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科普 > 榴蓮都有哪些營養功效?吃榴蓮需要注意什么?[圖]

        榴蓮都有哪些營養功效?吃榴蓮需要注意什么?[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8 21:57 榴蓮水果補水護膚

        榴蓮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水果,榴蓮的味道比較特別,很多人都喜歡吃榴蓮,但是也有一些人受不了榴蓮的味道,但是榴蓮的營養價值是很豐盛的,所以偶爾吃榴蓮還是對身體有好處的。那么,一般榴蓮有哪些營養功效?吃榴蓮需要注意什么?

        榴蓮都有哪些營養功效?吃榴蓮需要注意什么?(1)

        1、榴蓮的價值

        1、榴蓮性熱、可以活血散寒、緩解痛經,特別適合受痛經困擾的女性食用。

        2、它還能改善腹部寒涼的癥狀、可以促使體溫上升,是寒性體質者的理想補品。

        3、榴蓮營養價值極高,經常食用可以強身健體、健脾補氣、補腎壯陽、暖和身體。

        4、榴蓮的氣味有開胃、促進食欲之功效,其中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蠕動。

        5、榴蓮蛋白酶與抗菌素、化療藥物并用,能促進藥物對病灶的滲透,可用于多種原因導致的炎癥、水腫和血栓等病癥,如支氣管炎、急性肺炎、乳腺炎、視網膜炎等。

        6、榴蓮果中維生素含量豐富,維生素A、維生素B和維生素C都較高。

        2、食用榴蓮注意事項

        1、榴蓮適宜偏寒者食用。病后及女性產后宜用之來補養身體。每天不超過100克。

        2、咽干、舌燥、喉痛等熱病體質和陰虛體質者慎食。

        3、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不應食用。

        4、榴蓮不可與酒一起食用:因為酒與榴蓮皆屬熱燥之物,如糖尿病患者兩者同吃會導致血管阻塞,嚴重的會有爆血管、中風情況出現。

        5、榴蓮含有的熱量及糖分較高因此肥胖人士宜少食。

        6、榴蓮一次不宜多吃,若聞到已熟的榴蓮帶有酒精味則表示已變質不能吃。

        7、老年人應特別注意,榴蓮果汁黏稠易阻塞咽喉、氣管而引起窒息,故老人須少吃、慢吃。

        8、因榴蓮口感較稠結易積于腸內,多喝開水可助消化。

        9、榴蓮雖富含纖維素但它在腸胃中會吸水膨脹,過多食用反而會阻塞腸道、引起便秘。

        3、榴蓮怎么保存

        1、剝榴蓮的時候最好不要把所有的果肉都剝出來,可以留一些果殼。吃不完的榴蓮肉可以用報紙連果殼一起包住然后放在室內陰涼處或者冰箱冷藏室內。這樣的保存一般能保鮮三天左右。到吃的時候如果聞到酸味或者酒味就證明已經變質,不應該繼續食用了。

        2、冷凍榴蓮是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榴蓮保存方式。將果肉剝出,放在密封的保鮮盒或者用保鮮袋裝好,放入冰箱的冷凍層。等到要吃的時候稍微解凍,用勺子勺著吃會有雪糕的口感和風味。

        3、榴蓮奶昔是處理吃剩的榴蓮的一個很不錯的方式。把榴蓮果肉攪拌至溶爛狀,加入等量的牛奶攪拌然后放進冰箱冷凍室,大概冷凍2小時之后再攪拌一下。這樣的二次攪拌可以讓奶昔變得更加細膩。

        4、榴蓮煲雞是廣東的一款名菜。把雞洗干凈并切成大塊,核桃仁和紅棗洗干凈、榴蓮肉去果殼,放在一起煲,可以加入少量的姜片。大火煮沸后換文火煲燉三小時、加入鹽后即可食用。

        4、不適合吃榴蓮人群

        1、喝酒的人不宜吃榴蓮

        因為榴蓮含有硫的化合物,這種物質能夠使乙醛脫氫酶的活性降低70%以上,也就是說不能把酒精完全代謝成對人體無害的乙酸。飲酒之后,正是因為人體分泌了乙醛脫氫酶,酒精才能被消化,進而排出體外。可是榴蓮卻抑制了這種酶的產生,吃完榴蓮再喝酒,人就更容易喝醉,甚至引起酒精中毒。

        2、熱性體質者不宜吃榴蓮

        榴蓮熱性體質的人不能吃。榴蓮屬熱燥之物,榴蓮若吃得太多,會令燥火上升,及出現濕毒的癥狀,因此熱性體質、喉痛咳嗽、患感冒、陰虛體質、氣管敏感者吃榴蓮會對病情沒有好處。

        3、部分病人不宜食用榴蓮

        榴蓮含熱量及糖分較高,每500克就含有500千卡的熱量,所以感冒患者、高血壓、糖尿病、腎病患者都不宜食用。例如糖尿病患者食用榴蓮后會導致血糖急劇升高;感冒發燒者食用榴蓮會加劇發燒癥狀;榴蓮中含鉀多,腎病患者吃了以后會加劇腎臟負擔。

        4、肥胖人群不宜多吃榴蓮

        榴蓮的含糖量很高,肥胖人群吃榴蓮太多,會導致大量糖分轉化成脂肪儲存,不利于身體健康。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