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哪些飲食有助于防治骨質疏松?骨質疏松又有哪些飲食禁忌?[圖]

        哪些飲食有助于防治骨質疏松?骨質疏松又有哪些飲食禁忌?[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7 13:59 骨質疏松補鈣缺鈣心臟

        骨質疏松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會患骨質疏松,但是其實與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關,骨質疏松也是可以預防的,特別是從飲食方面預防。那么,一般都哪些飲食有助于防治骨質疏松?骨質疏松又有哪些飲食禁忌呢?

        哪些飲食有助于防治骨質疏松?骨質疏松又有哪些飲食禁忌?(1)

        1、易患上骨質疏松

        1、年齡:中老人年

        中老年人由于各項身體機能衰退,導致行動遲緩,運動缺乏;飲食減少,鈣磷攝入量降低;蛋白質和維生素D等缺乏,影響鈣質吸收;等等這些原因都會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生。

        2、性別:女性

        一般來說,男女性的骨量在35~40歲以后開始下降,女性在絕經期以后的骨量丟失遠遠高于男性,故女性的發病率大大高于男性。這是因為雌激素能刺激成骨細胞,制造骨基質。如果雌激素水平下降,則使成骨細胞活性降低,骨形成減少。絕經后婦女如合并甲亢,其骨質疏松出現較早且較重。

        2、骨質疏松藥膳

        1.杜仲腰花

        炙杜仲12克,豬腰子250克。將豬腰子如常法處理,切成腰花;炙杜仲加清水,熬成犯毫升藥液;用藥液一半及其他調味品拌入腰花;如常法炒制腰花,炒制過程中格另一半藥液倒人鍋中。

        2.核桃片

        芝麻9克屈相比15克,桂圓肉6克,靈芝9克,首烏9克,大豆15克,珍珠助3克,花檄1克。上藥軋壓成片,供食者以做點心,該方有補腎壯份的功效。

        3.肉灰蓉(羊肉)羊腎

        肉灰蓉20克,羊腎1對(或羊肉250克切塊)。將肉灰蓉蒸軟切片,與羊腎一同入鍋,加水適量,文火婉熟,加味精、鹽、胡權調味至可口(此菜也可用杜仲做)

        4.羊骨茯苓粥

        羊脊骨(連尾)1具,茯苓20克,補骨脂12克,梗米60克,蔥、生姜、食鹽各適量,將羊脊骨洗凈,剁碎搗爛,補骨脂研粉備用。取羊脊骨碎塊及粳米放入鍋內,加水適。煎煮至粥五成熟,將補骨脂粉加入攪勻,繼續煎煮,至粥將成,將蔥、姜、鹽加入攪勻即成,分次溫食。

        5.龜板雞蛋殼

        龜板100克,雞蛋殼100克,白糖50克,將龜板勺搗蛋殼洗凈瀝干,炙酥研為細末,加白糖調勻,每天2次、每次5克。

        3、骨質疏松飲食禁忌

        1、不宜多吃糖。多吃糖能影響鈣質的吸收,間接地導致骨質疏松癥。

        2、不宜攝入蛋白質過多。攝入蛋白質過多會造成鈣的流失。根據實驗發現,婦女每日攝取65克蛋白質,若增加50%,也就是每日攝取98克蛋白質,則每日增加26克鈣的流失。

        3、不宜吃得過咸。吃鹽過多,也會增加鈣的流失,會使骨質疏松癥癥狀加重。在實驗中發現,每日攝取鹽量為0.5克,尿中鈣量不變,若增加為5克,則尿中鈣量顯著增加。

        4、不宜喝咖啡。嗜好喝咖啡者較不喝者易流失鈣。實驗發現,一組停經婦女患有骨質疏松癥的患者中,有31%的人每天喝4杯以上的咖啡;而另一組骨質正常者中只有19%的人每天喝4杯以上的咖啡。

        5、不宜用各種利尿藥,抗癲癇藥、甲狀腺旁素、可的松一類藥物。這些藥物可直接或間接影響維生素D的活化,加快鈣鹽的排泄,妨礙鈣鹽在骨內沉淀。因此,骨質疏松癥患者必須嚴格禁止使用上述藥物。如因別的疾病需要用,也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

        4、骨質疏松的早期癥狀

        1、疼痛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骨質疏松的早期癥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2、骨折

        這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癥,是骨質疏松的早期癥狀。

        3、身長縮短、駝背

        這種骨質疏松的早期癥狀多在疼痛后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骨質疏松的早期癥狀。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