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料理中會有一些生食的食物,比如日本料理中有生魚片,我們知道,肉在烹飪后的味道更加鮮美,但是有的人追求更加全面的營養,會生吃肉,吃生肉其實有一定的危害。那么,吃生肉對身體有哪些壞處?吃生肉會導致中毒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生肉類和海鮮水產等動物制品,在加工、儲存及運輸過程中都有被致病菌污染的風險。
美國跨部門食品安全分析合作(InteragencyFoodSafetyAnalyticsCollaboration,IFSA)最新報告對2008~2012年發生的食源性疾病進行分析發現,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四種致病菌分別是: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彎曲桿菌、李斯特菌。
涉及的食物包括雞肉、牛肉、蔬菜、水果、乳制品等我們常見的食物。
常見細菌污染有生雞蛋上的沙門氏菌,生牛肉中的O157:H7型大腸桿菌,生蠔中的創傷弧菌等。
生吃動物性食品的另一個常見安全問題就是寄生蟲。
中國常見吃河魚生魚片感染肝吸蟲的案例。
姜片蟲,寄生在肝中,可引起肝硬化、膽管堵塞等問題
很多人以為海水魚安全。由于海水是咸的,就不會有寄生蟲。
其實,即使是海魚做的生魚片,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安全。實際上,海水魚也可能攜帶寄生蟲,同樣也有能力感染人類。其中,以異尖線蟲(Anisakis)最為臭名昭著,三文魚、大馬哈魚、金槍魚、海鱸魚、鱈魚、帶魚、海鰻、石斑魚、鯡魚、真鯛等等,都可能被它感染,如果不小心食用,將會發生感染。
至于肉類,現在有好多人會吃用牛肉、豬肉刺身,被絳蟲感染的豬肉(俗稱米豬肉)或牛肉,如果不小心被食用,就會危害人體健康。這里值得提醒的是,要避免吃一些「農家樂」自己屠宰的豬肉,這些未經檢疫的豬肉,其風險是未知的。
豬肉絳蟲在自然界和人體的生長發育全過程
食物中能夠令人患病的病毒主要有三大類:腸胃炎型病毒、肝炎型病毒及其他疾病型病毒。
最最典型的是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Virus,HAV)感染,上世紀,上海暴發過一次甲肝流行,是因為食用未煮熟的「毛蚶」造成的,那次之后,「毛蚶」在流行病學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最近,又有媒體報道因吃用「海鮮姿造」造成甲型肝炎感染并至肝功能衰竭的事例。
「海鮮姿造」是一種南方地區的典型吃法,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吃法「保留海鮮最鮮嫩的部分」,有一句關于它的描述是這樣的:炸不如炒,炒不如蒸,蒸不如涮,涮不如生。
然而,正是因為這種無知的吃法,造成了新一輪甲型肝炎的流行。
甲型肝炎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經由進食了被糞便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傳播,介貝類水產動物是傳播甲型肝炎的罪魁禍首。介貝類水產動物泛指所有有殼的水棲動物,一般可分為四類,即甲殼類(如蟹、小龍蝦、龍蝦和蝦)、腹足類(如鮑魚)、雙殼類(如蠔、蜆和扇貝)及頭足類(如魷魚)。這是因為它們經常生活在容易被污染的海水中,可能攜帶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對熱的抵抗力較強,在室溫條件下能在干糞便中保持感染性長達30天,在60攝氏度的水中,可以存活一個小時。
所以,在吃海鮮的時候,如果加熱不徹底或者生吃被污染了的海鮮,就有感染甲型肝炎的風險。不過,當水、食物被加熱到100攝氏度時,大約5分鐘就可以將其中的甲型肝炎病毒全部殺死。需要強調的是冷凍、辣醬、芥末、煙熏、飲酒等都無法完全殺死有害細菌,只有充分加熱才可以。所以,吃的時候盡量加熱至熟透,最好不要生吃。
烤腸。很多烤腸在加工過程中,會添加發色劑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亞硝胺,而亞硝胺是明確的致癌物,可導致食道癌、胃癌等。很多熟食肉類,看上去顏色很鮮艷,其實也是加入了亞硝酸鹽(正常煮熟的肉如豬肉或牛肉的顏色為灰色或發暗)。烤腸持續烤的過程中,同樣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物質。因此,不應給3歲以下的孩子吃烤腸或香腸以及市售顏色較為鮮艷的熟肉類。
肉松。事實上,肉松屬于深加工的肉類,雖然可能不含亞硝酸鹽,但加工過程中,可能會造成維生素的破壞。肉松的原料具有不安全的因素,曾報道有些不法商販將不新鮮或病死的豬肉等用來制作肉松。肉松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加入醬油、糖、脂肪等,因此,含有較高的熱量和鹽。因此,不建議嬰兒吃市售肉松,幼兒也應少吃肉松。考慮到嬰幼兒的特殊性,最好還是吃新鮮現做的肉類。
烤肉。烤肉的獨特風味同樣可能吸引著很多兒童。然而,肉在高溫炭火的燒烤過程中,脂肪高溫分解或聚合產生很多有毒有害物質。進食這些食物對兒童的健康可能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建議不給兒童吃烤肉類食物及燒烤食物。
熏肉、腌肉等。深加工的肉類往往含有潛在的有害物質,且在加工過程中導致一些微量營養素的流失或破壞。因此,這些加工的肉類還是應遠離兒童,尤其是嬰幼兒。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