精在酸性菜肴中不易溶解,酸度越高越不易溶解,效果也越差。

        五忌:用于甜口菜肴

        凡是甜口菜肴如“冰糖蓮子”、“番茄蝦仁”都不應加味精。甜菜放味精非常難吃,既破壞了鮮味又破壞了甜味。

        六忌:投放過量

        過量的味精會產生一種似咸非咸、似澀非澀的怪味,使用味精并非多多益善。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宜超過6克,否則,就可能產生頭痛、惡心、發熱等癥狀過量食用味精也可能導致高血糖。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壓、腎炎、水腫等疾病的病人應慎重食用。

        七忌:用于炒黃菜

        炒黃菜即炒雞蛋。雞蛋本身含有許多谷氨酸,炒雞蛋時一般都要放一些鹽,而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經加熱后,谷氨酸與氯化鈉這兩種物質會產生新的物質谷氨酸鈉,即味精的主要成分,使雞蛋呈現很純正的鮮味。炒雞蛋加味精如同畫蛇添足,加多了反而不美。

        種種偏見纏身味精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