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剖腹產的安全隱患有哪些?剖腹產后的護理方法是什么?[圖]

        剖腹產的安全隱患有哪些?剖腹產后的護理方法是什么?[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6 13:40 剖腹產寶寶分娩

        現在的分娩方式比較單一,一般都是剖腹或者順產,很多怕疼的女性會選擇剖腹產,小編認為在選擇分娩方式的時候不要僅憑自己的個人意愿,而是要多多聽一下一生的建議,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那么剖腹產的安全隱患有哪些?剖腹產后的護理方法是什么?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剖腹產的安全隱患有哪些?剖腹產后的護理方法是什么?(1)

        1、剖腹產的安全隱患

        隱患一:剖腹產男嬰免疫力更低

        據報道,同樣是剖腹產,男嬰比女嬰的免疫力更容易下降。剖腹產真的對不同性別的嬰兒有不同影響嗎?

        產科醫生抽取剛剛出生的63名女嬰和69名男嬰的靜脈血,將其中的免疫球蛋白進行對比。

        其中自然分娩68例,剖宮產64例。研究表明,自然分娩的男嬰與女嬰免疫力差別不大;與自然分娩相比,剖腹產新生兒的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相對較差,這一現象在男嬰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

        專家解釋說,控制免疫球蛋白合成的基因(主要用于增加人體免疫力),位于人體X染色體中,而女性的這種染色體比男性要多一個,因此,女嬰的免疫力比男嬰強。

        專家在研究中,對女性私處分娩和剖腹產分娩的新生兒臍靜脈血補體含量進行比較,其中,女性私處分娩組新生兒臍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明顯高于剖宮產組,原因是女性私處分娩新生兒的免疫球蛋白是在臨產時,尤其是通過產道時,由于受到宮縮的擠壓而從母體獲得。由此看來,剖腹產可降低新生兒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增加新生兒感染的機會。因此專家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產婦最好自然分娩,這樣更有利于新生兒健康。

        對女性私處分娩和剖腹產分娩的新生兒臍靜脈血補體含量進行比較,其中,女性私處分娩組新生兒臍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明顯高于剖宮產組,原因是女性私處分娩新生兒的免疫球蛋白是在臨產時,尤其是通過產道時,由于受到宮縮的擠壓而從母體獲得。

        由此看來,剖腹產可降低新生兒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增加新生兒感染的機會。因此專家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產婦最好自然分娩,這樣更有利于新生兒健康。

        隱患二:剖腹產的孩子適應能力差

        許多人認為,剖腹產的小孩比女性私處分娩所生的孩子更聰明。理由是手術產的小孩不受擠壓,不會出現腦部缺血、損傷等情況。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正常分娩時,雖然胎兒頭部會受到擠壓,但一兩天后即可恢復正常。而胎兒受壓的同時也對腦部血管循環加強刺激,為腦部的呼吸中樞提供更多的物質基礎,出生后容易激發呼吸而呱呱啼哭。

        此外,胎頭經過子宮收縮與骨盆底的阻力,可將積存的胎兒肺內以及鼻、口中的羊水和粘液擠出,有利于防止吸入性腦炎的發生。這些都是剖腹產所不及的。有資料證明:剖腹產的孩子與自然分娩的孩子在智力上并無差異,但剖腹產的孩子的適應能力要比自然分娩的孩子的適應能力差。

        人的皮膚是觸覺學習的器官,它具有正常的防御性反射,小孩要通過皮膚認識自身和環境,從而對客觀世界有一個正常的反應。剖腹產的小孩有一個先天的觸覺學習不良,在嬰兒時期都會有表現,不能適應皮膚所接觸的各種信息,比如洗澡、換衣服、換床鋪,適應能力比較差,或者保護性反應比較過度,表現是情緒化,愛哭,睡不好覺,睡不實。

