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粽子的季節,很多吃貨在還沒有到端午節的時候就開始狂吃粽子了,有些喜歡吃粽子的人甚至一頓就吃好幾個,這直接就導致胃部不適,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吃粽子出現胃不舒服呢?粽子吃多了會有什么危害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粽子為什么不能多吃的:糯米粘性大難消化
從養生的角度講,粽子是藥膳的一種。包裹粽子的葉子多是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同時糯米具有益氣生津、清熱的功效。中醫認為,端午節后,便進入夏季最熱的月份。由于苦夏難耐,上火、中暑現象容易發生,而此時常吃粽子,可以起到解暑的效果。
不過,粽子是一種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由于粽子多用糯米做成,粘性大,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由此產生胃酸過多、腹瀉、腹脹、腹痛等癥狀,肉粽子里不僅僅是糯米,還加了大量的飽和脂肪,對于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來說,大量的葷油,顯然會給消化系統帶來負擔。因此老人、兒童,以及有胃腸道病的患者應少吃為妙。而肉粽子含脂肪較多,對于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病人就不太適合;以紅棗、豆沙等做餡的粽子,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時應注意限量;而以魷魚等海鮮做餡的粽子,痛風病人就盡量不要去吃了。
吃太多粽子不僅會影響正常的消化,還會傷害胃部。一般來說,食物消化從胃到腸至少需要停留六個小時,粽子是糯米做的,本來就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就吃粽子或是粽子吃多了,停留在胃里的時間則更長,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慢性胃病、胃潰瘍的人發病。另外,臨睡前絕對不能把粽子當夜宵,容易消化不良,從而影響睡眠。
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也可搭配麥芽水、白蘿卜或白蘿卜水,能促進消化,或者多搭配吃些動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蔥、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或者吃些山藥,山藥有補脾胃益肺腎的功能,可以幫助減輕腸胃負擔。也可配一碗清淡的湯,如冬瓜、絲瓜湯等,最后再來一份水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達到營養均衡。
專家建議,一般情況下,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減肥期間則還應適量減少。少吃粽子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食用過多導致長胖。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
食物搭配
食粽時搭配時令蔬菜,餐后再來一份水果,不僅營養均衡,還能過個輕輕松松、腸胃無負擔的端午節。
喝熱紅茶解膩
粽子因為多油,多吃容易膩,而且糯米又不容易消化,因此粽子吃多了會容易讓人感覺到膩,食滯。而吃粽子的同時喝點熱紅茶可以起到很好的解膩消滯作用。
莞香茶葉助消化
莞香茶葉更像一種中藥,它有解暑、清熱解毒、消食、降血脂、降火等作用,在吃粽子時配上它,有助于消化。
注重高纖
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的癥狀,若主料能以部分的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取代,不僅可增加纖維質含量,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于健康。
吃粽子配煉奶
白粽外皮清淡無味,許多人喜歡在上面蘸些蜜糖吃,不過用煉奶來配粽子吃效果更好。把粽子切成塊后,蘸上煉奶,既不容易膩,又可以讓清淡的粽子變得有味道。
粽子一定要選用白粽,如果選用的是咸粽,又甜又咸的味道吃多了容易讓人感覺到膩。并且這種吃粽子的方法容易讓人聯想到西式的餐點,這種中西結合的方式也給人以享受。
蛋皮煎粽塊
把粽子做成一道菜,大家一起分著吃,在品嘗粽子美味的同時,也不容易感覺到油膩。這種粽子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就是把粽子切成塊,然后在鍋里攤開蛋皮煎好,把粽子放進去,包起來一起煎,這樣就可以達到外脆內軟的效果了。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