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女性 > 經血有血塊是宮寒嗎?月經不調和疾病的關系[圖]

        經血有血塊是宮寒嗎?月經不調和疾病的關系[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5:10 月經失調經期飲食

        月經是女性的親戚“大姨媽”,這位親戚來的時候,女性會渾身不舒服,但是不來又會著急忙慌的希望她快點來。月經不僅可以幫助身體排除毒素,還是女性生育能力的象征。而且這位親戚還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風向標,根據月經的期、量、色、質可以看出身體哪些方面有問題。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經血有血塊是宮寒嗎?月經不調和疾病的關系(1)

        1、月經和疾病的關系

        血瘀型——以痛為主。經前小腹不舒服,經期小腹劇烈疼痛。經血顏色黯紅,質地粘稠,常有血塊。如果經常如此,有患子宮腺肌癥或子宮肌瘤的可能。這種人平時應加強運動,可用玫瑰花、山楂等泡水喝。經期還要避寒保暖,可以喝點生姜紅糖飲。

        怕冷型——以寒為主。經期腹部或腰骶部有冰冰涼的感覺,受涼時癥狀更重。經期大多推遲,經血偏淡或黯,時而有血塊。這種人平時也應注意下腹部(包括臍部)和下肢的保暖,可用暖水袋敷肚臍下方。平時多吃溫熱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還可用干姜、肉桂泡茶喝,常用熱水泡腳。

        氣郁型——以躁為主。氣郁型的人平時脾氣就不太好,一到經期更是焦躁不安。臉上亂冒痘痘,乳房、兩側肋部憋脹,有時便秘,有時又拉肚子,經期常提前或推后。這種人平常就要有意識地調節情緒,經期可多吃金橘、橙子,還可用薄荷等泡茶喝。

        虛弱型——以虛為主。常感頭暈,一站起來就眼冒金星,時有健忘,還會有腰背酸困等不適。經血顏色淡紅,質地偏稀。月經快結束及干凈后會有疲勞無力感。這種人主要是氣血不足,平常不要過度勞累。可以泡服紅棗枸杞茶,煲湯時放些黃芪、蓮子和桂圓。

        內熱型——以熱為主。月經常常提前,行經時間延長,月經量偏多,經血顏色鮮紅或深紅,質地粘稠。這樣的人常常怕熱,口干,心煩,大便干,小便黃。這種人平時應少吃性質辛溫助陽或甜粘油膩的東西,多吃藕片、芹菜、梨、荸薺等清涼滋潤的食物,少飲酒,不熬夜,避免空氣濕度過大。


        2、女人月經小常識

        月經顏色:正常的月經顏色是暗紅色,不凝固,有時會有一點從宮頸帶來的粘液。如果顏色連續幾個月太鮮艷,則需要注意是否有子宮肌瘤;如果經血中出現血塊,則是血淤,需要活血;如果經血稀薄,則是血虛,需要補血。

        月經時間:一般的月經時間是5-7天,如果3、40歲就縮短到3、4天甚至2、3天,表示提前進入偽絕經期,是嚴重的內分泌失調,需要及時調整內分泌,否則,1、2年后就會進入絕經期。

        月經量:正常的月經量在80-100毫升之間,一般是月經第一天來得比較少,2-3天最多,第4天開始逐漸減少,直至第6、7天完全干凈。如果月經開始后斷斷續續、似有似無,即是典型的內分泌失調,需及時調整。

        月經周期:正常的月經周期是28-35天,雖然每個人不完全一樣,但每個月的時間應該大致一樣,即28天就是28天、30天就30天,偶爾出現推遲或提前一周都算正常。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半年內3次出現非月經期出血,則需及時做B超檢查,這是子宮肌瘤初期最典型的癥狀,切莫大意。

        經期綜合征:在月經期女性會出現腰酸、腹痛、脾氣急躁等癥狀,個別尚處青春期的女性還會出現嘔吐、手腳冰冷、難以忍受的痛經,這就是經期綜合征。一般來說,成年后經期綜合征應該逐漸減輕,如果30歲后、尤其是已經生育了還有太明顯的反應,則是內分泌失調的表現。


        3、月經不調怎么調理

        1.多食一些堅果

        經期身體還是比較虛弱的,水果比較涼,可能會使經痛加劇,可以食一些堅果,如核桃、花生等,不僅能果腹,還能補充經期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流失,另外,花生還有凝血止血的功效。

        2.食用豆類或豆類制品

        大豆及其制品中特有的異黃酮,能有效促進女性雌激素的分泌,對經期女性很有幫助。

        3.艾葉水泡腳

        艾葉有安神的功效,溫水泡腳可以通過腳底穴位,緩解疲勞,緩解經期帶來的不適。

        4.熱水或紅糖水

        熱水可以熱敷在子宮部位,緩解不適,加速寒氣在體內擴散,紅糖水內服,補充熱量,起到驅寒效果很好。

        5.按摩血海穴

        該穴位在人體的大腿內側,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約三指寬筋肉的溝,一按就感覺痛的地方,搓熱雙手再按,這種方法對緩解經痛效果很好。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