        隱患三:剖腹產令“濕肺癥”嬰兒增多

        過去五年因患上“濕肺癥”而入住深切治療部的初生嬰兒增加一倍,研究結果顯示逾七成患者是經剖腹產出生,而母親未經陣痛而剖腹分娩,或過早出生的嬰孩均有較高風險患上嚴重濕肺癥,可導致死亡。醫生呼吁孕婦應首選產道自然分娩,避免個人喜好或便捷而剖腹產子,否則將影響嬰兒健康。

        一項研究發現,過去五年患初生兒短暫性氣促,又名“濕肺癥”而需入住瑪麗醫院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ICU)的個案增加超過一倍,由零二年的二十宗增至去年四十三宗。在一百五十五名出現嚴重濕肺癥病征的嬰兒中,七成一是經剖腹生產,以致嬰兒不能自行清除肺部積水,其中四成半是出現陣痛前剖腹生產,平均約于三十七周進行剖腹手術。

        資料顯示,每年因濕肺癥入住ICU個案有上升趨勢,情況與愈來愈多孕婦選擇剖腹產子有關。專家呼吁準父母應首選經產道自然分娩,避免因喜好、擇日子甚或預約床位等外在因素而貿然剖腹。她說,嬰兒出生前需要一定準備時間,讓嬰孩的肺部有足夠條件吸收部分肺內胎水;另外,母體子宮收縮及經女性私處出生可助嬰孩把肺部積水擠壓出肺外。

        即使決定剖腹生產,專家建議在妊娠三十九周后才進行手術。她指出,大部分三十五周以上嬰兒的肺部發展雖已成熟,但在三十七周進行剖腹生產仍是太早。當嬰兒未足月(即妊娠少于三十七周)又需剖腹生產,便可考慮向母親注射類固醇,對嬰兒無影響之余,又可減低嬰兒患濕肺癥的風險,但需注意平衡母親的藥物風險。另外,有外國研究稱,曾患嚴重濕肺癥的嬰兒日后有較高機會患哮喘病等長期呼吸道疾病。

        危害四:剖腹產兒容易患統合失調癥

        在北京一些醫院,剖腹產率有時高達50%。專家說,除了必須剖腹產者外,其實很多女性是怕痛、想保持身段苗條,甚至是考慮將來夫妻生活的和諧等等。但是,這些準媽媽們可能不知道——剖腹產兒容易患統合失調癥。

        感制統合能力失調真的和剖腹產有關嗎?所謂統合失調癥,就是孩子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他的思維往往無法約束自己的行為,而剖腹產確實是導致孩子統和能力失調的一個原因。

        胎兒在母體的一舉一動和其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胎兒在母體產道的正常生產過程,同時也是第一次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撫觸機會,而剖腹產就剝奪了孩子最先感覺統合鍛煉的權利。這樣先天不足的條件和后天不科學的嬰幼兒教育,給社會和家庭就帶來了一批有學習和行動上的障礙,甚至因為學習成績不良,被誤認為有智力發育障礙的孩子。

        其實這些孩子一般智商測試都可在平均水平之上,但由于一般檢查很難發現患有統合失調癥,因此很難及時對他們進行恢復治療,由此造成孩子們身體反應嚴重異常,知覺機能和注意力障礙,進一步影響孩子自覺能力和自尊心。

        統合失調癥作為現在廣泛出現的一種現象,的確應當引起作父母的關注,但是對于必須剖腹產的孕婦來說,也不必把它看得過于可怕。據介紹,患了統合失調癥的孩子上學后,通過學校和家庭的慢慢訓練、慢慢約束,大部分是可以恢復正常的。做為父母,平時要讓孩子盡可能感受到一些來自外界的刺激,多做一些戶外活動,平時應鼓勵兒童自己動手,包括日常生活、飲食起居。充分的活動鍛煉有助于兒童大腦統合能力的提高。

