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母嬰 > 孕婦如何預防輻射?孕婦預防輻射的方法有哪些?[圖]

        孕婦如何預防輻射?孕婦預防輻射的方法有哪些?[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7:34 孕婦孕期懷孕

        女性在懷孕期間預防輻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接觸較強的輻射,會導致胎兒發育異常甚至畸形,對胎兒健康非常不利,因此在生活中做好防輻射的工作很重要,那么孕婦如何預防輻射?孕婦預防輻射的方法有哪些?孕婦預防輻射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如何預防輻射最有效吧。

        孕婦如何預防輻射?孕婦預防輻射的方法有哪些?(1)

        1、孕婦該如何防輻射

        1、補充營養

        電腦操作者應多吃些胡蘿卜、白菜、豆芽、豆腐、紅棗、橘子以及牛奶、雞蛋、動物肝臟、瘦肉等食物,以補充人體的所需的維生素A和蛋白質。還可多飲茶水,茶葉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質有利于吸收與抵抗放射性物質。

        2、勿在電腦身后逗留

        電腦的擺放位置很重要。盡量別讓屏幕的背面朝著有人的地方,因為電腦輻射最強的是背面,其次為左右兩側,屏幕的正面反而輻射最弱。

        3、別讓電器扎堆

        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于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特別是電視、電腦、電冰箱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中。

        4、用水吸電磁波

        室內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如舒適的溫度、清潔的空氣等。因為水是吸收電磁波的最好介質,可在電腦的周邊多放幾瓶水。不過,必須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絕對不能用金屬杯盛水。

        5、減少待機

        當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讓它們長時間處于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待機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6、及時洗臉洗手

        電腦熒光屏表面存在著大量靜電,其聚集的灰塵可轉射到臉部和手部皮膚裸露處,時間久了,易發生斑疹、色素沉著,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皮膚病變等,因此在使用后應及時洗臉洗手。

        7、接手機別性急

        手機在接通瞬間及充電時通話,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因此最好在手機響過一兩秒后接聽電話。充電時則不要接聽電話。

        最后,準媽媽們也不必矯枉過正,完全不碰觸任何電器產品,只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在使用時保持距離,并減少使用時間,就能安全度過懷孕期。

        專家建議,如果一定要穿上防輻射服才覺得“心安”,建議準媽媽們也不要時時穿在身上,尤其在室外一定要脫掉,因為它會屏蔽掉太陽光中的紅外線和紫外線,它們能促進胎兒發育,殺滅病原微生物,提高孕婦抵抗力。

        2、孕期飲食注意

        1、不宜長期高脂肪飲食

        在孕期,孕婦需要適當增加對脂肪的攝入,但如果孕婦長期高脂肪膳食,勢必增加胎兒罹患生殖系統癌瘤的危險。長期多吃高脂肪食物,會使大腸內的膽酸和中性膽固醇濃度增加,同時,高脂肪食物能增加催乳激素的合成,促使發生乳腺癌,不利母嬰健康。

        2、不宜過量攝入高蛋白質

        醫學研究認為,蛋白質供應不足,易使孕婦體力衰弱,胎兒生長緩慢,產后恢復健康遲緩,乳計分泌稀少。故孕婦每日蛋白質的需要量應達90-100克。但是,孕期長期高蛋白飲食,會影響孕婦的食欲,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容易引起腹脹、食欲減退、頭暈、疲倦等現象。

        3、不宜高糖飲食

        血糖偏高的孕婦容易生出體重過高的胎兒,也容易導致胎兒先天畸形、出現妊娠毒血癥等。大量醫學研究表明,攝入過多的糖分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使孕婦機體抗病力降低,易受病菌、病毒感染,不利優生。

        4、不宜長期高鈣飲食

        孕婦盲目地進行高鈣飲食,大量飲用牛奶,加服鈣片、維生素D等,對胎兒有害無益。孕婦補鈣過量,胎兒有可能得高血鈣癥,出生后,患兒會囟門太早關閉、顎骨變寬而突出等,不利健康地生長發育。一般說來,孕婦在妊娠前期每日需鈣量為800毫克,后期可增加到1100毫克,這并不需要特別補充,只要從日常的魚、肉、蛋等食物中合理攝取就夠了。

        5、不宜過度咸食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吃鹽量與高血壓率發病有一定關系,孕婦過度咸食,容易引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為了孕期保健,專家建議每日食鹽攝入量應為6克左右。

        6、不宜濫服溫熱補品

        孕期,如果孕婦經常服用溫熱性的補藥、補品,比如人參、鹿茸、鹿胎膠、鹿角膠、桂圓、荔枝、胡桃肉等,勢必導致陰虛陽亢,困氣機失調,氣盛陰耗、血熱妄行、加劇孕吐、水腫、高血壓、便秘等癥狀,甚至發生流產或死胎等。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