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美容 > 護膚養顏 > 口味重如何吃出好皮膚?人過多的攝入鈉元素有什么危害?[圖]

        口味重如何吃出好皮膚?人過多的攝入鈉元素有什么危害?[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8 19:46 人體重口味鈉元素

        重口味是我們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匯,是形容一個人的飲食口味重,很喜歡吃辛辣的,咸的,油膩的食物,這樣的飲食方式會對人的健康造成一些傷害的,味道重的食物里的鈉元素相對高些,不是說鹽里面含有鈉元素的,那么,口味重如何吃出好皮膚?下面來看看。

        口味重如何吃出好皮膚?人過多的攝入鈉元素有什么危害?(1)

        1、重口味飲食改善

        1.食鹽

        大部分情況下,味道重的食物含鹽量都高。鹽就是氯化鈉,它是一種防腐物質,具有一定的毒性。過多的鈉會增加腎臟負擔,促進水腫,升高血壓,造成組織脫水,增加胃癌風險,加劇經前期不適,還會增加尿鈣流失,不利于預防骨質疏松等等。

        不僅如此,女性吃鹽吃多了容易皮膚老化,并且長皺紋。專家說因為食鹽以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形式存在于人體血液和體液中,它們對人身體滲透壓、酸堿平衡和水分平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食鹽吃多了,體內的鈉離子增加,導致面部細胞脫水,造成皮膚老化,時間長了自然會長出皺紋。

        解決辦法:多喝水排毒,平時少攝入食鹽

        既然滲透壓高,鈉離子過多,那么必須攝入水分來維持滲透壓平衡,平時多喝溫水,這樣使滲透壓更高,應該喝純凈水,多多排毒,一日鹽分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2.糖分

        吃糖多會變肥大家都知道,可是吃糖多會變老變丑你信嗎?專家說,如果一個人長期嗜吃甜食(含糖類的),會讓皮膚變得暗淡,且容易起皺紋。原因在于攝取過多糖份肌膚起醣化作用,加速皮膚老化,同時會因為過多糖分會使胰島素釋放變多引發成年人痘。在黑色素的生成過程中,酪氨酸酶遇到醣便會活化生成黑色素,這也是變黑的一大殺手。

        解決辦法:生食、水煮或燉煮的方式來處理食物,補充抗氧化劑

        可以吃更多的富含抗氧化劑的水果、堅果和蔬菜,比如酸莓、胡桃、黑胡椒,還可以使用一些含有特定抗氧化成分(比如綠茶、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護膚品,這些都是很好的皮膚救星。炭烤、焦糖或高溫烘焙也會造成“醣化作用”,要優先選擇用生食、水煮或燉煮的方式來料理食物。

        3.油

        吃油過多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傷害,會導致肥胖,患癌幾率增加,不僅如此,攝入過量食用動物油和植物油會刺激了皮脂腺,分泌大量皮脂,堵塞毛孔,造成青春痘爆發,粉刺等接踵而來,而且,食物油膩會導致皮膚經常出油,總是臟兮兮的。

        解決辦法:少吃油膩食物,多喝茶

        飲茶能降血脂、使血液黏稠度下降,因而具有預防血栓的作用,可以去除油膩,排油出身體,綠茶是清除油脂的最佳選擇。平時也要控制攝入過多的雞鴨,油炸食物,選擇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

        2、睡前護膚小竅門

        睡前護膚小竅門1:醋美容

        醋是家家都有的日用品,同時還有一定的美容作用。如果有條件,大家最好在睡前洗個溫熱的醋澡,只需在洗澡水中加一點點醋,就會讓你洗浴后格外舒服,身心清爽。另外,在泡澡的時候,還可以將醋與甘油以5:1混合擦拭臉部,經常擦用,能使粗糙的皮膚變得細嫩。

        睡前護膚小竅門2:頸部保養不可少

        頸部是最容易暴露年齡的,因此為了隱藏年齡,我們必須把頸部護理好。頸部皮膚十分細薄而且脆弱,其皮脂腺和汗腺的分布數量只有面部的三分之一,皮脂分泌較少,持水能力自然比面部要差許多,從而容易導致干燥,容易滋生皺紋。

        所以每天晚上潔面的同時,不要忘記清潔頸部,還要涂抹頸霜或滋潤型的頸霜、晚霜。總之,我們的頸部一定要受到和臉部一樣的待遇。

        睡前護膚小竅門3:用牛奶美容

        牛奶有催眠的神奇功效,除此之外,牛奶敷面對皮膚也是很有裨益的。每天晚上,在我們喝牛奶的時候,可以將剩下的一點牛奶抹在臉上,當睡眠面膜使用。

        睡前護膚小竅門4:敷面膜給皮膚好好補補水

        真正能將保養品完全有效吸收與作用,其實是在晚間入睡的這段時間內。所以夜間保養要格外重視,有時候因為熬夜加班,或生理期的原因,皮膚會比較粗糙暗淡,甚至出現細紋或毛孔粗大現象,所以睡著潔膚后,敷上一片滋養面膜,不但是舒緩,更是對肌膚的深度滋養。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