        危害五:剖腹產寶寶易患小兒多動癥

        許多孕婦熱衷于選擇剖腹產時,醫院中傳出的關于多動癥的消息令人擔憂:在多動癥孩子的求治人群中,剖復產的孩子占八成。

        據專科醫生介紹,在醫院近期平均每天所治的17名患兒中,剖腹嚴患兒約有12名,這與有關資料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有些患兒的癥狀相當嚴重。如南京郊縣的—名10歲患兒。平時“壞習慣”很多,時不時眨眼睛、聳肩、面肌抽動。此外讀書不投入,上課時愛擅自說話,雖然智商不低,但成績并不好。這名剖腹產生下的孩子,令父母大傷腦筋,夫妻因沒有教育好孩子而互相指責。直至感情破裂而離異。

        據專家分析,剖腹產因產道的改變,使孩子降臨人世時的“環境”變化,正常產道生產過程帶來的神經接觸等感覺破壞,從而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易得多動等神經精神疾病。專家提醒人們不要盲目選擇剖腹產,同時還要正確對待多動癥孩子,抓緊治療,理解“環習慣”,多動癥狀—般能改變。

        危害六:麻醉對胎寶寶的影響

        幾乎所有的麻醉藥及鎮痛藥對中樞系統都有抑制作用,都較易通過胎盤屏障而進入胎兒體內。胎盤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充當胎兒的肺,進行著氣體的交換。但實際氣體交換的效率只有肺的1/150。母體血液輸送的氧氣要通過胎盤的絨毛間隙進入胎兒血液循環,胎兒血中的二氧化碳也要通過彌散的方式進入母體血液循環。

        麻醉藥物會通過兩種方式對胎兒產生影響,即直接抑制胎兒呼吸、循環中樞,或通過抑制母體呼吸循環而間接對胎兒產生影響。過量的麻醉藥或手術中媽媽出現了因呼吸抑制的低氧血癥,都會影響寶寶的氧氣供應和代謝廢物的排出,直接威脅著寶寶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選擇剖宮產麻醉時,醫生必須慎重考慮用藥的種類、劑量、時機和方法,以防止對胎兒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不利影響。

        自然分娩是人類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只有在胎兒或媽媽出現一些異常問題時,才應采用剖腹產盡快結束妊娠。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剖腹產畢竟也是一個手術,對媽媽身體的損害遠遠大于自然分娩,并且會延遲媽媽產后的哺乳及復原。分娩和懷孕一樣是女人很正常、自然的經歷。你應該相信自然的力量和自己的潛力,堅定自然分娩的信心,去體驗一個女人、一個母親的完整經歷。當你走過這段路程后,你會為自己的堅強和勇敢感到驕傲!

        2、剖腹產后的護理

        剖腹產產后如何護理

        剖宮產結束后,產婦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放下了,面對著剛出生的寶寶,母愛油然而生,產婦們攀上了人生的又一個階梯--為人母。

        產后當天

        剖宮產當天產婦回到病房后一定注意好好休息,因為這畢竟是一次大的手術經歷。這時會有導尿管的刺激、吸氧管的不適、心電監護的袖帶纏繞,后背還有鎮痛泵。孩子出生后給了媽媽極大的吸引力,媽媽會不斷地關注孩子,提醒媽媽們在這時除了需要喂奶時喂孩子外,其他時間一定要閉目休息,以盡快恢復體力。產后還要多翻身,促進盡早排氣,也要盡早進食,以補充手術造成的體能損失。

        產后第2天

        產后第2天拔除導尿管后,要盡快活動,可以先坐起,再在床邊活動,再下地活動。千萬不要一動不動地臥床,這樣會影響下肢血液循環,發生下肢深部靜脈炎。當鎮痛泵取走后,傷口會有疼痛的感覺,孩子吮吸RF時會有zg收縮疼痛,這些疼痛對于沒有經歷產程的剖宮產產婦來說就覺得很疼了,一定要咬咬牙挺過來。孩子吃奶時的宮縮疼就像是平時來月經時的輕微痛經一樣,是可以忍受的,只有這樣的收縮才促使zg由一個如皮球大的球形器官縮小成孕前的大小。產后會有褥汗,這是孕期體內貯存的水分在產后以褥汗的方式排出體外,不要以為是體虛出的虛汗。每天都要換衣服,以保證身體清潔。護士會幫助產婦進行外陰清洗,保持外陰清潔。產后前兩天還需要輸液,以補充術中的損失和手術后不能盡快進食所造成的能量不足;醫生還會給予產婦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產后第3天

