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科普 > 吃姜的正確時間是什么?生姜的治病偏方有哪些?[圖]

        吃姜的正確時間是什么?生姜的治病偏方有哪些?[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7:29 姜湯生姜膳食

        生姜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營養食物,可以作為調料,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那么吃姜的正確時間是什么?生姜的治病偏方有哪些?吃姜也是需要掌握方法的,正確的吃姜方法可以為健康帶來更多的好處,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吃姜的飲食原則,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吧。

        吃姜的正確時間是什么?生姜的治病偏方有哪些?(1)

        1、早上吃姜的好處

        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古人流傳下來的這種說法具有一定道理。人在清晨之時,胃中之氣有待升發,姜味辛性溫,含有姜辣素等活性成分,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為一天中食物的消化吸收做好“鋪墊”,并且姜中的揮發油可加快血液循環、興奮神經,使全身變得溫暖。另外,平時如果得了風寒感冒,喝點姜湯也會減緩感冒癥狀。

        2、晚上不宜吃姜

        但是,到了晚上,人體應該是陽氣收斂、陰氣外盛,因此應該多吃清熱、下氣消食的食物,這樣更利于夜間休息,而姜中所含的姜酚會刺激腸道蠕動,白天可以增強脾胃功能,夜晚則可能成了影響睡眠傷及腸道的一大問題;其次,生姜的辛溫發散作用會影響人們夜間的正常休息,且晚上進食辛溫的生姜還很容易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的癥狀。說其像“砒霜”有些夸張,但確實對睡眠不利。故早上吃姜對身體的好處多,夜晚不宜大量食用。但是晚上吃少量的姜,比如把姜當成調料炒菜,并不會給健康帶來危害。

        3、吃姜的飲食原則

        總之,吃姜的總原則是,風寒病適宜,熱性病不宜,寒性體質適宜,熱性體質不宜。姜最大的作用就是預防風寒感冒,相反,如果癥狀是發燒,口干咽痛,那么還是不要“火上澆油”。另外,便秘的人應該少吃姜,因為便秘多屬于腸熱,此時如果過食生姜,也會加重癥狀。特別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食用腐爛的生姜,其中含有毒物質,可誘發肝癌等。

        4、生姜的治病偏方

        1、口腔潰瘍

        用熱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至3次,一般堅持6至9次。

        2、感冒頭痛

        將雙腳浸于熱姜水中,水以能浸到踝骨為宜。浸泡時可在熱姜水中加點鹽、醋,并不斷添加熱水,浸泡至腳面發紅為止。此法對風寒感冒、頭痛療效較好。

        3、偏頭痛

        當偏頭痛發作時,可用熱姜水浸泡雙手。大約浸泡15分鐘左右,痛感就會減輕。

        4、面部暗瘡

        用溫熱姜水洗臉,每天早、晚各1次,持續約60天左右,暗瘡就會減輕或消失。此法對雀斑及干燥性皮膚等亦有一定的效果。

        5、腰肩疼痛

        在熱姜水里加少許鹽和醋,用毛巾浸水擰干,敷于患處,反復數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張變弛,疼痛緩解。

        5、不宜飲用姜湯的人

        1、陰虛體質的人絕對不能吃姜

        陰虛就是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膚干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溫,陰虛的人吃姜會加重陰虛的癥狀。

        2、內熱較重者不宜食用生姜

        如患有肺熱燥咳,胃熱嘔吐、口臭,痔瘡出血,痛瘡潰爛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如果是熱性病癥,食用生姜時一定要配伍寒涼藥物中和生姜的熱性。

        3、肝炎病人忌吃姜

        一般情況下,肝炎病人是忌吃姜的,因為常吃姜會引起肝火旺。想要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時選擇一些可舒肝、理氣的食物。

        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這樣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熱而不傷身體。

        4、脫發者用姜要注意

        很多人都把姜外用來治療脫發,的確,姜性溫味辛,確實能夠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刺激毛囊打開,促使毛發再生。

        但要注意脫發屬熱性疾病,姜用久了會生熱,用熱性藥治熱性病,和中醫講究的“熱病用涼藥”原則是相沖突的,所以盡量少用。

        5、咳痰較黃者

        痰黃的人是因為肺熱肺燥,生姜性溫,食用姜易加重癥狀。

        6、便秘人群

        便秘多屬于腸熱,此時如果過食生姜,也會加重癥狀。

        7、口臭

        中醫認為口臭是由胃熱所致,生姜性溫,胃熱的人吃會加重原有的胃熱,甚至引起牙痛、頭痛、痔瘡出血等癥狀。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