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眼花耳聾是普遍的現象,因為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下降,很多器官也在漸漸衰竭,耳聾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但是很多老年人在發生耳聾的時候卻不知道,耽誤了治療的時間。那么老年人耳聾有哪些特點呢?應該如何預防老年性耳聾呢?
老年人耳聾特點1
可伴有耳鳴,常為高頻聲
開始時為間歇性,在夜深人靜時出現,以后漸變為持續性,白天也可聽見。
耳鳴常始于30~40歲,其出現率隨年齡而漸增,60~70歲時達到頂點,此后即迅速下降。多數伴有耳嗚的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耳嗚感到“習慣”,以后耳鳴可以自動消失。
老年人耳聾特點2
常有聽覺重振現象
專家說,患者常述“別人說話低聲時聽不到,但大聲時又覺得太吵”。
往往出現在有人向他告貸時置若罔聞,而罵他時句句聽清,這是因為借貸時都是低聲,罵人時則用高聲,因而容易被人誤解為“裝聾作啞”。
老年人耳聾特點3
在老年人耳聾都有什么特點中,語言分辨率與純音聽力不成比例。
多數情況下純音聽力減退不及語言聽力嚴重。年齡越大此種現象越明顯,即在許多老年人盡管純音聽力基本正常,但仍不能理解講話的內容。
老年人耳聾特點4
聽力下降進展緩慢,經年累月后才被發覺。
專家說,老人在與熟人相聚時談笑風生,少有困難,但與陌生人交談就會應答猶豫,答非所問。
在嘈雜的環境中感到更為吃力,特別是在許多人參加的集體活動中交談有障礙。
上述是小編介紹的老年人耳聾的幾大特點,耳聾不僅影響生活且讓人變得消沉。那么對于預防老年性耳聾有哪些方法呢?
要樂觀
保持良好精神狀態,當人情緒激動或著急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小血管內血流緩慢造成內耳供氧不足,會導致突發性耳聾。
要靜養
長時間接觸噪聲可以導致噪聲性耳聾,強烈的噪聲對聽力損害會更大。應遠離噪聲,聽收音機的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聽久了應休息一下避免聽覺疲勞。
要做耳操
經常按摩耳朵可以促進內耳血液循環,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按摩頸后發際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也可閉目靜坐,將兩手食指分別插入兩耳孔中,然后迅速抽出,如此連續做10次。
清淡飲食至關重要
耳朵保健與飲食的關系非常大。飲食清淡、營養均衡,可減少肥胖及高血脂、冠心病等的發病可能,使腦、耳的血液供應盡可能保持在正常水平,而聽力的退化就可能得到延緩。
我們平時見到一些高齡老人,耳聰目明,其平時的飲食多為簡單、清淡的。
另外,不良的生活習慣,勞累、通宵不睡覺、緊張、吸煙、喝酒等都對耳朵有很大影響。比如吸咽可導致血管痙攣,影響內耳血液供應而出現功能障礙等。
避免濫用藥物可引起耳聾
濫用藥物引起耳聾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現在人們有一定的醫藥知識,隨意用藥的現象比較普遍。
可引起耳鳴、耳聾的藥物很多,而其中又以某些解熱鎮痛藥如阿斯匹林類,某些抗生素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等危害較大。因此,提倡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要因為隨意用藥而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總結:雖說老年性耳聾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但是預防保健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小編提醒大家,樂觀、遠離噪音、注意清淡飲食,遠離惱人的耳聾!
1、數量要少
研究表明,過分飽食對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應以八成飽為宜,尤其是晚餐。
2、飯菜要香
老年人味覺、食欲較差,吃東西常覺得缺滋少味。所以為老年人做飯菜要注意色、香、味。
3、飲食要熱
老年人對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縮供血減少,并反射引起其他內臟血循環量減少不利于健康。
4、飯菜要爛
老年人牙齒常有松動和脫落,咀嚼肌變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減少,胃腸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飯菜要做得飲一些。
5、味道要淡
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下鹽吃多了會給心臟、腎臟增加負擔,易引起血壓增高。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鹽應以6至8克為宜。
6、水果要吃
各種水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些營養成分對于維持體液的酸堿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為保持健康兩餐之間應吃些水果。
7、蔬菜要多
新鮮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還有較多的纖維素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每天的蔬菜攝入量應不少于250克。
8、吃時要慢
有些老年人習慣于吃快食,不完全咀嚼便吞咽下去久而久之對健康不利。應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促進消化。另外吃的慢些也容易產生飽腹感,防止進食過多影響身體健康。
9、質量要好
老年人體內代謝以分解代謝為主,需用較多的蛋白質來補償組織蛋白的消耗。如多吃些雞肉、魚肉、兔肉、羊肉、牛肉、瘦豬肉以及豆類制品,這些食品所含蛋白質均屬優質蛋白,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10、食物要雜
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是人體所必需的六大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廣泛存在于各種食物中。為平衡吸收營養保持身體健康,各種食物都要吃一點,如有可能每天的主副食品品種應保持10種左右。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