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是一種非常高發的疾病,這種疾病又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兩種,兩種疾病都對人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傷害,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在生活人們如果感覺到身體有不適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防止膽囊炎,那膽囊炎有什么癥狀表現呢?
膽囊炎患者多表現為右上腹劇痛或絞痛,多為結石或寄生蟲嵌頓梗阻膽囊頸部所致的急性膽囊炎;疼痛常突然發作,十分劇烈,或呈現絞痛樣,多發生在進食高脂食物后,多發生在夜間;右上腹一般性疼痛,見于膽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膽囊炎時,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劇烈,多為持續性脹痛,隨著膽囊炎癥的進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現放射性,最常見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處,乃系膽囊炎癥刺激右膈神經末梢和腹壁周圍神經所致。
惡心、嘔吐是膽囊炎最常見的癥狀,如果惡心、嘔吐頑固或頻繁,可造成脫水,虛脫和電解質紊亂,多見于結石或蛔蟲梗阻膽囊管時。
輕癥膽囊炎患者常有畏寒和低熱;重型病例則可有寒戰和高熱,熱度可達39℃以上,并可出現譫語、譫妄等精神癥狀。
黃疸的膽囊炎患者較少見,如果出現黃疸一般程度較輕,表示感染經淋巴管蔓延到了肝臟,造成了肝損害,或炎癥已侵犯膽總管。
上述癥狀一般屬于急性膽囊炎并發時癥狀,而慢性膽囊炎癥狀、體征不典型。多數表現為膽源性消化不良,厭油膩食物、上腹部悶脹、噯氣、胃部灼熱等,與潰瘍病或慢性闌尾炎近似,有時因結石梗阻膽囊管,可呈急性發作,但當結石移動、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轉。體查,膽囊區可有輕度壓痛或叩擊痛,若膽囊積水,常能捫及圓形、光滑的囊性腫塊。
1、有規律的進食(一日三餐)是預防結石的最好方法:
因為未進食時膽囊中充滿了膽汁,膽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膽汁變濃,此時膽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膽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終于形成膽泥。如果進食,當食物進入十二指腸時反應性地分泌膽囊收縮激素,使膽囊收縮,這時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膽泥的膽汁被排出到達腸道內,因此可以防止結石的形成。
2、適度營養并適當限制飲食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
膽固醇結石的形成和膽汁中含有較多量的膽固醇有關。吃得過多,特別是食物中有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就會使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增高,會促使膽固醇結石的形成。近年,我國人民的生活得到較大的改善,人們的飲食由以前的“溫飽”型逐漸向吃好、吃精轉變,魚、肉、禽、蛋等食品的消耗量正在逐年增加。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一些因吃得過好、過多而引起的“富貴病”,如肥胖癥、冠心病和膽結石。要預防這些“富貴病”,就要注意營養適度,特別要注意不食用過多的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所謂適度的營養,就是要對人們的飲食的質和量都加以一定的限制,要求飲食的質量全面地提供各種比例合適的營養物質,而食物的量則以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為度。 根據適度營養的原則,并參照我國人民目前的飲食習慣和消費水平,我國的營養學家提出了以下的每人每月較為合理的食物組成:谷類14kg,薯類3kg,豆類1kg,肉1.5kg,魚0.5kg和水果1kg。當然,以上標準只是適用于從事一般活動的普通成年人。此外,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對防止營養過度也有一定的幫助。
3、保證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維持我們身體健康所必需的一種營養物質。據研究,蛋白質攝入量的長期不足,與膽色素結石的形成有關。因此,保證飲食中有足夠的蛋白質,就會有助于預防膽色素結石的發生。事實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膳食中蛋白質量已有明顯增高,因此我國患膽色素結石的人數已有減少的傾向。但在我國有些地區,特別是農村,膽色素結石仍很常見。
4、講究衛生,防止腸道蛔蟲的感染: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須洗凈,搞好環境衛生等,是預防蛔蟲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對預防膽色素結石也很有幫助。
5、積極治療腸蛔蟲癥和膽道蛔蟲癥:
發現腸蛔蟲癥后,應及時服用驅蟲藥,以免蛔蟲鉆入膽道,萬一得了膽道蛔蟲癥,更應積極治療,以防日久發生膽色素結石。
6、保持膽囊的收縮功能,防止膽汁長期淤滯:
對長期禁食使用靜脈內營養的病人,應定期使用膽囊收縮藥物,如膽囊收縮素等。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