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過早懷孕有什么危害嗎?低齡懷孕風險大嗎?[圖]

        過早懷孕有什么危害嗎?低齡懷孕風險大嗎?[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5 16:54 懷孕孕婦孕期產婦

        以前是提倡晚婚晚育和優生優育的,但是還是有很多女性在比較小的時候懷孕,而且很多女生自我保護自己太差,很小就開始談戀愛,而且也不知道一些安全措施,過早懷孕對人體是有很多危害的,那過早懷孕有什么危害嗎?低齡懷孕風險大嗎?

        過早懷孕有什么危害嗎?低齡懷孕風險大嗎?(1)


        1、過早懷孕一般指多少歲

        低齡孕媽咪一般是指20歲以下就懷孕的未成年少女,由于性開放的時代來臨,導致頻繁性行為的年齡層降低。

        2、過早懷孕有什么危害嗎

        對于女性來說,過早(20歲以下)或過晚(34歲以上)懷孕,風險都會相對提高。

        (1)生理問題

        學理上,女性懷孕的兩個要素是月經和性生活,當女性開始有月經,若未做好安全性行為,就可能懷孕。一般來說,剛開始有月經的5、6年,子宮還很小,雌激素尚未穩定,子宮內的肌肉層發展也不太完整,懷孕后產生的風險可能比適齡孕媽咪還高,但青少年通常沒有預期會懷孕,意識到自己可能懷孕而到婦產科檢查周數,幾乎都比適齡孕媽咪發現時的周數晚得多,且對懷孕的醫學知識匱乏,在懷孕過程中對自己的健康照顧不太好,心理上又出現驚嚇、焦慮等情緒,便容易會有胎兒過小、早產、流產等風險。

        (2)人工流產風險增加

        有些低齡女性懷孕后會選擇人工流產,雖然現今醫學技術發達,無論是藥物或手術的流產,均可能發生后遺癥,藥物流產最主要為不完全性流產,仍需進行手術流產;手術流產可能產生子宮內膜發炎與子宮內膜沾黏等并發癥,尤其是經歷多次人工流產后,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甚至造成不孕狀況。

        (3)早產、流產機率增加

        低齡孕媽咪大部分在37、38周就生產,甚至未滿37周早產的情況也不少,在流產和早產的機率比適齡孕媽咪來得高,目前流產的原因不明,但早產有部分是潛在性的女性私處感染所造成。

        由于低齡孕媽咪還處于愛玩的年紀,可能經常熬夜或性活躍,因此,女性私處感染的機率比適齡孕媽咪還高。若孕期出現女性私處和尿道的感染,導致排尿疼痛或女性私處分泌物異常(出現異味),一定要盡早就醫治療,否則會演變成上行可愛染,造成絨毛膜羊膜炎,即可能引發早產或流產。

        (4)胎兒體重過小

        低齡孕媽咪對健康意識普遍不太重視,飲食方面除了不忌口、習慣不規律、營養攝取不均衡之外,還因為年輕代謝較快,胎兒體重通常較輕,出生后僅落在2500~2600公克。

        (5)心理問題

        低齡女性懷孕影響的不只是女生,男生的心理層面也不可輕忽。由于兩人都處于懵懵懂懂的年紀,面對婚姻、男女關系的想法匱乏,經濟能力也不足,對于生養孩子的風險就相對提高,大部分15~19歲的青少年都還在就讀高中(高職),一方面要隱藏懷孕的事實,不知道該怎么告知父母,擔心父母的反應強烈,一方面也害怕同學們的眼光,同時考慮要不要繼續就學或結婚等問題,心理會產生很大的焦慮與不安,若伴侶或家長有任何一方無法接受,便可能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情況下,被迫切斷原有的社會支持系統,使其內心壓力更大。

        3、低齡懷孕該怎么辦

        一旦發現懷孕,到底該怎么辦呢?一般而言,由于男女雙方還太過年輕,對于懷孕與寶寶的醫學知識不足,若決定要生下寶寶,低齡孕媽咪應該進行規律的產檢,增加衛教的知識,例如:多看書,了解該如何當一個「媽咪」,畢竟在未成為女人之前就當了媽咪,必須做更多的功課。除了注意身體健康之外,心理層面也要悉心照護。

        (1)找一個信任的人聊聊

        相信青少年當下發現自己懷孕都很震驚,卻不敢告知學校老師或家長,不妨找一位聊得來且能信任、安全的對象,例如:朋友、專業單位,討論出可以怎么處理這件事,像是如何和父母、男友談,找出方法讓學校、父母、朋友等變成自己的資源,而非壓力來源。透過這些過程獲得父母或老師的支持與陪伴,再一起做決定,千萬不要憋著都不說,不僅折磨自己,事情也沒有得到解決。

