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候干燥,我們在秋季的時候會容易出現皮膚干燥的癥狀,這其實是正常的,只要平時注意補水護膚就可以了,還有秋燥會容易導致肺熱,肺熱對身體的影響是很大的,秋季要注意預防肺熱。那么,預防秋燥的膳食有哪些?吃什么食物可以預防秋燥?
1、百合粥
材料:百合約30克,粳米約100克,白糖要適量。
做法:將粳米和百合洗干凈之后,放到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后,改成文火煮成粥,調入適量的白糖即成。每日早、中餐時服用最好。
功效:潤肺止咳,養陰生津。
2、百合燉蘆筍
材料:準備鮮百合約100克,鮮蘆筍約50克。
做法:將百合掰成小瓣,預防秋燥吃什么膳食,撕去百合內膜,鹽水浸泡之后用清水洗干凈備用,蘆筍洗干凈后切成段備用;炒鍋清洗干凈,加入適量的水以及百合煮到七成熟的時候,加入切成小段的蘆筍,煮熟之后即可飲用。一天一次即可。
功效:這種藥膳是比較適合那些因為秋燥而流鼻血、口干舌燥甚至是心生煩躁的人。
3、百合潤燥湯
材料:準備干百合約50克,北沙參約15克,冰糖約15克。
做法:清水煎煮。
功效:空氣干燥所引起的干咳,口干咽燥。可以代茶飲,味道清甜可口,可為秋季家中常備的飲品。其中煲湯和煮粥是比較有營養的。
1、梨
梨除了生食外,也可以削片煲湯,在臨睡前飲用,也有滋潤大腸、通暢便結、動化積食之功。如不慎患上燥咳,可用生梨和川貝母加冰糖燉湯喝,療效不錯。
2、牛奶
具有補虛、益肺、潤皮膚、解熱毒及潤腸通便的功效。因此,秋燥造成的皮膚干燥,可以多飲牛奶,補益氣血,滋潤皮膚。
3、甘蔗
具有滋養、解熱、生津、潤燥之功效。在秋燥時節,飲甘蔗汁最好。對于發燒傷津、胃熱口苦、大便干燥、小便不利、反應嘔吐、肺熱咳嗽等很有幫助。
4、銀耳
中醫傳統的“銀耳燉冰糖”,可治療支氣管炎的咳嗽、痰多。另外,銀耳對于皮膚干燥引起的搔癢癥,也有一定的療效。多食銀耳也可使皮膚白嫩而富有彈性,可以改善秋燥造成皮膚的干燥、搔癢。
5、百合
俗話說“春困秋乏”,每當季節轉換,人們就很容易出現睡眠問題,加上秋燥的原因,很多人都會出現秋乏的現象。百合味甘苦,不僅能潤肺止咳,還能鎮靜、清心安神,對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等癥都有一定的療效。
1、金銀花茶
做法:將金銀花、菊花、桔梗和甘草加水煮沸10分鐘,侯涼,當飲料飲用。
功效:有清熱肺陰、消腫解毒之功,可治療咽喉炎和扁桃體炎。
2、桑菊茶
做法:桑葉、菊花各10克,共入一杯以開水泡茶。
功效:有清宣肺熱、滋陰明目之功。
3、清燥潤肺茶
做法:麥冬15g,沙參15g,杏仁10g,桑葉12g,百合20g,雪梨1個。頭煎清水3碗煎至1碗;二煎清水2碗煎至半碗。
功效:養陰清燥、潤肺止咳。適用于干咳、口干、咽燥、尿黃、便干等情況。
4、玉竹冰糖茶
做法:取玉竹15克,加冰糖適量,加入沸開水適量加蓋浸泡15分鐘,并用筷子和勻后再飲用。
功效:此茶有養陰生津、潤喉益肺之功。
5、四寶茶
做法:麥冬10克、桔梗6克、金銀花10克、木蝴蝶3克泡水。
功效:能清肺潤喉,生津利咽。這類茶性質較為平和,沒有明顯副作用,在人群上沒有絕對的禁忌。但如果發現明顯過敏癥狀,應及時停用。
6、橄欖茶
做法:橄欖5~6枚,選個大、肉厚、灰綠無斑的,放杯內加冰糖少許,再用沸水泡燜片刻。
功效:有清肺生津、利咽消痛之功。
7、羅漢果茶
做法:羅漢果1只、柿餅3~5只。取出1只羅漢果,以及柿餅3~5只,一并放到搪瓷杯內。加入適量的水,煎水當茶來喝。可以作為1天的量,每天煮來當茶水隨意溫熱飲用,連用5到7天即可。
功效:這款茶有清肺,潤肺,止咳的功效。適合百日咳患者飲用。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