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相信中醫治病,因為很多關節疾病和風濕疾病西醫是比較難治療的,所以有很多人會選擇用艾灸的方法來去除體內的寒氣,但是有的人可能沒有掌握正確的艾灸方法,導致身體起水泡了,那艾灸起水泡怎么處理?艾灸起水泡處理方法有?
灸瘡是將我們身體里的病邪祛除體外的一種表現,常表現為起泡甚至流膿。古代的疤痕灸出現灸瘡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一定要灸到流膿生瘡才認為能排除病邪達到效果。現代艾灸多用的是溫灸和懸灸,和原來的疤痕灸不同,灸花是溫灸和懸灸是可能出現的一種正常的邪氣外排反映。通常表現為局部起小水泡,或水泡里有少量膿液,因此出現這種情況也不要太驚慌。
如果灸后皮膚起了小水泡,一般小者可自行吸收,無需做特殊處理。注意保護好局部的小水泡,避免衣服的摩擦,讓其自行吸收即可。
灸火一般較重,水泡也較大,容易發生灸瘡,可在充分消毒的情況下,用一次性注射器將水泡挑破或者用注射器將其抽干,最后涂抹上燙傷膏即可,注意結痂期間保證局部衛生,防止灸瘡感染化膿,待其結痂而愈。
如果是使用化膿灸,在就瘡化膿期間應當注意適當的休息,加強營養,保持局部清潔,可以用紗布覆蓋以防止感染,待其自然愈合。
采用溫和灸,一般不會出現水泡,因為灸的過程中可以隨時調節艾條或灸盒,避免灸點皮膚溫度過高,這就需要朋友們注意一旦皮膚感覺過熱時要及時調節,因為當感覺皮膚溫度過高時,由于神經傳導需要一定時間,這時皮膚的實際溫度要比感覺高多了,不及時調節會引起水泡。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