        (2)寫下計劃書

        面對壓力時,可以寫下「Todolist」,讓自己有一些計劃與目標,例如:何時要和誰討論事情,這能讓自己的心里有個底,避免整件事情雜亂無章。

        (3)給自己冷靜的時間

        若發現情緒陷入負面狀態、使用較激烈的語言,將怒氣發泄在旁人身上,或者藉由酒精或藥物逃避時,代表壓力過大,此時應適時和身邊的人說「不」,暫時讓自己有時間、空間冷靜,并且尋找外界的資源協助,用較正面的方式紓解壓力,像是聽音樂、散步等。倘若發現自己無法處理壓力和情緒時,建議尋求專業的協助。

        4、預防低齡懷孕的方法

        雖然性觀念開放,但普遍年輕人還是會因為害羞而不敢跟家長或老師討論性知識問題,很容易從網絡看到錯誤訊息,有時甚至連自己懷孕都不知道。為了預防低齡懷孕的問題,最根本解決之道就是普及性教育和避孕的觀念倡導。

        (1)加強性教育

        日常生活中要重視性教育的重要性,這才是解決低齡懷孕問題的根源。性教育不單單純屬個人的事情,而是從整個教育系統,包括初中、高中開始就必須徹底執行,避免在沒有婚姻情況之下的性行為。

        然而,光靠倡導不一定有成效,可以仿效國外的課程,將男女學生配對后,共同照顧一個假嬰兒與一袋1.5公斤的面粉,不論是上學或睡覺,每天24小時都須輪流照護,讓學生實際體驗照顧寶寶的過程,逐漸會產生責任感,更能意識到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

        至于學校方面,除了做預防性的教育,若真的發生青少年未婚懷孕,輔導老師必須適時介入,協助、陪伴學生面對與尋求資源,讓他們在情緒上得到支持,并于雙方父母與當事人之間扮演客觀的角色,幫助青少年度過難關。

        (2)倡導避孕觀念

        許多年輕人對于避孕的知識都一知半解,往往用錯誤的方式避孕,因此,婚前盡量避免性行為。

        (3)切勿只計算安全期

        已經開始有月經的女性,絕對不能單靠計算安全期避孕,因為2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卵巢功能還不夠成熟到能規律排卵,甚至可能因作息與環境荷爾蒙打亂經期,故計算安全期絕對不可靠。

        (4)男性使用保險套

        保險套不僅使用簡單,也是預防性病傳染的一種避孕方式,不論是女性或男性,都建議在進行性行為時全程使用。除此,還要注意正確的使用方式與確保質量,才能提高避孕成功的機率。

        (5)口服避孕藥

        對女性來說,口服避孕藥亦是不錯的選擇,好處包括避孕效果穩定、有助于調節荷爾蒙、規律月經周期、舒緩經前腹痛及其他經前癥候群的癥狀,不過,需要長期服用。

        許多人擔心太過年輕吃避孕藥,會有血管栓塞或影響未來生育能力的風險,但相較之下,沒吃避孕藥導致懷孕后而做人工流產或生產的風險更高。

        (6)子宮內避孕器

        過去醫師最推薦的避孕方式為「雙重防護」避孕法,也就是男生戴保險套、女生口服避孕藥,但因口服避孕藥必須每天吃,容易有漏吃或停藥的情況,可能會造成避孕失敗,因此,年輕女性不妨選擇長效型的避孕方法,例如:子宮內投藥系統、含銅避孕器等,效果可持續3年,且不受年齡限制,更不會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

        5、過早懷孕的影響

        1、過早懷孕致母嬰死亡率增高

        女性出現月經之后才會具備生育的條件,但并不意味著生殖器官也已經發育成熟。一般來說,女性只有在20歲以后才會逐漸發育成熟,而全身骨骼如牙齒鈣化,出齊智齒等則要等到23歲以后才能完成。

        因為母體仍處于生長發育期,過早懷孕勢必會造成胎兒同處在發育中的母體爭奪營養,使母嬰雙方都不能健康生長,并且分娩時容易出現軟產道裂傷、產后出血、胎盤早剝等產時并發癥,造成母嬰死亡率增高。

        2、過早懷孕影響胎兒發育

        如果女性過早生育,正在急速發育中的母體就不能及時供給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大量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等,以至于影響胎兒體質和智力發育,甚至導致畸形兒。

        3、過早懷孕容易流產

        青春期發育期間“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發育還不健全,若在此時懷孕,容易導致內分泌功能不健全。由于早期的胚胎發育依賴于黃體功能的維持,內分泌功能不健全,黃體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流產、早產。

        4、過早懷孕流產易致宮外孕、不孕癥

        有的少女因為是不小心懷孕,因此會選擇人工流產。人流對于女性子宮的危害極大,宮腔操作很可能會引起感染,導致輸卵管炎、盆腔炎等婦科炎癥,再懷孕時受精卵受到炎癥影響無法正常在子宮內著床,由此導致宮外孕,甚至不孕癥。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