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烹飪技巧 > 炒菜時候顛鍋的好處什么?如何正確使用鏟子?[圖]

        炒菜時候顛鍋的好處什么?如何正確使用鏟子?[圖]

        大眾健康網 2018-12-12 09:10 炒菜做菜顛鍋吃飯

        很多人在炒菜的都會使用顛鍋的技巧,并且還會搭配著鏟子一起快速地烹調食物,然而即便是這樣,許多人都還是不清楚的炒菜時顛鍋的好處,以及鏟子的正確使用方法。那么炒菜時候顛鍋的好處什么?如何正確使用鏟子?鍋鏟應該怎么用?

        炒菜時候顛鍋的好處什么?如何正確使用鏟子?(1)

        1、炒菜時候顛鍋的好處

        晃來帶的額外好處,就是翻炒這事的功用,都在晃中也解決了,所以純鏟子的用處,就不那么突出,用鏟用勺也沒大區別了。而勺子還有很多方便的功能,比如取調料什么的(職業廚房估計調料都多,可以用大碗,炒大份菜,用大勺,也很方便)。估計就是這樣流行下來了。

        2、正確使用鏟子的動作

        用鏟子的動作,是手心朝上;用勺子是手心朝下。廚師的動作系統里,一餐幾十上百個菜炒下來,手心朝下遠比朝上更省力。鏟子的最大作用是與鍋(圓底鍋)的貼合更緊密,因此:如果你要在不移動鍋的情況下,完整的把鍋里面所有的內容全都盛到碗里,沒有鏟子根本不可能做到。如果你要在不移動鍋的情況下,完整的對鍋里面的內容進行翻炒,沒有鏟子也不可能。

        但對廚師來說,這通常不是問題,廚師如果端不起鍋就不用吃這碗飯了。廚師翻炒可以用整個鍋的運動來實現,而廚師盛菜也可以通過把鍋端起來直接倒進碗里來實現——或者換句話說,廚師通常并不需要把鍋里的所有內容全部盛進碗里,如果用勺子無法舀起來的那一點點內容,倒掉就好了。有一只強壯的手,能端起來鍋,能顛鍋,則鏟子是不需要的。

        3、中餐炒菜的炒菜順序

        1.燒熱油和鍋

        2.大蔥、生姜、蒜、各種椒,爆香

        3.放主料炒脫生

        4.料酒、醬油、醋,去腥上色調味

        5.家常菜可以加高湯或者水燜熟

        6.鹽、糖、味精、雞精等調味

        7.勾芡

        8.撒蔥花

        4、什么時候放姜和蔥

        姜是熱鍋的時候放,也可以去腥,放完油再放那些,小吃碟一個碟底就差不多了,趁油沒熟放蔥姜蒜,能爆出香味兒。蔥是最后放,會很香。

        5、健康炒菜技巧

        1、選擇低鈉調味品

        人們常說,鹽吃多了對健康有害,其實是說食鹽中的鈉元素攝入過量對人體有害。市面上的低鈉調味品能很好地改善這一情況。低鈉鹽中含有約25%~30%的氯化鉀,能在幾乎不影響咸味感覺的同時,將攝鹽量降低1/4~1/3,同時還能有效增加鉀的攝入量。除低鈉鹽,低鈉醬油、低鈉豆瓣醬等都是極佳的替代調味品。

        2、出鍋再放鹽

        不少人炒菜時,喜歡油一開,就把鹽和蔥姜蒜一同下到鍋里,或剛放入食材就立即加鹽,這些做法都會讓鹽滲入食材中,而導致用鹽量過大。合理的做法是,在菜將出鍋時再放鹽,讓鹽分附著在食材表面,既有味道又不至于用鹽過量。

        3、多醋少糖

        有做飯經驗的人都知道,菜做咸了,放點兒糖就能讓咸味變淡,這是因為糖能起到降低咸味的作用,而這又會無形中增大鹽的用量。醋卻剛好相反,它的酸味有強化咸味的作用,若是不想放太多鹽,只要加些醋,就能讓原本偏淡的菜肴變得咸淡適中。此外,番茄汁、檸檬汁、蘋果醋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

        4、借助食材本身的風味

        清淡的飲食總讓人覺得沒味道,但若是能借助食材本身的香味,就能讓原本清淡的菜肴變得好吃起來。而且,少量的鹽味恰恰能保留住食物特有的鮮香,可謂相得益彰。香菇、番茄、芹菜、洋蔥、香菜、辣椒、芝麻、花生碎、蔥、姜、蒜、芥末等都是提味的佳品。

        5、無鹽餐飲

        研究表明,在飲食中適量減少鹽分,會讓人自然地愛上蔬菜水果。偶爾給自己做頓無鹽飲食,也別有風趣。如早餐喝一杯鮮榨豆漿或牛奶,吃一碗燕麥粥、一個煮雞蛋,一些黃瓜片、小番茄等果蔬,再加上幾顆原味堅果,不僅降低了鹽的攝入,還能享受到食材原汁原味的鮮香。

        炒菜后不刷鍋接著炒。很多人為了省事或看鍋比較干凈,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直接就炒下一道。然而,看似干凈的鍋表面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因此,建議大家每炒完一道菜都要將鍋認真清洗干凈后再炒下一道,這樣不僅減少了有害物質的產生,還能防止上一次炒菜的調味料和殘渣影響下一道菜的口感和賣相。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