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女性久坐對身體有哪些傷害?女性久坐對身體的傷害是什么?[圖]

        女性久坐對身體有哪些傷害?女性久坐對身體的傷害是什么?[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5 19:15 久坐上班族身體傷害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都市生活當中,有很多的白領女性朋友們會經常坐在辦公室工作,然而這些白領女性朋友們每天面對著電腦工作,一坐就是一天,這樣長期下來,就會對女性朋友們的身體造成危害。那么女性久坐對身體有哪些傷害?女性久坐對身體的傷害是什么?

        女性久坐對身體有哪些傷害?女性久坐對身體的傷害是什么?(1)

        一、久坐的危害

        1、頸、肩病

        由于經常久坐,低頭工作或學習,頸、肩、背部的肌肉長期持續地處于緊張狀態,從而影響了局部的血液循環,使局部供氧不足,組織代謝產生的廢物不能及時排除,而在局部蓄積,這樣就刺激了肌肉里的神經末梢,導致該部位肌肉疲勞、酸痛、僵硬,甚至肌肉萎縮。

        2、“低頭綜合癥”

        長期低頭工作和學習,可使頸椎動、靜脈受到牽拉,從而影響腦部的血液循環,可引起頭暈、腦脹、頭痛、眼花、眩暈、耳鳴、惡心等癥狀。

        3、心血管疾病

        長期久坐,心臟工作量減少,可導致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臟功能減退。有資料報道,伏案久坐的人冠心病發病率平均為12%,而長期從事體力活動者則為3%。

        4、痔瘡

        長期伏案久坐,可使直腸肛管靜脈回流受阻,導致血液瘀積,靜脈擴張的結果可導致痔瘡的發生。

        5、視力降低

        經常久坐低頭,可使眼內充血,加之持續注視一個目標,易使睫狀肌疲勞,導致視力降低。

        6、腫瘤

        長期久坐,可使胃腸蠕動遲緩,導致便秘的發生,糞便在腸內停留時間延長,這就增加了有害物質與腸粘膜的接觸時間。另外,伏案久坐者的免疫力減退,致使癌因素易于侵襲。故此,有關醫學專家認為,預防和減少結腸癌的發生,不僅要合理的調節飲食結構,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還要堅持參加體育鍛煉。

        二、如何緩解久坐癥狀

        1、大腿與地面平行

        將椅子調高,使大腿與地面平行,可以降低對肌肉、肌腱和骨骼的壓力,預防肌肉骨骼疾病;選擇靠背椅,在腰部放一個卷起的毛巾或靠枕;手、手腕和前臂在一條直線上,使小臂放在辦公桌上時肘部成直角;頭部和身體保持直線,稍微前傾;肘部應靠近身體,彎曲90—120度為宜;雙肩放松,上臂自然下垂;雙腳平放在地板上;椅子最好加個墊子。

        2、經常走動

        美國梅奧診所研究發現,身體對同一坐姿的可承受時限為20分鐘,之后就會產生不適感。建議每隔15分鐘,站立、拉伸或走動一下,至少30秒應改變一次坐姿。

        3、干洗腿

        用雙手先抱緊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從足踝往回摩擦到大腿根。用同樣方法再摩擦另一條腿,重復數遍。此法可使關節靈活,腿肌與步行能力增強。可預防下肢靜脈曲線,下肢水腫和肌肉蔞縮等。

        4、甩腿

        一手扶樹或扶墻,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前向上翹起,然后向后甩動,將腳尖用力向后,腳面繃直,腿亦伸直。在甩腿時,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甩數十次。此法可預防下肢萎縮軟弱無力或麻痛,小腿抽筋等。

        5、揉腿肚

        以兩手掌夾緊另一側小腿肚,旋轉揉動,每次揉動20次,然后用同法揉動另一只腳。此法能疏通血脈,加強腿力。

        6、扭膝

        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圓圈轉動。先向左轉,后向右轉,各20次。可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

        7、扳足趾

        端坐,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足趾20至30次。能鍛煉腰腿,增強腳力。防止足部軟弱乏力。

        專家認為,人若長時間坐而不動,無異于“坐以待斃”。因此,要防止伏案久坐而造成的種種疾病,就要注意:在伏案工作1小時后,起身做些運動,可進行頸、肩、背部的肌肉鍛煉,如:左右轉頸、抬頭,擴胸、聳肩等等,也可做自我按摩,用手指按摩太陽穴,由輕到重,讓局部感到酸脹。還可以到室外散散步,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增強心肌和四肢肌力,加強血液循環,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只要長期、認真堅持這樣去做,就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