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科普 > 如何有效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補充要注意什么?[圖]

        如何有效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補充要注意什么?[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8 17:47 蛋白質牛奶雞蛋豆類

        蛋白質這種營養物質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這是生命的基礎物質,如果人體缺乏蛋白質那么將可能造成一系列健康問題,如免疫力下降、器官損害、干瘦等等,所以科學補充蛋白質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有效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補充要注意什么?

        如何有效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補充要注意什么?(1) 

        1、蛋白質補充有技巧

        蛋白質構成皮膚、骨骼、肌肉和所有器官

        蛋白質是人體所需最重要的一種營養素。我們的整個身體,從腳后跟到頭發稍,包括皮膚、骨骼、肌肉和所有器官都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兒童時期,身體皮膚、骨骼、肌肉和各個器官不斷生長發育,需要攝入大量的蛋白質;成年后雖然生長發育停止,但體內蛋白質不斷更新消耗(新陳代謝),故也需要從食物補充;老年后體內蛋白質逐漸流失,器官萎縮,骨骼肌肉減少,身高變矮,飲食補充蛋白質尤為重要;孕婦和乳母為了孕育或哺育新生命(主要由蛋白質構成),也必須攝入很多蛋白質;很多疾病的恢復期,為了修復受損的組織或器官,攝入較多蛋白質十分必要。因此,不論何時何地,都要牢記蛋白質是維系身體健康的關鍵。

        如果食譜沒有充足的蛋白質,胎兒難以正常發育;兒童不能正常生長;成年人體質、體力和免疫力低下,精力不足;老年人衰老加快,老態龍鐘;病人康復延遲,元氣難以恢復。總之,蛋白質構成我們的身體,愛護身體就必須“愛護”蛋白質。

        蛋白質粉有很多優點,但健康人不可盲目進補,否則補品會變成“毒藥”。蛋白質過量對腎臟、肝臟及消化系統有很大損害,因此是否需要補充蛋白質粉,最好咨詢醫生。蛋白質粉常用于有以下幾種情況的人:

        飲食中缺乏蛋白質者

        包括進餐時間有限的人(如來不及自己做飯、飲食不規律的人)和嚴格素食者,這類人因為蛋白質的來源少了,即使他們消化吸收功能很好,也會出現蛋白質缺乏。

        消化吸收不好致使蛋白質缺乏者

        包括生長發育期的少年兒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胃腸道功能較弱的老年人及神經性厭食、功能性消化不良、腸道疾病、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貧血等患者。此類人因為胃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弱,即使飲食中蛋白質量已足夠,也可能會因吸收功能差而導致機體蛋白質不足。

        蛋白質需求量增大者

        消耗過大或組織再生需求加大(如創傷、燒傷、外科大手術、腫瘤放療、結核病、遷延性肝炎等),使得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大大增加;有的因疾病的特殊性不能保持正常飲食,難以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吃蛋白質粉補充蛋白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2、含蛋白高的食物

        1、 蛋類,如雞蛋、鴨蛋、鵪鶉 蛋等:蛋黃蛋白質含量略高于蛋白,但一個蛋黃可含高達300毫克的膽固醇,即使是心臟沒有病的人,也不宜多吃蛋黃,而蛋白的膽固醇含量是0;蛋黃含大量油脂,平時的蛋黃我們看不出有油脂,但你把蛋黃放在微波爐中一烤你就會發現能流出大量的油,在咸蛋的蛋黃中也可看得到蛋黃的油脂,蛋黃的熱量是蛋白的6倍,所以蛋黃也是高熱量食物,是減肥的人需要節食的食物。

        2、植物蛋白,如大豆類,包括黃豆、大青豆和黑豆等,其中以黃豆的營養價值最高:在植物蛋白中最好的是大豆蛋白,大豆中含35%的蛋白質,而且非常容易被吸收,因此大豆蛋白一直是素食主義者的最主要的蛋白質來源。豆制品可降膽固醇,還可抗癌,大豆蛋白含有豐富的異黃酮,異黃酮是一種類似荷爾蒙的化合物,可抑制因荷爾蒙失調所引發的腫瘤細胞的生長。另外,食用菌也是瘦身族的主要蛋白質來源。

        3、牲畜的奶,如牛奶、羊奶、馬奶等:牛奶除供應蛋白質外,更重要的是它還可提供豐富的鈣質,可預防缺鈣。脫脂奶粉的含鈣量最高,油脂含量幾乎沒有,故脫脂奶粉泡成的牛奶,是成年人保持苗條身材的最佳蛋白質和鈣的來源。

        4、牲畜的肉,如牛、羊、豬、狗肉、雞、鴨、鵝、鵪鶉、鴕鳥等:由于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種類與動物蛋白內的氨基酸最為吻合,因此動物性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要高于植物性的蛋白質。在動物蛋白中,由于牛奶、蛋類的蛋白質具有易消化,氨基酸種類齊全,不易引起痛風發作的特點,其營養價值是所有蛋白質食物中最好的。

        5、此外像芝麻、瓜子、核桃、 杏仁、松子等干果類的蛋白質的含量均較高。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