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宮縮痛是什么樣的痛?宮縮疼痛是什么樣的?[圖]

        宮縮痛是什么樣的痛?宮縮疼痛是什么樣的?[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5:45 宮縮孕婦產婦臨產

        很多孕婦到了孕后期可能會擔心生孩子會很痛,生孩子確實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在臨產前還會有不同程度的陣痛,宮縮是臨產前都會出現的癥狀,不同的人出現宮縮的疼痛感當然是不一樣的,那宮縮痛是什么樣的痛?宮縮疼痛是什么樣的?

        宮縮痛是什么樣的痛?宮縮疼痛是什么樣的?(1)

        1、宮縮痛是什么樣的痛

        孕婦出現伴有疼痛的宮縮,就是分娩的先兆,開始的宮縮痛有的產婦是在腰部,有的是在腹部,此時不強的宮縮可能沒有感覺或者和來月經時小腹疼痛一樣,疼痛的強弱也會因人而異,當疼痛漸漸有所加強,間隔縮短,疼痛時間延長,宮縮像浪潮一樣涌來,陣陣疼痛向下腹部擴散,或有腰酸并帶有排便感,此時說明寶寶快要出生了,產婦要配合醫生的指導,保證順利的分娩。

        2、宮縮進程

        陣痛間隔5-10分鐘:此時孕婦不會感覺很痛,子宮會有規律的收縮,子宮口稍微打開。

        陣痛間隔約4-5分鐘:孕婦會強烈的感覺到子宮收縮,這也是最花費時間的時候,此時子宮口打開一半。

        陣痛間隔2-3分鐘:孕婦陣痛變得越來越強烈,這也是最辛苦的時期,想使勁卻使不上勁。

        陣痛間隔約1分鐘:此時子宮口全部打開,子宮口到女性私處已經連成一體,成為胎兒出生通道,孕婦要保持用力,寶寶即將出生。

        3、宮縮痛怎么緩解

        (1)熱敷

        產婦宮縮疼痛,可以采用熱敷的方式來緩解陣痛,幫助順利的分娩。可以把一個裝有麥麩的布袋用微波爐加熱幾分鐘后放在背部,能有助于減輕宮縮引起的分娩疼痛,也可以用裝滿熱水的水瓶代替,用一條毛巾把它仔細裹好,然后放在背部。

        (2)呼吸法緩解

        產婦宮縮疼痛厲害,可以試著運用呼吸法來緩解,盡量把精力放在呼吸上,能很好的緩解疼痛。

        1、全身放松,平躺著,閉上眼睛,以鼻深呼吸。

        2、以口深呼氣放松腹部。

        3、根據宮縮疼痛的頻率,試著調整自己的呼吸,以鼻吸氣后,屏氣,然后長呼氣。

        (3)按摩

        產婦宮縮疼痛時,準爸爸還可以為準媽媽做做按摩,以緩解她臨產時的緊張和疼痛。

        1、準媽媽斜躺在床上或墊子上,準爸爸在準媽媽背部下方輕柔地按摩。

        2、在床上或地板上放幾個松軟的墊子,準媽媽跪趴在墊子上。準爸爸在床的一邊,用雙手不斷地撫摩準媽媽的后背,可以減輕產痛引起的腰背疼痛。

        3、找一把舒適柔軟的坐椅或沙發,準媽媽面向內而坐,胸腹部靠在有柔軟靠墊的椅背或沙發上,頭部放松地搭在其上,準爸爸不斷地用手按壓產婦的腰部。

        (4)分散注意力

        產婦在宮縮陣痛越來越頻繁時,準爸爸要提醒媽媽做均勻的腹式呼吸,并可多說些鼓勵和安慰的話,不要讓媽媽覺得孤立無援,陪媽媽看看電視、走動走動、聊聊天、進食些食物等來分散注意力,盡量不要去想疼這個字。

        (5)被關愛

        產婦在宮縮疼痛時,準爸爸要多給予準媽媽以關心和支持,在生產時給與準媽媽安慰和陪伴,能讓準媽媽生的更快也更容易些,不會讓準媽媽過于緊張和害怕。

        4、宮縮痛多久才能出生

        孕婦出現規律的宮縮疼痛,若宮頸條件成熟,孕婦的骨盆和胎頭相稱,有規律的子宮收縮胎頭逐漸的下降,壓迫宮頸內口,宮頸逐漸的擴張,一般在24小時之內胎兒就會出生,但具體的時間會不盡相同,這和產婦具體情況有關,短的幾個小時寶寶就能出生,而長的要十幾個小時。

        5、小貼士

        若孕婦在孕期還不到37周,宮縮就已經變得頻繁而有規律,或伴有疼痛,或出現可能預示早產的征兆時,孕婦要馬上去醫院。

        6、臨產出現宮縮怎么辦

        (1)及時入院待產

        臨產前,如果宮縮約隔十分鐘發生一次,就應該趕快通知家人,并準備進醫院待產。如果每五分鐘就出現一次的話,表示分娩已經開始了,子宮會規則的收縮,而且接下來會有劇烈的疼痛,準媽媽一定要趕快去醫院待產。

        (2)調整呼吸

        越臨近分娩,陣痛程度會加劇和增長,次數亦會轉密。孕婦可以嘗試調整呼吸,緩解疼痛感,建議每次陣痛開始和結束都用胸式呼吸,以便盡量放松下腹,減低痛楚。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