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科普 > 如何健康吃面包?怎樣挑選營養面包?[圖]

        如何健康吃面包?怎樣挑選營養面包?[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8 17:52 面包燕麥面條

        很多人早上的時候來不及吃營養豐富的早餐,隨便吃些食物填飽肚子,面包是很多人愛吃的早餐食物,吃起來十分的方便,面包營養還算比較充足,早上吃面包是可以的,要注意營養搭配,那么如何健康吃面包?怎樣挑選營養面包?下面為大家介紹。

        如何健康吃面包?怎樣挑選營養面包?(1)

        1、面包挑硬不挑軟

        硬的面包熱量較低,含糖量和油脂少;軟的面包太甜了,容易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幾率,油脂多了,容易使人肥胖。所以,硬的面包更適宜食用。

        從熱量上說,越硬的面包熱量越低。實際上,硬面包不甜,含糖和油脂都很少。而軟質面包,油脂約占10%,含熱量較高。含熱量最高的是丹麥面包,一般要加入20%—30%的黃油或“起酥油”。因此,在購買面包時,手感“硬”的面包要優先選擇。

        從原料上來說,英國衛生部曾指出,面包是人們每天攝取鹽分的最大來源,約占英國人每天鹽攝取量的18%。而對于中國人來說,面包也是高鹽食品,因此在購買時,要看清營養成分表上的鈉含量,盡量選擇口味“淡”一點的產品。

        從健康角度來講,口感較“粗”、含有大量膳食纖維的全麥面包是不錯的選擇,此類面包既有助于降低血脂,又能通便。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商家會用精白粉做面包,只是外面裝扮一下而已。這時,注意看一下配料表,如果排在第一位的是面包粉,第二三位才是全麥粉,那肯定不是真正的全麥面包。

        2、面包柔軟的根源

        面包在制作過程中,一般都是要加入乳化劑的。乳化劑有很多功效,可以把水和油連接起來,降低水面和油面的表面張力,形成穩定的“水包油”或者“油包水”的一個狀態,這樣做出來的面包才不會出現塌架或很快變硬變老,使得它柔軟有光澤。“雙乙酰酒石酸單雙甘油酯”就是乳化劑中的一種,被廣泛用于食品、藥品和化學品中。一般人吃下乳化劑后可以輕易分解代謝,但如果是肝臟功能不好的人,特別是老人,吃了會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風險。

        許多生產商會混用好幾種乳化劑,因為單一乳化劑很難達到做面包的理想效果。混用好幾種乳化劑可以增加蓬松效果,而且生產成本也會低一些。所以,當你的面包里只寫著乳化劑的時候,也許已經是眾多添加劑的合成了。

        3、如何健康吃面包

        面包屬于高鹽食品,過多食用含鹽量多的食物,對身體不利,建議消費者在選購面包時,要留意一下營養成分表上的鈉含量,宜選擇口味淡點的面包。口感粗的面包并不比口感細膩的面包差,相反,口感粗,含有大量膳食纖維的全麥面包更有助于降低血壓。

        1、學會辨別全麥面包

        一般的面包都是用白面粉做的,質地柔軟細膩,容易消化吸收,膳食纖維含量極低。許多營養知識比較豐富的人都知道,全麥面包更有利于身體健康,因為它富含纖維,能幫助人體打掃腸道垃圾,還能延緩消化吸收,有利預防肥胖。2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嘗試吃全麥面包,以培養愛吃“粗”食的好習慣。

        2、選購注意新鮮度

        面包包裝上都會注明保質期:“二、三季度(春夏)2-3天,一、四季度(秋冬)4-5天”。選購時一定要選擇盡可能新鮮的面包。如果在快過期的時候購買,就要馬上食用,不要讓面包在家里過期長霉了。如果商場正在促銷打折,更要睜大眼睛,看看是否已經臨近過期!

        3、盡量避免丹麥面包

        面包中熱量最高的是松質面包,也叫做“丹麥面包”。它的特點是要加入20%~30%的黃油或“起酥油”,能形成特殊的層狀結構,常常做成牛角面包、葡萄干扁包、巧克力酥包等。它口感酥香柔軟,非常美味,但因為飽和脂肪和熱量實在太多,而且可能含有對心血管健康非常不利的“反式脂肪酸”。要盡量少買這樣的面包,最好一周不超過一個。

        4、怎么吃面包不胖

        (1)代替部分主食吃

        面包是可以做主食吃的,所以吃了面包以后,要適當減少米飯、面條等主食的攝取,這樣吃才不容易導致熱量攝取超標。

        (2)控制吃面包的量

        長胖主要是攝取的熱量高于消耗的熱量導致的,每天吃面包的量不要超過100克,這樣身體熱量的負擔就不會太大,自然不會發胖。

        (3)搭配低熱量的蔬果吃

        吃面包的時候,不要吃高熱量的肉食、甜食,可以搭配黃瓜、生菜、蘋果、番茄等低熱量的新鮮蔬果。這樣可以平衡一下整頓飯攝取的熱量。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