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孕婦靜脈曲張是什么原因 腹壓增加,卵巢黃體分泌黃體酮

        孕婦靜脈曲張是什么原因 腹壓增加,卵巢黃體分泌黃體酮

        大眾健康網 2022-12-20 23:45 孕婦靜脈曲張原因預防

        關于孕婦靜脈曲張,應該是孕媽媽都有過的經歷。懷孕的時候出現下肢和外陰部靜脈曲張是常見的現象,且往往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而逐漸加重。靜脈曲張給孕婦帶來很多不適,如腿部沉重感、熱感、腫脹感、蟻走感或疼痛、痙攣等,那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怎么辦呢?具體知識介紹如下!

        本文目錄

        1、孕婦靜脈曲張是什么原因?

        2、孕婦靜脈曲張怎么辦?

        3、下肢靜脈曲張怎么預防?

        孕婦靜脈曲張是什么原因?

        1、胎兒因素。胎兒不斷的在母體內生長、子宮也會增大、腹部也會逐漸的膨隆,這個時候孕婦的腹壓是增加的。

        而逐漸增大的子宮對于靜脈的壓迫,會使得盆腔的靜脈、下肢的靜脈的回流等受到干擾,這種情況下有些孕婦就會出現靜脈曲張。

        所以,簡單來說,也可以解釋為靜脈的回流受阻所引起的。

        2、母體因素。在孕期,卵巢黃體分泌的黃體酮,會造成血管壁擴張,再加上懷孕時全身血流量會增加,使得原本閉合的靜脈瓣膜分開,造成靜脈血液的逆流,從而導致靜脈曲張。

        3、遺傳因素。某些孕媽可能存在家族遺傳的問題,如先天性靜脈瓣膜薄弱等,妊娠會使得這些病變暴露或加重。

        4、其他因素。孕媽媽體重增加過多、過快或是長久坐不運動,無法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也是導致靜脈曲張的一個危險因素。

        孕婦靜脈曲張怎么辦?

        1、避免長時間站或坐。長時間的固定一個姿勢坐或站立體位,血液瘀滯于下肢,流動緩慢,會加重靜脈曲張。所以建議要適當活動活動身體,坐一會走一會、走一會歇一會,這樣比較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

        此外還要注意坐姿,坐著時,也不要翹二郎腿。

        2、不提重物。重物會加重身體對下肢的壓力,不利于癥狀的緩解。

        3、不穿緊身衣褲和鞋子。勒緊的衣褲和鞋子會壓迫靜脈,使循環不暢,重者甚至會導致靜脈血栓。

        4、適當運動。每天散散步,做孕婦瑜伽或保健操等,都能發動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幫助血液循環。但不建議進行過度鍛煉,如騎自行車、跑步等。

        5、控制體重。如果體重超標,會增加身體的負擔,使靜脈曲張更加嚴重。所以,在邁開腿的同時,還要管住嘴。

        6、左側臥位。睡覺的時候可以把下肢稍微用東西墊高一點點,以促進下肢靜脈血液的回流。

        再有就是由于子宮在懷孕的時候,通常是一個右旋的位置。

        所以建議孕婦懷孕之后,尤其中后期的時候可以多采用左側臥位的方式來糾正右旋子宮的影響,減少子宮右旋對右側靜脈的壓迫,從而有效緩解靜脈曲張。

        7、穿醫用彈力襪。靜脈曲張嚴重的話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穿醫用彈力襪,這對下肢靜脈曲張有一定的治療和保護作用。

        下肢靜脈曲張怎么預防?

        1、避免久坐或久站。下肢靜脈曲張的人避免久站或久坐,因為下肢靜脈曲張是因靜脈無力將血液送回心臟,因此應該防止久坐或久站。

        2、多穿彈力襪。下肢靜脈曲張要養成每日穿彈性襪的習慣,尤其是穿彈力襪運動腿部2小時,例如:散步、快走、騎自行車、跑步等,因為彈力襪或彈力褲可以幫助血液進入較大且較深的靜脈,有助于血液回流。

        3、墊高床尾。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還可以通過睡眠姿勢的調整來預防靜脈曲張的加重,一般來說可以把床尾墊高,這樣有利于血液的回流,預防靜脈曲張的形成。

        4、不穿高跟鞋。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不要穿高跟鞋,因為高跟鞋會使小腿腓腸肌的“泵”作用減弱,不利于血液回流。

        5、保持理想體重。正常的體重是預防靜脈曲張的因素之一,所以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要盡量保持標準的體重,因為體重過重會增加下肢靜脈的負擔,會使靜脈壓增高,不利于血液回流。

        6、避免久蹲。預防下肢靜脈曲張除了要避免久坐和久站,還要避免久蹲,因為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蹲廁所看書、看手機,都會給下肢靜脈增加過多的負擔,造成血管的血液瘀滯。

        總結:孕婦下肢曲張所帶來的腿部不適癥狀可隨著站立、疲勞而加重,因此孕婦要特別注意適當休息,不要久坐或負重,盡量減少站立和走路的時間。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