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得了肩周炎之后就會通過拔火罐或者是刮痧的方式來治療,而這其中最令人們好奇的就是肩周炎拔火罐的位置。那么肩周炎拔罐在哪個部位?肩周炎拔火罐的位置在哪里?
位置: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熱病瘧疾,咳嗽,氣喘,骨蒸盜汗,癲癇,頭痛項強,肩背痛,腰脊強痛,風疹。
位置: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岡下緣中點至肩胛下角做連線,上1/3與下2/3交點處為取穴部位,用力按壓有明顯酸痛感。
主治: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軟組織損傷,肘臂外后側痛,上肢不舉,頸項頰頷腫痛,乳癰,乳腺炎,胸脅支滿,咳嗽氣喘,咳逆搶心,乳腺炎。
位置:在肩關節后下方,臂內收時,腋后紋頭上1寸。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位置: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鎖骨肩峰端)外,肩關節上出現兩個凹陷,前面的凹陷為取穴部位。
主治: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攣痛,不能上舉,手背紅腫,四肢熱,癭氣,乳癰等。
位置: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屈肘,緊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緊張,三角肌下端偏內側處為取穴部位。
主治:目疾,瘰疬,癭氣,頸項拘急,肩臂疼痛等。
位置: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仰掌屈肘成45°,肘關節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
主治:曲池穴的主治癥狀為:老人斑、皮膚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癱、麻、痛;高血壓、貧血等。
位置: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主治:感冒發熱,喉痹(喉中痰濕而有熱者),肢軟,手顫。
位置: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主治:胃脘痛、嘔吐、呃逆、飲食小下、咳嗽、吐血、潮熱、盜汗。
一、治療風寒阻絡引起的肩周炎,宜選擇大椎、天宗、肩貞、肩髃或者肩髃、臂臑、肩貞、曲池、外關。
二、治療氣血瘀滯引起的肩周炎,宜選擇天宗、膈俞、肝俞、肩髃。
肩關節活動減少,尤其是上肢長期靠在身旁,垂于體側,被認為是肩周炎最主要的誘發因素。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外傷或者手術以后。例如手術后肩部固定或者骨折后石膏固定等導致肩部活動減少,誘使肩周炎發病。
肩關節本身發生變性疾病,尤其是局部軟組織退行性改變,可由于疼痛現在肩關節運動造成肩周炎。最常見的導肩周炎的軟組織退行疾病是肌腱炎和劍鞘炎,起次是撞擊綜合征和肩縫下損害。這些疾病可因為進一步形成肌腱、袖肩、滑囊、關節囊的損害、粘連、攣縮等病理改變而導致肩周炎的發生。此外,肩部的損傷有時甚至是微小的損傷,也極有可能形成肩周炎的起因。
產檢的臨近部位病變為頸椎疾病,有頸椎疾病的患者發生肩周炎的可能性極大。其他臨近部位疾病還包括有心臟病、肺部結核、膈下疾病等均可成為肩周炎的發病誘因。
患有偏癱、神經麻痹等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肩周炎的發病率較高。這可能與肌肉力量降低、運動減少有關。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也與肩周炎關系密切,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其合并肩周炎的發生率可高達10%-20%,因此,內分泌功能紊亂也可能是肩周炎的誘發因素之一。
肩周炎發生的免疫機制雖然不太清楚,但似乎可能與岡上肌腱等肌腱組織退行性改變誘發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一般倆說,50歲以后岡上肌肌腱等部位明顯變薄、磨損,肌腱止點處的血管供養貧乏區發生局部壞死。而該區域在外展時常與肩峰下反復撞擊。因此十分容易遭受損害而產生炎癥。
相當多的肩周炎患者發生與手工作業、伏案久坐等具有不良姿勢的職業,而且過度胸椎后突(駝背)的病人明顯的容易患上肩周炎。這可能是由于長期的不良姿勢或姿勢失造成了肩胛骨的傾斜,肩峰和肱骨也因為不正常的應力而發生位置改變,逐漸形成肩袖損傷,潛在的導致肩周炎。
抑郁、冷漠和感情壓抑等心理因素也與肩周炎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相當一部分的肩周炎患者可有情緒不穩及精神創傷史,或有因長期患病、社會經濟壓力較大而心情郁悶的情況,這些人對疼痛的感覺比較敏感,即痛閾較低的人往往更容易發生肩周炎。
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主要是以中醫理論為擠出,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膚相關穴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目的。
刮花灑的主要作用可以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于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經常刮痧的人可以調整經氣,接觸疲勞,增加人體免疫功能。
有用。刮痧治療肩周炎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為了更好,更快的達到治愈肩周炎的目的,建議在采取刮痧治療的同時仍然采取其它的治療方式,這樣的聯合治療方式才能更有效的治療肩周炎。
一、頭部:患者取坐位或俯臥位。操作者取患者一側風池穴(頸項后枕骨下,與乳突下緣相平,項肌外側凹陷處)為定位點,從一側風池穴刮向對側風池穴,約3至5分鐘。取啞門穴(后頸部正中線上,第一頸椎棘突下)為起點,大椎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為終點,刮3至5分鐘。
二、肩部:患者取坐位,雙臂自然下垂。操作者以患者肩井穴(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為起點,天宗穴(人體的肩胛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為終點,刮3至5分鐘。
三、上肢部:患者取坐位,操作者以患者肩貞穴(肩關節后下方,臂內收時,腋后紋頭上1寸)為起點,經曲池穴(位于人體的肘部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外關穴(前臂背側,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以合谷穴(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位于骨頭延長角的交點)為終點,刮3至5分鐘。
在針對肩周炎患者刮痧時要注意力度適中,以患者能夠承受的力度為標準。患者在刮痧治療后還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例如:肩外展、前屈、后伸、旋后等動作,以促進心的損傷的修復和淤血的吸收,這樣才能夠更有效的達到刮痧的效果。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