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食品安全 > 血糖較高能吃湯圓嗎?哪些人要少吃或不吃湯圓?[多圖]

        血糖較高能吃湯圓嗎?哪些人要少吃或不吃湯圓?[多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3:17 吃湯圓高血糖飲食

        元宵佳節吃湯圓是傳統習俗,但是由于湯圓糖分過高,而且熱量過大,在吃湯圓的時候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如果吃湯圓太多,或者不宜吃湯圓的人食用后,都很容易對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吃湯圓了解其禁忌事項很重要,下面就來了解吃湯圓有哪些禁忌要注意吧。

        血糖較高能吃湯圓嗎?哪些人要少吃或不吃湯圓?(1)

        1、吃湯圓的禁忌人群

        1.糖尿病患者

        最好不要吃甜餡元宵,可改吃咸味湯圓。如果把元宵當點心吃,就一定要減少正餐中主食的量。

        2.心血管病、高血壓病患者

        應盡量少吃這種難以消化的食品,如果吃得太飽并吹到冷風,這類病人就容易引起急性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3.潰瘍病患者

        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胃出血、胃穿孔等。

        4.胃腸消化功能不良者

        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較大,不易消化,食后可導致胃痛、胃脹、噯氣、反酸甚至腹瀉。

        5.急性胃腸炎患者

        春節期間很多暴飲暴食的人易患急性胃腸炎,這時候如果多吃元宵反而會加重胃腸道負擔。

        6.老年人

        老年人多有消化功能減退,牙齒脫落,而且吞咽反射也比較遲鈍,可能會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導致呼吸困難,甚至造成窒息,所以老年人吃元宵一定要細嚼慢咽。

        7.嬰幼兒

        3歲以內的嬰幼兒是不適合吃元宵的。由于糯米比較黏,1歲以下的孩子很可能將元宵黏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1到2歲的孩子不容易嚼碎元宵餡中的花生。另外,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咽反射尚未發育完善,即使大一些的孩子吃元宵時也不能急于整個吃,以防不測。

        血糖較高能吃湯圓嗎?哪些人要少吃或不吃湯圓?(2)

        2、吃湯圓的禁忌事項

        1、午后吃湯圓最好吃湯圓最好的時間是在中午,這個時候人體的胃腸功能最強,也有充分的時間來消化湯圓里過多的熱量。很多糖尿病人對無糖湯圓感興趣,覺得沒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其實,無糖并不意味著低熱量,也不意味著低血糖反應。因為湯圓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比蜂蜜還要快,與白糖相差無幾。哪怕沒有加糖,吃它也一樣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而且,里面沒有糖不等于少放油,那么多的飽和脂肪酸,甚至還有反式脂肪酸,也不利于控制血脂。即使是在元宵佳節,吃湯圓也就兩三個意思一下即可。

        2、煮湯圓要講究配湯甜餡湯圓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湯不需要再加糖,以減少熱量攝取;若是無餡小湯圓,湯可以用桂圓紅棗湯或桂圓姜湯取代,可有補身祛寒的功效;無餡料小湯圓還可以用花茶來煮,味道更新鮮,也可使用紅糖及姜片煮湯圓以去除寒氣,或放入桂圓、紅棗、白木耳等,增加營養含量;煮咸湯圓時可放一些蔬菜,增加纖維素

        3、吃湯圓要喝湯經水煮,元宵中的不少營養成分如微量元素、營養素就溶在湯里。因此吃湯圓不能忘喝湯。喝湯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即民間常說的“原湯化原食”。

        4、吃不完的湯圓不能當飯吃湯圓是一種高脂、高糖、低蛋白含量的食物,多吃容易導致腸胃不適,所以千萬不要把湯圓當飯吃,淺嘗即可。由于湯圓的外皮糯米含有較多的支鏈淀粉,其葡萄糖分子鏈與水和淀粉酶接觸面積較大,很容易被淀粉酶分解,迅速釋放出單個葡萄糖分子被人體吸收,使得糯米比普通米面更容易促使血糖迅速升高,而且粘度高,難以消化;加上餡料多用脂肪含量高的芝麻、花生等果仁,加豬油混合制成,熱量非常高,一旦多吃,很容易造成血糖升高,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5、類人在吃湯圓時要尤其注意“不能多吃。”第一是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糖分的攝入;第二是消化能力有問題的腸胃病人,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產生胃脹、腹痛、泛酸等情況;第三是痛風患者,高脂食物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增大痛風發生的可能;第四是兒童,他們的消化功能尚未健全又容易貪吃。

        血糖較高能吃湯圓嗎?哪些人要少吃或不吃湯圓?(3)

        湯圓雖然好吃,而且營養,但是多吃對身體是有害的,因此把握好吃湯圓的量很重要,如果吃湯圓的時候感覺到有一些膩,那就不要吃了,很可能是因為是湯圓吃多了導致人體無法及時消化引起,而且上述疾病患者也不可吃湯圓,以免導致病情加重。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