        第3天產婦基本就適應了宮縮的疼痛,這時醫生會給傷口換藥,可能會有小的不適。醫生會查看傷口有無滲血,有無紅腫發炎,了解傷口愈合情況。最重要的是這時開始漲奶(一般產后24~48小時就開始漲奶),需要產婦咬牙挺過這一關,可通過RF按摩疏通乳管,以保證孩子有充足的母乳可吃。

        一般產后第3天就可以在溫暖的屋子里洗洗頭,擦擦身子,并將頭發用熱風吹干。一周時可以在溫暖的浴室里洗洗澡,但要注意保護好傷口。產后每天要刷牙,保護好牙齒。

        傷口復原

        說到剖宮產的傷口,現在各醫院已經普遍采取下腹橫切口,同時使用可吸收線埋藏縫合,或使用皮膚拉鏈、皮膚凝膠黏合等方法,盡量讓產婦的腹部皮膚損傷小、瘢痕小。腹部傷口一般7天就愈合了,皮膚中的可吸收線在90天時就完全看不見了。由于下腹橫切口切斷了下腹部的皮神經,因此下腹部切口周圍皮膚在幾年之內都沒有什么感覺,木木的,這是因為神經的恢復是很慢的。下腹部的切口在術后的一年半之內都會是一種慢性炎癥的過程,表現為粉紅的一條,并隆起于皮膚,大約一年半之后就會變成白色的平坦的瘢痕了。有些醫生技術很好,且產婦皮膚不是瘢痕體質,切口幾乎看不出來;如果產婦屬瘢痕體質,就會出現粗粗的一條棱。現在產后康復技術很發達,瘢痕體質的產婦可以盡早做皮膚護理,消除瘢痕。

        產后的防護措施

        1、手術后刀口的痂不要過早地揭,過早硬行揭痂會把尚停留在修復階段表皮細胞帶走,甚至撕脫真皮組織,并刺激傷口出現刺癢。

        2、涂抹一些外用藥如膚輕松、去炎松、地塞米松等用于止癢。

        3、避免陽光照射,防止紫外線刺激形成色素沉著。

        4、改善飲食,多吃水果,雞蛋、瘦肉、肉皮等富含維生素C、E以及人必需氨基酸的食物.這些食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表皮代謝功能.切忌吃辣椒,蔥蒜等激性食物。

        5、保持疤痕處的清潔衛生,及時擦去汗液,不要用手搔抓,用衣服摩擦疤痕或用水燙洗的方法止癢,以免加劇局部刺激,促使結締組織炎性反應,引起進一步刺癢。

        3、剖腹后多久來月經

        產后月經的復潮與產后產婦是否哺乳、哺乳時間的長短、產婦的年齡及卵巢功能的恢復能力等相關。一般說來,不哺乳者,產婦通常在產后6—10周月經復潮,平均在產后10周左右恢復排卵。哺乳的產女月經復潮延遲,有的在哺乳期月經一直不來潮,平均在產后4-6個月恢復排卵,產后較晚恢復月經者,首次月經來潮前多有排卵。

        月經復潮具體時間個體差異很大,有的產婦,產后一年月經才復潮。一般大多數不哺乳者,通常在產后6-10周月經復潮,哺乳產婦月經復潮延遲,有的在哺乳期月經一直不來潮。在月經未復潮前排卵是可能已經恢復的,若有性生活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剖腹產后多久來月經對于不同的女性來說會有所不同,例如哺乳媽咪會晚些,如果來月經的話乳量一般會有所減少,同時會導致乳汁中所含蛋白質及脂肪的量發生變化,所以在此時建議停止喂奶。所以建議定期的到醫院進行檢查,看自己是否健康,對寶寶是否有影響。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