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所謂積食,眾所周知其就是孩子后天脾胃尚未發育完善的階段,未充分消化的穢物積聚、堵塞在腸道,稱為“積食”。腸道上接脾胃,下連肛腸,是個中間樞紐環節,腸道堵塞帶來的直接危害有很多,那如何預防小兒積食?具體知識介紹如下!
本文目錄
1、如何預防小兒積食?
2、寶寶積食有哪些癥狀?
3、寶寶積食可以推拿嗎?
1、合理飲食。盡量給予嬰幼兒以母乳哺養,從小養成飲食的好習慣,使其內臟更好適應。
2、喂奶要定時定量。一次不可喂太多,兩次喂奶中間要讓孩子喝點白開水。
3、保持好寶寶的食欲。如果奶汁不夠吃,可喂些米湯、面湯、雞蛋糕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4、注意衛生。斷奶以后的寶寶,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讓寶寶吃剩飯、剩菜和不清潔的食物。
5、注意保暖。晚上要給孩子蓋好肚子,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受涼,不要使胃腸道受寒冷刺激。
6、晚上不要吃得太飽。寶寶白天活動量大,吃東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動慢了,就容易積食。因此,晚上吃飯別太飽,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點。
1、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2、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欲明顯不振。
3、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脹,肚子疼。
4、可以發現寶寶鼻梁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1、捏脊
讓寶寶趴在床上,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捏五六次為一組,捏第三次時,每捏三下須將皮膚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堅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組。
2、推脾土穴
位置:脾土穴位于拇指外側緣。
功用:補虛扶弱,補血生肌,進飲食。
主治:消化不良、積食、腹脹、泄瀉、濕痰等。
手法:將小兒拇指屈曲,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3、揉板門穴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橈側大魚際隆起處。
功用:本穴有清熱涼膈作用。除能止血除煩之外,又能升降。
主治:清胃熱、除口臭、止吐瀉,退熱除煩躁,適用于小兒積食伴隨發燒、口臭者。
手法: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給寶寶揉推,每天1次,每次50下。
4、揉中脘穴
位置: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
功用:中脘穴屬于任脈,是胃的募穴,善治胃病,對其按摩可消食散積,促進消化,調理腸胃,對于治療小兒食積有特殊療效。
主治:胃痛、腹痛、腹脹、食不化、反胃、呃逆等。
手法: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時間5-10分鐘,每日兩次。
5、摩腹
寶寶平躺在床上,媽咪先搓熱手掌,然后用掌根順時針揉按寶寶肚臍部30下左右,以促進腸蠕動,幫助寶寶消化。
注意:孩子出現積食后,要適當控制進餐的量,食物宜軟、稀、易于消化,如米湯、面湯等;可以服用健脾消食化積的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