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健康 > 疾病百科 > 退熱貼應該怎么使用?退熱貼對多少度的燒有效果?[圖]

        退熱貼應該怎么使用?退熱貼對多少度的燒有效果?[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7 16:50 退熱貼發燒退燒

        小孩在秋冬季節很容易就會發燒感冒,一般發燒需要退燒,以免高溫損傷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退燒可以采取物理退燒的方法,而且還能夠用退燒貼,退燒貼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怎么使用,那么退熱貼應該怎么使用?退熱貼對多少度的燒有效果?

        退熱貼應該怎么使用?退熱貼對多少度的燒有效果?(1)

        1、退熱貼多少度可以用

        退熱貼是通過水汽化吸熱的物理變化達到迅速降溫的效果。它具有高燒應急、安全退熱、快速降溫、保護大腦等特點,屬于常用物理降溫用品,所以被廣泛運用于小兒感冒發燒。那么小孩發燒到多少度可以用退熱貼呢?

        專家表示,退熱貼主要是讓寶寶在發燒期間感覺比較舒適。如果寶寶發燒的話就可以使用的,多少度沒有明確的要求的。不過,一般低燒37.3到38.5用效果會比較好,38.5以上就得配合藥物了。

        但是退燒貼不作為退燒唯一途徑。退熱貼無法解決所有發燒的根本病因,只能夠與自身免疫系統一同調節體內環境,并加之物理降溫而起到退燒作用。如果僅僅是輕微炎癥引起的發燒發熱癥狀,退熱貼的效果優于一切退燒藥,但病毒可愛冒或者較嚴重的病癥引起的發燒應及時就醫。

        退熱熱是配合自身免疫系統的調理和輔助物理降溫制劑,它并不能用于治療造成發燒的所有疾病,如果發現除了發燒之外有其他癥狀,或者發燒溫度高于38.5℃,應該及時趕赴醫院檢查治療。

        那么如何正確使用退熱貼呢?退熱貼的使用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2、退熱貼的使用方法

        1、沿缺口撕開包裝袋,取出貼片,揭開透明薄膜,將膠貼面緊貼于額頭、脖頸、太陽穴或其他需要降溫、冷敷的部位;可根據需要剪成相應大小使用。

        2、為加快降溫速度,可加用數貼同時貼在人體左右頸總動脈、左右腋下動脈、左右股動脈處。

        3、本品用于物理降溫,如高溫持續不退,應請醫生診治。

        4、居家備用時,放入冰箱冷藏室冷藏后再使用,冷卻效果更佳(勿放入冷凍室)。

        貼退熱貼除了要掌握好正確的貼的方法外,還要掌握好時間。一般情況下,退熱貼的作用能持續4~8個小時,具體使用情況要根據所購買的退熱貼的說明書來用,而貼多久后拿下來還可根據退熱的情況。

        當孩子的發熱不超過38.5℃,身體仍然處于發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一直給孩子貼著退熱貼,期間還要不斷地給孩子喝水。當孩子貼了退熱貼后幾個小時就退熱了,家長可以直接將退熱貼拿下來,沒有必要一直貼著。

        但是,如果孩子的體溫高于38.5℃了,或者是退熱后反復發熱,家長應該高度重視,這個時候不應該依靠退熱貼來進行退熱,應該及時就醫。

        此外,小孩發燒一般不超過38度不建議用藥治療,可以采用物理降熱的方法,以免孩子產生耐藥性,日后在發燒一般藥物會止不住。

        3、退燒貼的注意事項

        1、退熱貼有副作用嗎

        一般沒有。

        退熱貼是外用降溫產品,不會破壞體內的免疫功能系統反應,屬于物理降溫方法,就相當于在額頭上敷了一條冷毛巾,一般不會有什么副作用。當然,如果皮膚有傷口、濕疹、斑疹等,或者皮膚過敏者,不建議使用,會引起皮膚不適。

        2、對大腦是否有影響

        不會。

        合格的退熱貼能夠控制溫度,可以降低高燒者體溫的三至五度,并且退熱貼的成分中不包括藥劑,使用退熱貼并不會有藥劑透過肌膚,對腦部產生不良影響。

        3、退熱貼會凍傷皮膚

        不會。

        正規有質量保證的退熱貼,能夠控制降溫的速度、幅度,使溫度保持在低于高燒者體溫的3-5度之間,所以不會使皮膚凍傷。

        4、退熱貼有沒有效果

        會有效果。

        退熱貼由凝膠組成,使用過程中凝膠水份汽化,從而將體內的熱量蒸發,對感冒、感染等原因導致的發燒具有物理散熱的功效,安全無毒副。但退熱貼只是輔助物理降溫制劑,它并不能用于治療造成發燒的所有疾病,消費者一定要將輔助與治療兩者概念區別開。

        5、退熱貼的注意事項

        使用中如果發生瘙癢、疼痛或者皮膚表面發紅的話,一般要馬上停止使用,停用退熱貼后癥狀即可消失;而耳后、頸后、胸前、腹部、女性私處、腳底均不適宜貼上退熱貼。另外給孩子使用退熱貼時,家長應在一旁監督,以免孩子誤食。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