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烹飪技巧 > 煲湯有哪些常犯的錯誤?煲湯有哪些誤區?[圖]

        煲湯有哪些常犯的錯誤?煲湯有哪些誤區?[圖]

        大眾健康網 2018-12-11 00:38 煲湯燉湯美食膳食

        每年冬天,在外面吃飯,火鍋都是生意最火爆的,因為冬天就適合烤烤火,吃個熱熱的火鍋,但火鍋的湯大多都是用來涮肉的,不能喝,所以其實在外面吃火鍋,還不如在家里燉一鍋湯,營養又美味,但煲湯是有講究的,千萬別犯下面這些錯誤。。

        煲湯有哪些常犯的錯誤?煲湯有哪些誤區?(1)

        1、煲湯常犯的錯誤

        誤區一:煲湯時聞越長越好

        飲食行業常說的“三煲四燉”是指煲湯一般需要3小時。燉湯需要4—6小時。但是有更多的人相信“煲湯時間要越長越好”,而且一煲就是一整天,認為這樣食物的營養才能充分地溶解到湯里。

        根據字典的解釋。“煲”就是用文火煮食物,慢慢地熬。研究證明,煲湯時間適度加長確實有助于營養物質的釋放和吸收。但過長就會對營養成分造成一定的破壞。

        一般來說,煲湯的材料以肉類等含蛋白質較高的食物為主。蛋白質的主要成分為氨基酸類。如果加熱時間過長,氨基酸遭到破壞,營養反而降低,同時還會使菜肴失去應有的鮮味。另外,食物中的維生素如果加熱時間過長,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尤其是維生素C,遇熱極易被破壞。煮20分鐘后幾乎所剩無幾。所以。長時間煲湯后。雖然看上去湯很濃,其實隨著湯中水分蒸發,也帶走了很多營養的精華。還有一些研究表明,過度熬的湯可能會致癌,因為過度加熱食物會改變食物中碳水化物和脂肪的·眭質,有可能演變為致癌物質。

        那么。煲湯到底多長時間比較合適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營養與保健食品研究所的專家曾專門對此進行了研究。研究中選取了3種有代表性的煲湯原料:蹄膀、草雞和老鴨。研究的結論是:平均加熱1—1.5小時。這3種食物所煲出的湯營養價值達到最高,此后逐漸降低。

        對于一般肉類來說。都可以遵循以上原則。但也有些食物。煲湯的時間需要更短。比如魚湯。魚肉比較細嫩,煲湯時間不宜過長。只要湯燒到發白就可以了。再繼續燉不但營養會被破壞。魚肉也會變老、變粗。口味不佳。還有些人喜歡在湯里放人參等滋補藥材,由于參類含有人參皂苷,煮得過久就會分解,失去補益價值,所以這種情況下。煲湯的最佳時間是40分鐘。最后,如果湯里要放蔬菜。必須等湯煲好以后隨放隨吃,以減少維生素損失。

        誤區二:經常吃湯泡飯

        一些消化不好的人喜歡吃湯泡飯。覺得湯泡飯既有營養又容易下咽。實際上,由于湯泡飯飽含水分,松軟易吞咽。人們往往懶于咀嚼。而咀嚼的過程不但對鍛煉我們的牙齒很有好處。還是一個預消化的過程。通過咀嚼,唾液會不斷地產生,把食物濕潤,并借助唾液中的消化酶。幫助消化吸收及解毒。對健康十分有益。未經唾液的消化過程就把食物快速吞咽下去。給胃的消化增加了負擔.日子一久,更容易導致胃病的發作。湯泡飯快速進入胃里不僅使人“食不知昧”,而且舌頭上的味覺神經沒有刺激,胃和胰臟產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還被湯沖淡,使吃進的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所以,不宜常吃湯泡飯。有胃病的病人更不能多吃湯泡飯。

        誤區三:飯后喝湯

        很多人都是飯后喝湯。這其實是不對的。“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后喝湯,越喝越胖”,這話是有科學道理的。吃飯前先喝湯,可以緩解饑餓感,反射性地興奮飽食中樞,抑制攝食中樞,至少可以抑制1/3的食欲,防止進食過量。此外。從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猶如一條通道。是食物必經之路。吃飯前先喝湯,等于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飯前先喝少量湯,好似運動前的熱身運動,先使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促使消化液分泌,為吃正餐做好準備。

        飯后喝湯不但在已經吃飽的基礎上攝入了更多的熱量,容易使人肥胖,還會沖淡胃腸道的消化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飯前喝湯有益健康,也不是說喝得越多越好,也要掌握喝湯的量。一般中餐前可以喝一碗,而晚餐前最好以半碗湯為宜。喝湯時間以飯前緩慢少量喝湯為佳,切忌“狂飲”。

        誤區四:營養都在湯里

        很多人相信,經過幾個小時的熬煮后,食材中大部分的營養都已經進入湯里,肉和湯渣都是食之無味的廢料。可以丟棄了。實際上,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食材中的營養都不能完全溶解在湯里。有測試表明,肉類中的營養能溶入湯中的最多也不超過15%。即使用高壓鍋煲湯也不能再增加了。其實食材的大部分營養還在很多人都扔掉的“湯渣”中。所以,營養學家都提倡喝湯以后還應該把湯里的“湯渣”吃掉。

        2、春季養生小常識

        1:養生要養體

        春季養生保健養體重要的是一個動字,動字包括勞動和運動,任何勞動和運動,只要不是過度的,對身體健康都是有益的,這就要求人們要勤于動,不要懶,動則促進氣血周流,懶則氣血流通緩慢。體育鍛煉是一種鍛煉,勞動也是一種鍛煉,人體不斷的活動,保證氣血的運行暢通周流,就會有健康的身體。

