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藥物流產傷害大嗎?藥物流產傷害有多大?[圖]

        藥物流產傷害大嗎?藥物流產傷害有多大?[圖]

        大眾健康網 2018-12-18 13:44 流產藥流女性懷孕

        流產即是終止妊娠的一種方法,它有人工流產和藥物流產兩種方法,一般懷孕49天內可以使用藥物流產,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就要進行人工流產了。藥物流產比人工流產的痛苦要小,但是也有一定的傷害,藥物流產傷害大不大呢?。

        藥物流產傷害大嗎?藥物流產傷害有多大?(1)

        1、藥物流產危害大嗎

        藥物流產比人工流產危害要大一些,而且還要承擔流產失敗的風險,如果流不干凈還是要去醫院進行清宮,出血量比人工流產要大血多,而且出血時間也比較常,大概一個月左右;而且藥流還有造成感染炎癥的危險,因此最好謹慎進行。

        2、藥物流產有哪些危害

        女性私處出血時間延長

        女性服用流產藥物之后,子宮腔內的胚囊組織可以在當天排出,有時妊娠組織物排除不全,子宮膜修復欠佳,導致女性私處出血時間延長,可延續兩到三周,甚至一到兩個月,長期慢性失血還有可能引起貧血。

        引起炎癥感染

        藥流還容易造成炎癥感染,藥流后女性私處出血時間長,少則十幾天,多則一個月,這段時間里整個生殖道極其容易受到病菌感染,造成盆腔炎,附件炎,女性私處炎等各種婦科炎癥傷害。

        不完全流產

        有的女性用藥后有可能出現不完全流產的現象,影響子宮收縮及子宮內膜創面的修復,導致女性私處流血量明顯增多,超過平時月經量的2到3倍,嚴重的還可能出血大出血,導致貧血,休克,這時應該及時輸血并進行手術刮宮止血。

        影響今后妊娠

        未婚女性如果反復妊娠,反復流產,可造成子宮內膜反復受損,由于子宮內膜過度受損,一旦到了要正常妊娠的時候,容易發生前置胎盤,引起產前大出血,也有的女性會由于多次人工流產而導致出現習慣性流產。

        3、藥物流產不干凈怎么辦

        藥物流產的女性有時候會突然出現出血量明顯增多,可能是月經量的幾倍,并伴隨有大學快,這是因為胚胎組織剝脫,排出不暢造成,這個時候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診治,采取清宮術止血。

        4、藥物流產的最佳時間是什么時候

        進行藥流并非服藥就可以了,藥物流產的最佳時間不能忽視,藥物流產的最佳時間是懷孕后49天內,避免超過三個月,且B超孕囊的平均直徑要小于2.3厘米,因為子宮內的孕囊會隨著懷孕天數增加而長大,單憑藥物無法將孕囊完全排出體外,因此超過了三個月可能會直接影響到藥流的最佳效果,從而要面對清宮手術的困擾。

        5、反復藥流間隔多長時間為宜

        雖然說藥物流產能讓一些女性避免遭受手術的痛苦,但是藥物流產失敗問題也會屢屢出現,而且藥物流產能不能在短期內反復選擇也一直不能明確,專家研究比較發現,兩次藥流之間間隔時間小于三個月的,成功流產率僅34.3%,而間隔時間大于三個月的,成功流產率達到79.1%。

        6、流產后的注意事項

        1、加強營養:流產后或多或少地失血,加上早孕階段的妊娠反應,流產后一般都會使身體變得比較虛弱,有些人還會出現輕度貧血。因此,流產后應多吃些營養豐富的補養品,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如瘦肉、魚、蛋、雞、乳、海產品、大豆制品等。

        2、講究個人衛生:流產時,子宮頸口開放至完全閉合需要一定時間,故流產后要特別注意講究個人衛生。要保持女性私處清潔,內褲要常洗常換,半個月內不可盆浴。還應提出的是,流產后1個月內,子宮尚未完全恢復,要嚴禁過性生活,以防感染。>>詳細了解“人流后多久可以碰冷水”

        3、休息好,防止勞累過度:流產后須臥床休息兩周,不可過早地參加體力勞動,嚴防過度疲勞和受寒受潮。否則,易發生子宮脫垂的病癥。

        4、不可急于再次懷孕:

        流產后子宮內膜需要4-5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正常,在這期間,應嚴防再次懷孕,因為子宮內膜未恢復正常就懷孕對胎兒生長和以后生產都有不利影響。

        5、保持心情愉快:不少婦女對流產缺乏科學的認識,流產后情緒消沉,有些人還擔心以后再次發生流產而憂心忡忡。這個顧慮是不必要的。因為絕大多數的自然流產都是偶然的,并且,自然流產的胎兒70%左右都是異常的病態胚胎,主要是染色體異常所致,它們很難發育成為成熟胎兒。自然流產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有利于優生的自然淘汰,不必為此憂慮。愉快的情緒,會加速流產后身體的康復,有益于健康。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