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母嬰 > 過期妊娠怎么辦?過期妊娠怎么處理?[圖]

        過期妊娠怎么辦?過期妊娠怎么處理?[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2 12:00 妊娠懷孕孕婦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但是,很多孕婦遇到這樣的情況,那就是過期分娩。過期分娩就是超過了正常的懷孕期,一直沒有分娩的預兆,這樣會讓孕婦產生很大的擔憂,因為過期妊娠可能會導致胎兒死亡。那么,過期妊娠應該怎么辦呢?。

        過期妊娠怎么辦?過期妊娠怎么處理?(1)

        1、再一次確認預產期

        如果在懷孕40周時依然沒有任何臨產征兆,那么應該再一次跟醫生確認預產期,重新詳細核實產科記錄,核對末次月經及預產期,看是否有算錯或記錯末次月經日期,還需要結合B超、羊水監測、胎心監測等檢查綜合判斷,對所有達41周妊娠均應盡早采取引產措施,及時終止妊娠,以減少過期產和胎兒過熟所致的圍產兒病率和死亡率。

        2、適當做些催產運動

        產前的適量運動對順利生產非常有幫助,只要產檢顯示孕婦和胎兒一切正常,那么孕婦就應該開始堅持做催產運動,以幫助順利生產。

        (1)每天堅持散步半小時以上。

        (2)緩慢上臺階,如果喘得厲害或是出現宮縮,則停止。

        (3)盤腿坐下,腳掌相對,以訓練骨盆腔,幫助生產。

        3、孕40周未生產時去醫院催產

        進行催產前,應先檢查胎兒和孕婦的身體健康狀況。

        檢查胎兒的健康狀況

        醫生會先判斷胎動和心率是否正常。同時,也會利用超聲波對胎兒進行生理性評估,判斷胎兒健康狀況如何。現在一般用超聲波測“臍動脈血流速度波形圖”來評估胎兒目前健康狀況。

        4、檢查產婦的子宮頸成熟度

        產婦的身體狀況評估包括子宮頸成熟度和妊娠并發癥。子宮成熟度越高,則表示催產的成功率越高。一般醫院會使用催產劑,目的是讓子宮變軟,宮頸口打開,為分娩做準備。

        5、判斷是否終止妊娠

        醫生會根據產婦的情況判斷是否應該終止妊娠,比如當宮頸條件成熟時、胎兒過大時、胎動數低于正常值時、胎盤功能不良時、羊水過少時、出現中高度妊高癥時,就會終止妊娠。

        6、進行剖宮產

        如果產婦經過以上確認,并且打過催產藥劑后仍然無法自然生產,專家建議,應該立即進行剖宮產手術,而不宜再等待。因為時間越拖延,胎兒的產期死亡率及患病率越大,對母體的危害也越大。

        7、注意事項

        孕婦也可以自測胎動,如果12小時內胎動數少于20次,說明胎兒異常;少于10次,說明胎兒已很危險,應立即求醫。如果確診為過期妊娠,應由醫生及時引產。

        8、過期妊娠的護理

        1、心理護理:部分孕婦認為瓜熟蒂落,不愿接受人工終止妊娠的方法,有的則要求盡快結束分娩。護士和家人應耐心解釋,糾正她們錯誤觀點,并告訴目前胎兒的真實情況和可能發生的情況,使其以良好的心態接受女性私處分娩或刮宮產。

        2、產前護理:協助醫生做好胎兒宮內安危監測及胎盤功能檢測;鼓勵孕婦進食,鼓勵其積極休息,為分娩做好準備。

        運動催產

        雖然過期妊娠的發生原因還不明確,但絕大部分產科醫生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內因是準媽媽本身的體質,外因則是孕期準媽媽運動不足。因此,到了懷孕后期(尤其滿37周之后),如果產檢一切正常(包括胎兒體重超過2500g、準媽媽無妊娠并發癥等),準媽媽要做好即將生產的準備,可以多做以下運動:

        (1)每天散步30分鐘以上。(適合所有準媽媽)

        (2)每天緩慢上臺階數次。(適用不會喘得太厲害、不會造成異常宮縮的準媽媽)

        (3)腳掌對碰、盤腿而坐。(目的是訓練骨盆腔,有助于自然生產)

        準備終止妊娠

        如果經過確認為過期妊娠,并經過其他如運動催產方式沒有效果,則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終止妊娠的分娩方式,因為時間越拖延,胎兒的圍產期死亡率及患病率越大,對母體的危害也越大。

        3、產時護理:給氧,鼓勵產婦左側臥位。全產程監測胎心音,如有異樣及時報告醫生。做好新生兒的搶救準備工作。如果有羊水污染,必須在胎肩娩出前就要及時清理吸入呼吸道的黏稠羊水,防止發生吸入性肺炎。

        4、產后護理:及時糾正新生兒脫水、酸中毒、低血糖等并發癥。如果為巨大兒,要特別加強觀察產道損傷及產后出血情況。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