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女性脫發有哪些因素?女性脫發怎么調理?[圖]

        女性脫發有哪些因素?女性脫發怎么調理?[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5 18:35 脫發女性調理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都市生活當中,有一些女性朋友們因為工作和家庭的壓力會導致出現脫發的現象,對于天生就愛美的女性朋友們來說,這無疑是很大的傷害,所以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女性朋友們應該找對自己脫發的原因及時調理。那么女性脫發有哪些因素?女性脫發怎么調理?

        女性脫發有哪些因素?女性脫發怎么調理?(1)

        一、女性脫發的原因

        1、生育

        有些女性懷孕期間頭發更密,這要得益于性激素水平的變化,它會使頭發的生存時間延長。但分娩后,性激素水平恢復到正常,那些頭發就會迅速脫落,這種情況有的需要兩年才能恢復。

        2、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過多或過少,都會擾亂頭發生長的周期。脫發往往不是甲狀腺疾病的唯一癥狀,它通常還伴隨體重的增加或降低、對冷或熱的敏感及心率的變化等。

        3、多囊卵巢綜合征

        患有這種病的女性長期性激素分泌失調,雄性激素過多,表現為面部和身體的毛發過多,而頭發變得稀疏。它還會導致排卵問題、痤瘡和體重增加等。有時,頭發稀疏是該病的唯一癥狀。

        4、斑禿

        人體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了健康的毛囊細胞,會導致成片脫發。大多數情況下,頭發會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長回來。

        5、癬菌病

        這種病由真菌引起,脫發模式比較典型——頭皮發癢,脫發區域發紅、呈圓形,頭皮呈鱗片狀。此病會傳染,因此患者的家庭成員也要接受檢查。

        6、藥物

        避孕藥一個鮮為人知的副作用就是脫發。抑制排卵的藥物會使一些女性頭發稀疏,尤其是那些有脫發家族史的人。此外,抗凝血藥物,治療高血壓、心臟病、風濕病和抑郁的藥物也可能導致脫發。

        7、減肥

        如果通過節食迅速減肥,就容易發生脫發。飲食恢復到健康水平,頭發又會重新長回來。如果飲食中蛋白質過少或維生素A含量過高,也會導致脫發。

        8、抗癌治療

        無論放療、化療,都會導致脫發。治療中止后,頭發會長回來。

        9、極度壓力

        嚴重的疾病或大手術、大量失血、極度的消極情緒等,會讓人損失一半頭發甚至全部,有可能持續6~8個月。

        10、頭發勒得過緊

        許多女性發現,如果梳玉米辮或過緊的馬尾辮、戴過緊的發箍,就會發生脫發。這些不當的美發習慣還容易在頭皮上留下傷疤,導致永久脫發。

        二、女性脫發如何調理

        1.定期修剪頭發

        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會使頭發失去光澤,精神壓力也會使頭發變得脆弱。建議隔一段時間就適當修剪一下頭發,利于頭發繼續生長。

        2.補鐵

        缺鐵會導致大量脫發,建議多吃綠色和黃色的蔬菜及水果,如菠菜、黃豆等,補充鐵元素。

        3.洗澡時避免水溫過高

        水溫過高會使毛孔打開,將頭皮油脂徹底沖走,使發囊更易受損,導致頭發更容易折斷或脫落。水溫應以40℃左右為宜,吹干頭發時溫度也不能太高。

        4.保證充足飲水量

        飲水不足會使頭皮及頭發干燥,導致脫發。

        5.脫發時,應使用寬齒梳梳頭

        不要使用小梳子或與他人共用一把梳子。

        6.少吃高熱量垃圾食品

        高熱量的垃圾食品會導致頭發營養缺失,更容易發生斷發和掉發。建議多吃富含氨基酸和脂肪酸的魚類,選擇新鮮的深綠色蔬菜,常吃杏仁、花生、核桃等堅果以及全谷食物等。

        7.梳濕頭發不能太用力

        頭發潮濕時使勁梳或反復梳更容易拉傷發根,應該輕輕地先梳通發梢,再從上往下梳順。梳頭也不要太頻繁,否則會增加發梢分叉及脫發的幾率。

        8.多吃蛋白質

        雞蛋清、瘦肉、牛奶和豆腐等高蛋白食物都是頭發的最愛。此外,每周最好吃3次亞麻籽油,每次1茶匙,其中的植物雌激素可防脫發。

        9.頭皮別用護發素

        護發素應該用于頭發,而非頭皮。使用時,應從耳朵旁邊的頭發開始,向發梢涂抹,維持1—2分鐘后洗凈即可。

        以上介紹了導致女性脫發的一些原因,還介紹了如何調理脫發,希望各位女士一定要多多關注,做好日常的預防保健。如想知道一些預防保健的知識可在線咨詢我們的相關專家。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