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美容 > 護膚養顏 > 面部起皮怎么急救?冬天臉上有皮屑怎么辦?[圖]

        面部起皮怎么急救?冬天臉上有皮屑怎么辦?[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8 20:09 面部起皮干燥

        在冬天,有些妹紙由于肌膚的水分不足而導致臉上鼻子周圍的皮膚起了白皮屑,這在提醒妹紙要加強肌膚保濕了,那么,面部起皮怎么急救?臉上起皮怎么辦?下面大眾健康網小編介紹幾種當你發現皮膚起皮的救急方法,減少妹紙的尷尬,來看看。

        面部起皮怎么急救?冬天臉上有皮屑怎么辦?(1)

        1、面部起皮急救法

        問題1:臉上起的干皮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干燥秋季起皮現象會很明顯?

        李銘澤老師:臉上的干皮其實就是已經死亡的皮膚細胞堆積所形成的老化角質層。在缺水、干燥以及敏感等情況下就會加速老化角質的生成。

        秋季空氣變得干燥、氣溫下降,肌膚在季節變化的過程中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然而在這期間就容易因為肌膚狀態的調整不及時,導致了肌膚免疫力的低下,從而出現一些季節性的干燥起皮和過敏狀況發生。

        問題2:哪些情況最易導致臉上起皮?秋天很干燥,哪些基礎護膚工作可以防止臉部肌膚起干皮?

        李銘澤老師:臉上起皮的原因其實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空氣環境干燥導致肌膚表皮層缺水、不當的護膚方法導致了肌膚水油失衡失去鎖水能力、新陳代謝產生的老厚角質未能及時清理、肌膚過敏導致脫皮狀況,以及真菌感染所致的病理性脫皮等等。

        大家都知道對付干燥就是要補充水分,但是往往忽略掉了肌膚吸收營養和水分的管道是否通暢。如果已經形成的老厚角質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定期清理的話,就會附著在肌膚表面,形成一個屏障,阻礙了對保養品營養成分的吸收,甚至還會搶走健康肌膚的水分,讓我們的保養工作大打折扣。因此定期溫和的去角質是補充營養和水分的前提。只有適度清理掉這些堵在皮膚表面的垃圾之后,才能夠幫助水分和營養的滲透吸收。

        另外,如果錯誤選擇了對皮膚過于刺激、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劑的潔面產品,就會破壞肌膚表層用于鎖水保濕的油脂膜,造成皮膚本身喪失鎖水以及抵御外界污染侵害的能力。因此特別是到了換季以及秋冬比較干燥的時節,就更應該使用溫和滋潤型的潔面產品,避免因為潔面不當對皮膚造成傷害。

        秋季氣候發生了變化,我們的護膚訴求也是不一樣的,夏天濕度高,害怕油膩造成負擔,所以我們往往會選擇無油脂清爽型的保養品。可是到了秋冬季,特別是對于本身就容易干燥的肌膚來講,我們是需要適量的油脂成分來幫只肌膚hold住水分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一再強調換季也要更換保養品的原因啦。

        問題3:為什么化完妝之后會起皮?不少人在用完護膚品幾個小時之后開始覺得干燥起皮,是因為護膚品在臉上幾小時后保濕效果減弱了嗎?

        李銘澤老師:很多愛化妝的美眉都會有這樣的經驗,不化妝沒涂抹粉底的時候并看不出明顯的起皮現象,但是上了底妝之后,各種干紋還有起皮現象就會逐一顯現。這是因為化妝品搶走了肌膚里的水分么?其實這樣的說法雖然正確但也并不完全。大多數底妝產品的粉質特性,確實是會吸走皮膚水分,加劇干燥狀況。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化妝的時候起皮狀況就不存在。

        不化妝的時候老厚角質是基本呈現透明狀的,不太容易被我們發現,然而涂抹了底妝產品后,老厚角質本身不能使得底妝服帖,反而因為底妝品的著色而變得更加明顯。這就是為什么大家會覺得化了妝反而會干得起皮的真相啦。

        剛涂抹完護膚品的時候還算濕潤,可是過了一會兒就很干燥。這跟我們自身的膚質狀況以及選擇的保養品是否合適都有關系。如果自身皮膚比較干燥,水油失衡,不能分泌足量的油脂幫助肌膚鎖水,而此時選用的護膚品也是清爽型,不含或者是油脂含量過低時,就會造成補了水,也沒有辦法將水分鎖住,皮膚依然干燥的狀況。

        所以對于干性肌膚的美眉們來說,并不要一味的拒絕油脂,在干燥的季節,適度補充油分其實是很必要的。另外在夏季對于油性皮膚而言,保養品中含有適量的酒精成分其實是安全OK的,可是到了秋冬季,皮膚本身也比較干燥的話,就應該避免選擇含有酒精成分的保養品,以免造成皮膚水分流失。

        問題4:臉上最干燥易起皮的部位有哪些?

