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我們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一般中醫養生也是比較注重養肝的,但是養肝其實是有很多訣竅的,比如養肝要吃什么食物,這些也是我們要知道的,再就是養肝可以怎么按摩之類的。那么,一般中醫養肝都是怎么做的呢?中醫治療肝病有哪些方法呢?
① 綠豆
清熱解毒能夠清暑益氣、止渴利尿,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還能及時補充無機鹽,對維持水液電解質平衡有著重要意義。抗菌抑菌、強機體免疫、抗過敏、降血脂、抑制蕁麻疹等疾病。防治冠心病,心絞痛。減少蛋白分解,保護肝腎。
② 枸杞
養肝滋腎,補血潤肺。補虛益精,養肝明目、有效抗衰老、提高睡眠質量等。
③ 蓮子
可除肝肺熱毒,養陰潤肺,鎮靜抗癌,滋補精血,對病后虛弱、失眠多夢的人非常有益。紅蓮子所含氧化黃心樹寧堿對鼻咽癌有抑制作用,構成了防癌抗癌的營養保健功能。
④ 黑芝麻
有補肝腎,滋五臟,益精血,潤腸燥。烏發潤發、養顏潤膚、提高生育能力、保護肝臟。
⑤ 山藥
有鎮靜養肝,抗肝昏迷。經常食用,有減肥健美、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
⑥ 黑芝麻
有補肝腎,滋五臟,益精血,潤腸燥。烏發潤發、養顏潤膚、提高生育能力、保護肝臟。
⑦ 香蕉干
具有清熱潤腸,促進腸胃蠕動,根據「熱者寒之」的原理,最適合燥熱人士享用。 香蕉在人體內能幫助大腦制造一種化學成分——血清素,這種物質能刺激神經系統,給人帶來歡樂、平靜及瞌睡的信號。
1、肝"苦"毛病多,又黃又丑瘦不了。
中醫講,百病之源,根在肝臟。如果肝臟代謝不正常,人體所需養分得不到及時供應,各個器官無法正常工作。
2、臉色暗黃,年紀輕輕變成"黃臉婆"。
肝臟是人體的排毒工廠,吃進去的喝進去的有毒物質,有損肝臟的藥物,體內產生的毒物、廢物等都必須依靠肝臟來解毒。如果肝臟無法正常排毒,毒素就會滯留在體內,再美的女性也會變成"黃臉婆"。
3、 色斑暗瘡此起彼伏,總也消停不了。
肝臟負責幫助人體調節氣血水液,維持人體代謝正常。肝氣疏泄正常,氣血就不會瘀滯。水液也需要跟隨氣機流通,氣機暢通無阻,水濕就能正常排出體外,臉上也不會長暗瘡。
4、體重居高不下。
大家平時吃的東西中熱量很高,在進入人體后,經過脾胃的消化,一定會被帶入肝臟。肝臟一下子分解不了如此多的脂肪,就會留下一部分。長期下來,肝臟內部堆積的脂肪越來越多,肝臟首先變"胖"了,人也得了脂肪肝。生病了的肝臟不能盡快將廢物清除出去,體重也會上升。
1、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2、太沖穴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于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3、行間穴
“行間穴”位于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里散出去了。
4、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肝俞與太沖搭配,在中醫里屬于“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5、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測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