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中醫(yī)說的火是什么?火與熱的區(qū)別[圖]

        中醫(yī)說的火是什么?火與熱的區(qū)別[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2-02 21:07 中醫(yī)中藥上火清火

        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中醫(yī)說上火,也會聽到他們講一種藥物是熱性的或者寒性的,其實我們自己也會經(jīng)常上火。那么中醫(yī)里面說的上火的火和熱有什么區(qū)別或者關(guān)系呢?是不是一個意思呢?

        中醫(yī)說的火是什么?火與熱的區(qū)別(1)

        1、熱和火的定義

        (1)我們拿火與熱來說,天地間之火本為無形之火,著于木才能成為明火(能夠看見的火),拿著凸透鏡聚焦太陽光能把木頭點燃就是這個象。

        (2)在人體,火之本源在命門,為無形之火,行于三焦之時,開始只是陽氣(真陽)不能名之為火,就像你不能把陽光叫火,只有上通于膽,得肝木之生化則成火,所謂“空中有火,著于木則明”,必著于木而后稱為火,故三焦中之陽氣,乃火之根,只有上合于膽,著于木才為明之火,是膽為火之焰,三焦為火之根,而肝木則是生火之物。所以論火就要以膽與三焦為主,少陽(膽、三焦)之上,火氣治之。

        (3)天地間之熱乃火發(fā)于水中形成,也就是說火與水相合產(chǎn)生熱氣,跟日常生活中燒開水的道理一樣,在人體,心火下交于腎水即產(chǎn)生熱氣,所以論熱要以心和腎為主,少陰(心、腎)之上,熱氣治之,此熱氣為人體化生氣血之本。以此得知,火從膽木來,而熱則是水火相合。這樣來看的話,它們就有了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火只是從木來單是火,而熱卻涉及火與水,因此,在臨床上對火邪和熱邪的治療方法及用藥自然也不會相同。

        2、治上火要清熱

        (1)可是就目前來看,是不是治療“上火”的時候大多用了清熱的方法了呢?治療體內(nèi)有熱的時候大多用了瀉火的方法呢?

        (2)比如,黃芩為清火要藥,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黃芩本身就是清膽木之火的,而火就從膽木而來,如果你有“上火”的癥狀,那么用黃芩就對證了,但如果你用了黃連或加了黃連,黃連為清熱要藥,這就有問題了,要么治錯了,要么過度治療,我們有犯過這樣的錯誤嗎?

        (3)清火單清膽木之火即可,相對簡單,而清熱在治療上卻要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清熱以清火為主,火去水涼熱自消,黃連與黃芩同時用;一方面清熱以滋水為主,水多火少退熱效,麥冬與生地同時用。

        3、火有虛實之分

        (1)中醫(yī)認為,人體內(nèi)有氣機運行,根據(jù)氣機的不同狀態(tài),可分別歸屬為木、火、土、金、水五行。氣偏于動態(tài)而運行較快就對應(yīng)于火,氣偏于靜止就對應(yīng)于水。火又可分為實火和虛火,如果氣機在狹小的空間運動必然擁擠,這種情況是實火;如果氣機運行很快,但空間不狹小,就是虛火。實火要側(cè)重于疏散,散開以后氣機不再擁擠,火也就消散了;虛火則要側(cè)重于滋陰,陰氣充足以后可以涵養(yǎng)住陽氣,使陽氣不再亂竄,也就不表現(xiàn)為虛火了。

        (2)火可出現(xiàn)在心、肺、肝、胃、腎等臟腑,都可用中藥治療。具體選藥應(yīng)考慮每一味的性味歸經(jīng)。首先要選寒性或涼性的藥物。其次再選擇藥物的味。寒涼的藥有苦寒、辛涼、甘寒三種,實火一般用苦寒或辛涼類,因為這兩類藥能夠寒涼清熱的同時,又有疏散、開破的作用,把擁擠的氣機散開;虛火一般選甘寒的藥物滋陰。最后還要考慮藥物的歸經(jīng),比如心火常用黃連、蓮子心、竹葉等;肺火常用黃芩、桑白皮,肝火常用龍膽草、川楝子。這都是為了是藥物的作用更有靶向性。

        (3)火毒就是火聚集后產(chǎn)生質(zhì)變,對機體造成更大傷害,出現(xiàn)紅腫熱痛等癥狀,大都需苦味藥把結(jié)聚破開,如黃連、黃芩、大黃等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此外,牛黃、雄黃也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4、常見清火中藥

        (1)黃芩最會清肺火。黃芩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因為它質(zhì)地中空,和肺臟輕虛的特性相似,所以最擅長清肺火,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痰、煩渴多飲、膚如火燎等。此時可取黃芩10~20克,煮10分鐘后放至適宜溫度后口服。此外,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病癥也可服黃芩,因為它善治機體上部的火盛。

        (2)肝火耳鳴用菊花。菊花能疏風(fēng)清熱、平肝明目,尤其能緩解肝火旺盛者的眼睛干澀癥狀。此外,菊花還有平肝陽的作用,頭眩耳鳴者也可服。菊花質(zhì)地松散,不用煎煮也能把有效成分溶出,可以取3~5克用水沖泡代茶飲。很多苦寒藥雖能清熱,但用久會傷陰,因此黃芩、黃連這樣的藥物只能短期服用,菊花則沒有這個弊端,只要不是虛寒體質(zhì)就可長期用。肝陽上亢而頭暈的人,可用菊花做枕芯,能起到清爽頭面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建議裝枕芯前,把菊花密封放鍋里蒸一下,以殺死蟲卵。

        (3)清腎虛火,地黃最拿手。地黃是一味滋腎陰、清虛火的良藥。腎陰虛的人常常有腰酸、五心(手腳心和內(nèi)心)煩熱、盜汗、頭暈耳鳴等癥狀,如果用苦寒藥會適得其反,必須用甘寒藥滋陰。地黃富含汁液,且煎出的藥液質(zhì)地濃厚色黑,能沉入下焦填補腎精。不過,有人服地黃后會腹瀉,經(jīng)常便秘者可用生地黃30克煎煮十幾分鐘后服;必要時用熟地黃10~15克,煎煮30分鐘再服用,可避免腹瀉。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xué)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