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女人怎么調節氣血不足?吃什么能調節氣血不足?[圖]

        女人怎么調節氣血不足?吃什么能調節氣血不足?[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20:23 氣血補血飲食

        很多女性會出現氣血不足的情況,這是由于在經期沒有注意營養引起的,本來經期就會損失一些氣血,如果再不注意營養,就會造成氣血不足。氣血不足對于女性來說是有危害的,那么,女人怎么調節氣血不足?吃什么能調節氣血不足?

        女人怎么調節氣血不足?吃什么能調節氣血不足?(1)

        1、氣血不足怎么調節

        中醫認為,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氣屬陽,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血屬陰,是氣的載體并給氣以充分的營養。正所謂“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的運行有賴于氣的推動,氣的存在依附于血的滋養。常見的氣血不足有三種情況:

        氣虛。常由體內生化不足、耗散太過導致。多見于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疲勞過度者,主要表現有精神倦怠,四肢無力,易眩暈、自汗、感冒等。

        血虛。這是體內陰血虧損的病理現象,可由失血過多、久病虛耗等導致。血虛者面色蒼白,唇、舌、指甲顏色暗淡,常表現為頭暈心悸、形體消瘦、雙目干澀等。

        氣血兩虛。一般氣虛者也會伴有血虛癥狀,多表現為神疲乏力、心悸多夢、面色淡白或萎黃。此外,氣血對經脈、筋肉、皮膚的濡養作用減弱,常見肢體麻木、肌膚干燥、瘙癢等表現。

        中醫認為,陰陽和諧,氣血健旺,經絡順暢,則百病不生。因此,養足氣血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大體可通過五個步驟來調理。

        第1步:調脾胃。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有 “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之說,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脾有統攝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療血證必須重視調理脾胃。

        飲食調養可多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此外,還可煎服“參芪術茶”:取黨參5克、黃芪5克、白術3克、淮山藥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400克,泡花茶5克,沖飲至味淡,有補脾益氣、升陽止瀉之效。

        第2步:養肝血。肝藏血,主疏泄,調氣機,有助脾胃運化,因此養肝血是調氣血的根本。

        中醫認為“肝郁則脾虛”,郁悶暴怒的情緒會損傷肝、脾,導致氣血耗傷。此外,“人臥血歸肝”,科學研究發現,人在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 倍。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氣、熬夜,也不要讓身體過度勞累。中醫認為“久視傷血”,坐在電腦前工作時,應 當特別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耗傷氣血。

        2、養氣血的方法

        1:采用食療養氣血

        食療,是養氣血的一個好方法,不僅滿足食欲,還有助于身體健康,可謂是一舉兩得,讓你做個健康快樂的吃貨。

        1、清燉排骨

        準備豬排骨、小白菜和各種調味品。首先將豬排骨洗干凈之后剁好。然后放入開水中焯一遍,之后瀝干水分,將準備好的小白菜洗干凈并且切成兩段;將所有的調味品準備好;在油鍋中加入調味品爆香之后放入排骨熬煮,半個小時后加入準備好的小白菜,等排骨燉爛之后就可以起鍋了。豬排骨有著很好的補血作用,清燉排骨是一種常見的補氣血食譜。

        2、人參紅棗湯

        準備人參、紅棗,將人參切片之后備用,紅棗洗干凈;將人參放入清水中浸泡半天,隨后加入紅棗一起熬煮,大火燒開之后小火熬煮一個小時就可以了。這食療對于治療失血過多有著很好的作用。人參和紅棗都是補血補氣的圣品,兩者互相結合,對于治療貧血、氣血虛有著很好的作用。

        3、櫻桃甜湯

        準備櫻桃和白糖,將櫻桃和白糖一起放入鍋中熬煮之后當茶服用;將櫻桃放入榨汁機中,汁水加入之后加入適當的白糖服用。櫻桃中含有多種糖分和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其中鐵質的含量非常高,非常有利于補血。

        2:按摩腋窩法

        因為腋窩有著淋巴結和很多汗腺,同時也有很多的毛細血管和神經。經常按摩腋窩腋窩,能健身抗衰老。腋窩受到刺激后,不僅能使血液循環促進,還能使各個器官得到充分的氧氣與養分的交換,能增強器官的功能。每天只需自我按摩腋窩3次,每次5分鐘左右。這是一個簡單方便的養氣血方法。

        3:揉摩后腦法

        首先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按壓枕骨下后腦處,其余的手指摟抱,著力頭兩側,兩手拇指同時用力先向外揉摩旋轉50下,其余手指隨拇指而動,再向內揉摩旋轉50下。堅持長期做此動作,能達到養血益氣的效果。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