        李銘澤老師:正如同我們調查結果所顯示的那樣,每個人膚質的不同,由于面部水油平衡的差異,在干燥的氣候狀態下,臉上容易出現脫皮狀況的區域也有有所不同。在整個面部缺水的時候,肌肉活動越多,表情紋越豐富的地方往往脫皮狀況也會更加的明顯,而且脫皮的同時往往會伴隨著細紋同時出現。

        很多人在處理好面部去角質工作的時候,往往容易忽略掉一個地方,也就是我們的雙唇。其實雙唇除了涂抹潤唇膏滋養之外,也同樣是需要定期清理老化角質層的。不然,唇部脫皮不僅影響美觀,還會造成唇紋變深,唇色變暗的狀況。

        問題5:通常很干燥的部位才容易起皮,鼻頭本身愛出油,為什么還容易起皮呢?

        李銘澤老師:鼻頭位于面部的T字區,往往是油脂分泌相對旺盛的區域。可依然會常常出現脫皮狀況,這是因為出油并不代表不缺水。出油旺盛反倒是在告訴你肌膚已經嚴重缺水了。皮膚想要通過大量的分泌油脂來盡可能多的抓住水分。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外油內干的膚質狀況。

        另外還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也會造成鼻頭出油并且脫皮的狀況,那就是擠黑頭。擠黑頭的習慣不僅會造成毛孔粗大,還會因為積壓的動作對鼻周肌膚造成傷害,刺激了油脂分泌,并且加劇了脫皮問題。

        問題6:以上哪些做法是對的?化妝之后發現臉上起皮,如何做才能既去掉干皮又不會弄花妝?

        李銘澤老師:妝后起皮往往是最尷尬最難處理的問題。把整個妝面卸掉,然后去死皮,做面膜顯然是不現實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一些急救的方法,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反倒會適得其反。

        直接涂抹乳液?雖然這能緩解干皮狀況,但也會有弄花妝容的風險。

        用噴霧或者是化妝水局部伺候?短時間內貌似是有所改善,但是化妝水和噴霧并不具備鎖水能力,等水分蒸發后,就會立刻回到一個干燥的狀態。

        把翹起的死皮撕掉再補妝?千萬別這么做,你會發現剛剛撕去死皮的地方粉底是沒有辦法附著的,而且還會呈現尷尬的粉紅色。

        用粉底、遮瑕膏壓?遮瑕品壓得越厚,干皮會看起來越夸張。

        教你一個最合適的小方法:

        首先使用保濕噴霧或者是定妝水緊急補水。注意,噴灑噴霧時,距離控制在距面部15至20CM左右,讓水霧薄薄地灑在臉上為宜,千萬不要距離太近、用量過大,如果在臉上形成水珠就容易破壞妝容。然后將粉底和一點點乳液或是乳霜混合后,用指腹輕輕地點壓在起皮的地方就OK啦。

        不過晚上卸除妝容之后,別忘了使用去角質的產品對死皮做一個清理,然后再敷上保濕面膜進行滋養修復。

        問題7:一些部位如鼻翼、嘴角等死角部位很容易起皮,如何處理?可以用手摳掉或撕掉嗎?

        李銘澤老師:秋冬季氣候干燥,敏感多發,要適當減少去角質的次數。如果已經出現了起皮現象,千萬不要摳或者是撕。這樣的處理方法同樣會傷害到新生角質。如果起皮僅僅是在局部,我們也可以有針對性的局部處理。如果肌膚比較敏感,建議避免使用磨砂型的去角質產品,可以使用凝膠類的產品進行局部按摩去角質。

        2、吃這些食物補水好

        鱷梨

        鱷梨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還有不飽和的脂肪酸,這些可以幫助皮膚鎖住水分,加強皮膚的彈性。平時可以混合橄欖油和鹽一起吃,或者直接拌沙拉吃。

        葡萄

        葡萄想必每個人都愛吃,不僅味道可口而且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在成熟的葡萄果醬中含有20%左右的葡萄糖以及多種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幫助身體補充水分。另外,葡萄籽中含有大量的原青花素,它是抗氧化的巨星,效果極佳。

        山藥

        山藥味甘而性平,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瀉、化痰涎、潤皮毛。含有大量淀粉及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等。其中的薯蕷皂成份是合成女性荷爾蒙的先驅物質,所以能滋陰補陽、增強新陳代謝、滋養皮膚毛發。

        胡蘿卜

        蘿卜富含纖維素和大量維生素C,有清熱生津、滋陰養肺、益精補血的作用。蘿卜有減肥的功效,蘿卜中的淀粉酶、氧化酶等酶類,有助消化的功能,可促進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分解使之得到充分吸收。胡蘿卜里面豐富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幫助我們改善視力和滋潤皮膚,秋季多吃胡蘿卜可以防止皮膚干燥,是很好的抗燥減肥食品。

        鮭魚、鯡魚、鯖魚、沙丁魚、鳳尾魚和虹鱒魚對皮膚都有滋養作用,魚肉中含有脂肪酸可以強化皮膚,抵抗輻射和紫外線的傷害,也能消除炎癥、預防癌癥。有些魚類中還含有硒,硒可以讓皮膚更加光滑細嫩,有彈性。

        蜂蜜

        俗話說“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早上喝鹽水,晚上喝蜂蜜,可以有效的補充人體水分,預防秋燥。蜂蜜最好的食用方法是“生吃”,即直接食用(用饅頭蘸著吃也不錯),無需用水沖服,以保全營養成分不被損壞。如果用水送服,必須保證水溫在40℃以下。成年人每天服用最高量不超過100克。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