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女人雄激素過高怎么辦?女性雄激素過高如何調理?[圖]

        女人雄激素過高怎么辦?女性雄激素過高如何調理?[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3:23 雄激素激素內分泌

        人體內是有很多激素的,激素水平如何和人的身體狀況有很大的關系,不同的人激素的水平也是不一樣的,一般女性體內的雌性激素是比較多的,雄性激素比較少,但是也有女性激素水平失調,那女人雄激素過高怎么辦?女性雄激素過高如何調理?

        女人雄激素過高怎么辦?女性雄激素過高如何調理?(1)

        1、女性雄激素過高怎么辦

        1、針灸療法

        用針灸療法通過刺激血液循環幫助保持體內激素平衡。這能減少由腦下垂體產生的多余雄性激素,釋放內啡肽并產生幸福感。

        2、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纖維食物可以幫助體內清除過量的雌激素,降低因雌激素過量引起腫瘤的風險,促進胃蠕動,減少便秘現象。如:蔬菜、豆類、大麥、蕎麥等。

        3、多吃豆類食物

        為什么總是提到女性要多吃豆類食物呢?尤其是黃豆,可以有效地為女性體內補充天然植物激素,雙向調節體內激素平衡,起到調節內分泌的作用。

        4、月經期間的飲食和作息

        如果痛經的女性可以用紅糖水沖泡3片姜片,一天飲用2次,可以緩解痛經,而且期間不能吃凍的,辣的食物,保持飲食清淡,作息要有規律,不能熬夜通宵。

        5、不要過多地吃甜食和鹽分

        因為身體攝入過多的糖分會造成情緒波動大,容易產生焦慮等負面影響。而過咸的食物,不利于體內的水分往外面排出,會影響卵巢的正常排卵,嚴重者會損害卵巢,引起月經不調。

        6、遠離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不少女性在炎熱的夏季忍不住嘴,大量地進食冰冷的飲料或者冰淇淋,愛吃辣的女性每餐飯都要拌辣味才開懷進食,這樣的飲食習慣會引起氣滯血淤、寒濕凝滯,最后導致月經不調。

        7、保持充足的睡眠、規律的生活

        保持充足的睡眠,還要保持規律的生活,尤其是在月經、更年期等特殊的日子里,更要注意及時轉移自己的不良情緒。當女性出現臉上長斑、白帶異常、月經不調等癥狀就要更加的注意了。

        8、了解原因、對癥下藥

        找出引起體內雄性激素分泌過多的原因,對癥治療。有些女性雄性激素分泌過多是由多囊卵巢綜合癥引起,也或者是內分泌失調引起。一定要先找出原因,對癥治療。

        9、多做運動

        有氧運動提升身體能量至少要達到每周3次、每次30分鐘、運動后每分鐘心跳達130下的有氧運動才能有助于健康。千萬別小看這短短30分鐘的運動量,它除了可以幫助消耗熱量、減輕體重外,還能將氧氣帶到全身各部位,提升新陳代謝率、有效燃燒脂肪,效果會持續數個小時之久。

        10、保持良好的情緒

        雄性激素過多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內分泌失調導致的,大腦皮層對內分泌的調節不靈或是子宮內膜受損,對女性激素的反應不靈敏,反射性地影響內分泌的調節,降低了受孕成功的機會。有的女性更是因為外界環境的影響,出現焦慮、憤怒、抑郁等不良情緒。建議女性在日常注意調節自身的情緒,保持心情開朗樂觀。

        11、控制體重

        女性在控制體重的同時女性應當注意自己的月經周期,發現周期過長或者月經量過少要及早就診,及時阻斷雄性激素分泌過旺的趨勢,把性激素水平調整到正常水平,盡量避免多囊卵巢綜合征。

        溫馨提示:女生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吃什么藥好是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判斷的,患者不宜亂用藥。

        2、雄激素過高原因

        1、胰島素抵抗,所致的高胰島素血癥是其原因之一。它能刺激卵巢,分泌大量雄激素。

        2、甾體激素生物合成過程中,酶系統紊亂,如缺乏芳香化酶,雄烯二酮,就不能轉化為雌酮,睪酮也不能轉化為雌二醇,致雄烯二酮,尤其是睪酮堆積過量。

        3、有的雄性激素也過高,主要是因為腎上腺與卵巢腫瘤、腎上腺皮質增生、高泌乳素血癥、柯興綜合征引起。

        4、卵巢或腎上腺皮質分泌過量:60%的睪酮,在血中與β球蛋白相結合,稱睪酮-雌二醇結合球蛋白(TEBG),約38%(主要是雄烯二酮)與白蛋白結合,游離睪酮只占2%,但是,它有活性。如TEBG結合雌二醇增多,結合睪酮減少,則血液中游離睪酮增多。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