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科普 > 吃五谷對健康有什么好處?五谷雜糧的作用是什么?[圖]

        吃五谷對健康有什么好處?五谷雜糧的作用是什么?[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8:03 五谷雜糧粗娘

        我們每天都在吃五谷,做常見的就是我們所說小麥了,確實沒有錯,吃五谷的好處就不用多說了吧,但是有的人卻不怎么喜歡吃五谷的,這是非常不正確的一種想法了,吃五谷其實可以養五臟,那么到底吃五谷對健康有什么好處?五谷雜糧的作用是什么?

        吃五谷對健康有什么好處?五谷雜糧的作用是什么?(1)

        1、吃五谷的好處

        1、小麥重養心:小麥被稱為“五谷之貴”。中醫認為它能養心安神、除煩去燥。對消除女性更年期綜合征、自汗盜汗以及煩躁情緒有食療作用。做法:取帶皮的全小麥熬粥,或去中藥店買一些浮小麥熬水,每天早中晚服用。

        2、高粱重養肝:高粱和大豆都屬于雜糧,但卻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養肝益胃、收斂止瀉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瀉的人,持續吃一段時間后,會有良好的功效。做法:把高粱米加工成面粉后炒熟,用開水調成稀糊每天早晚飯前服用。

        3、小米重養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補脾益胃。小米對脾虛體弱的人而言,可謂是進補的上品,可補中益氣、延年益壽。做法:熬一鍋小米粥,用湯匙撇出小米粥上層的精華——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養脾胃的療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4、大米重潤肺:大米涵蓋稻米、紫米等,在出現肺熱、咳嗽等癥狀時,具有很好的滋陰潤肺的作用。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湯濃稠,只喝米湯不吃米粒,隨時可服用。

        5、大豆重養腎:大豆中的黑豆被稱為“腎之谷”,中醫認為它具有補腎強身、解毒、潤膚的功效,對腎虛、浮腫有較好的食療作用。做法:泡發后打制成豆漿,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五臟六腑遵循四季盛衰才能協調運作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中提到:“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于過用,此為常也”。如果不遵循五臟的“自然規律”,身體就很可能“疲勞駕駛”,引發一系列問題。

        心:夏季心氣最旺,是身體的主宰。《黃帝內經》認為“心主神明”,心氣旺則神清氣爽,因此,這個季節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潑好動、交際廣泛。當然,如果心火太過,則火熱之邪容易導致皮膚瘡瘍等疾病;而過度使用,心氣不支時則可能導致心氣衰竭,帶來心臟病等危險。

        肝:春季肝氣最旺,主導著整個人體。這個季節出生的人,由于肝氣疏達,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這個時間不護好肝,或者其他季節讓它“過勞”,就可能導致肝氣克伐太過,導致肝氣無力升發而郁滯,進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損或情緒郁結等癥。

        脾:長夏時節應于脾氣,以農歷六月左右為主導。脾一方面主持著水谷的運化,另一方面控制著人體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過度使用,很容易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而倦怠、乏力等癥狀,也多由脾氣被濕熱所困所致。

        肺:秋季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臟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傷。肺主呼吸之氣,這個時候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護。

        腎:冬三月,人體處在腎的功能影響之下。腎在人體代表著生命之氣,凡生殖、發育均由腎所主。如果此時不注意給五臟“減負”,讓它們跟著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陽氣郁閉不通,引起氣血阻滯,導致手足發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腦血管病。

        夏季養生首要要養好五臟,夏季也是決定性的時間段,所以夏季養生一定在受到我們的重視,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食療法有時間的朋友在家里可以試用下,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2、五谷雜糧的作用

        小麥:含有鈣、磷、鐵及幫助消化的淀粉酶、麥芽糖酶和豐富的維生素E,是保護人體血液、心臟、神經等正常功能的必需營養品,另外常吃小麥還可增強記憶、養心安神。

        小米:性甘微寒,有健脾、除濕、安神等功效。

        玉米:玉米作為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纖維素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纖維素可加速腸部蠕動,排除大腸癌的因子,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玉米還能吸收人體的一部分葡萄糖,對糖尿病有緩解作用。

        大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的效用,可輔助治療疳積瀉痢、腹脹瘦弱、妊娠中毒、瘡痛腫毒、外傷出血等癥。

        綠豆:味甘性寒,有利尿消腫、中和解毒和清涼解渴的作用。

        豇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濕、清熱、解毒、止血、消渴的功效。中醫用豇豆作為腎病的食療品,能補五臟、益氣和中、調養經脈。

        莜麥:蛋白質比大米、面粉高1.6至2.2倍,脂肪則多2至2.5倍,而且莜麥脂肪成分中的亞油酸含量較多,易被人體吸收,有降低人體血液中膽固醇的作用,莜麥含糖成分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蕎麥:蕎麥含有其它谷物所沒有的"葉綠素"和"蘆丁",其維生素Bl、維生素B2比小麥多2倍、煙酸多3至4倍。煙酸和蘆丁都是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經常食用蕎麥對糖尿病也有一定的療效,蕎麥外用還可治療毒瘡腫痛。

        大麥:其性滑膩,淀粉含量略低于大米、小麥,而蛋白質、鈣、B族維生素等物質遠高于大米,有健脾開胃的功效,大麥芽性甘溫胃,可消食、下氣、回乳。因其性涼,故身體虛寒者應少食或不食。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