        2:消脂排毒

        千金難買春來泄,消脂排毒正當時。整個冬天,大多數人處于蟄伏狀態:深居簡出、運動量減少,又偏好膏粱厚味之食物,一冬下來,體內積存了大量的脂肪和毒素。古語有說:“千金難買春來泄”,意思指的就是“春季消脂排毒正當時”。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一味地偏信民間的排毒藥物,其實,簡單的蘋果和鮮奶就有非常好的排毒功效。

        試試早上起來喝一杯鮮奶,吃一個蘋果。溫和有益,又有排毒的效果。其他的水果,例如:草莓、櫻桃、葡萄也有不錯的排毒功效。還有海帶綠豆湯,因海帶中的膠質成分能促進體內有毒物質的排出,綠豆性寒涼,可清熱解毒,所以,飲用此湯,毒素自然會隨著大小便排出。

        3:休養生息

        女人養生應該由內而外,傳統養生認為睡覺是第一大補。民間有好多俗話:“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徹夜難睡,渾身疲憊。”“睡個好覺,有如吃個母雞。”睡覺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講的“一陰一陽謂之道。”晚間睡覺是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白天工作學習是能量的釋放。陰陽各半,缺一不可。

        4:省酸增甘

        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土木相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功能。且中醫認為,五味入五臟,而酸入肝,甘入脾,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增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會傷害脾胃之氣。

        春季為肝氣旺的時候,肝氣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容難呈現脾胃虛弱病癥;而多吃酸味的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飲食保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飲食宜清淡可口,忌清淡、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此外,春季是蔬菜的淡季,但野菜、山菜其生持久遲于一般蔬菜,并且富含維生素,可采戴食用,以填補蔬菜的不腳。

        有鑒于此,春季飲食調養,宜選甘溫之品,忌酸澀,主要以補益脾氣為主,故可多吃一點大棗、山藥、鍋巴等。

        5:養生先養心

        養心就是要心胸寬闊,遇事不怒,想得開,放得下,始終保持心情的平和。對人與事,不要斤斤計較,要對他人多著想。過喜傷心,過怒傷肝,憂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要保持正常的七情。養心要心靜自然,自己達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過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樂。當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標,而是有了目標就去努力。勝不驕,敗不燥,能人背后有能人,追求過高了,一輩子也達不到。養心要勤用腦,腦子不用就癡呆了,要不斷學習,不斷接受新事物,當然用腦過度也不是養生。

        6:春捂不宜過汗

        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凍”,但不是隨便“捂捂”就能達到保健的效果。劉敏說,捂的度就是不能過汗,如果天氣很熱了還里三層外三層的捂著,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7:享受清爽的綠色春蔬

        春天肝氣旺盛,相對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飲食上仍以清淡為主。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補充冬季的攝取不足。譬如春天產的菠菜嫩極味美,亦有養血功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春天體質較差的人,一般可選用蓮子、芡實、薏仁、花生、核桃、燕窩、豬肝等平性食物。具多醣類成分的銀耳也有防發炎功效,亦可促進肝臟蛋白質合成。

        此外,有過敏氣喘體質的人,在春天要特別注意體質的調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發過敏。本文來自中醫養生

        通常氣喘過敏是中醫所說的“氣虛”現象導致,擅長藥膳的楊賢鴻建議,可用黃耆、人參(白參)、伏苓燉補雞湯飲用,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改用參須或西洋參。

        8:精神養生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可以說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節,對于養生也是如此。以往,一說到養生,人們就會說心態平和,但春季養生卻不同。劉敏說,“春天不要平和,春季一定要讓心情欣然、愉悅,秋天才要講求平和。”少發脾氣,多微笑。盡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氣。

        9:不宜過早穿單鞋

        俗話說,病從腳下起。現在很多年輕女孩,很早就開始穿單鞋,對身體非常不好。腳和小腿是人體三陰經和三陽經的總匯,小腿內側為肝、脾、腎三陰經,外側為膽、胃、膀胱三陽經,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宜過早穿單鞋。

        10:合理飲食

        春季養生保健要合理飲食,保證身體的需求。人體需要各種物質,不能偏食,不能過飽過饑,人缺少了哪方面的營養對身體也不利,過多供給了營養,造成了體內某物質的堆積對身體也不利。所以飲食要全面適當。藥補不如食補,多吃些豆制品,大棗,五谷雜糧,少吃些拉圾食品。

        春天,氣溫變化較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起頭繁殖,力加強,容難加害人體而致病。所以,正在飲食上當攝取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白菜、油麥菜、柿女椒、西紅柿等新穎蔬菜和柑橘、檸檬等生果,富含維生素c,具無抗病毒做用;胡蘿卜、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無庇護和加強上呼吸道粘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從而可抵當各類致病要素侵襲;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也當食用,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加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那類食物無芝麻、卷心菜菜花等。

        11:不宜吃香蕉和梨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所以春天應該多吃一些辛味的東西。比如,民間講究在農歷二月二吃春韭做成的春餅,韭菜就是辛味的,具有生發的作用,讓人微微出汗,可以幫助體內的寒氣發散。另外,也可以吃一些辣椒、蘿卜等。

        相反,那些滋陰的、寒涼的食物就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比如香蕉、梨、百合、銀耳等。特別是生冷的東西,像冰淇淋、冷飲等,會將寒氣聚集在體內,導致夏季脾虛,帶來一系列不適。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