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運動 > 戶外 > 攀巖要注意哪些地方?攀巖要注意什么問題?[圖]

        攀巖要注意哪些地方?攀巖要注意什么問題?[圖]

        大眾健康網 2018-12-13 12:32 戶外飲食跑步運動

        攀巖是一項可以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的一項運動,但是攀巖并不容易血液,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攀巖新手們要認知學習,以免攀巖過程中不小心受傷。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些練習攀巖要注意哪些問題,以及攀巖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攀巖要注意哪些地方?攀巖要注意什么問題?(1)

        攀巖登山攀巖要注意哪些地方?

        攀巖要注意什么問題,是攀巖新手想知道的。攀巖是一種很健康的活動,可以改善攀巖者的體力,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但是攀巖并不容易,攀巖的注意事項也不少。

        1.學習攀巖要注意什么

        1、避免過度訓練

        當你密集地訓練卻得不到進步,這時候你該檢討訓練課程是否過于頻繁,在未給予身體足夠的時間恢復,即開始下一次的訓練。如此攀登者的體能反而隨著次次的訓練而逐漸衰退。

        正確的訓練方法應該是在身體自前次訓練恢復并達到超補償后(約24至36小時)再開始下一次的訓練,才能使體能持續穩定地進步。此外,訓練的份量必須配合體能的進步而逐漸增強,才能給予身體足夠的刺激,使體能有長期的進展,不致停滯在高原期。

        第一天訓練胸部、背部,第二天訓練肩部、臂部,第三天柔軟度及有氧訓練,第四天開始重復前三天的周期。如此各部位在訓練后均有兩天的休息,可避免過度訓練及運動傷害的發生。

        一星期至少要有一天休息。留一些時間讓選手在激烈訓練后恢復體力或肌肉能源是必要的。休息方式亦可采用訓練三天后休息一天,而后再訓練六天后休息一天之方式循環。

        2、注意健康飲食

        ①訓練時飲食攝取量要考慮身體的需求,特別要考慮足夠碳水化含物之補充,以維持肌肉內肝醣之儲存。在激烈訓練時,如攝取較少之碳水化合物,則會導致低肌肉肝醣含量,肌肉肝醣含量少時,要接受規律的訓練是很困難的。

        ②訓練前應吃含有低升醣指數的碳水化合物之食物:如蘋果、橘子、優格、牛奶。

        ③每日訓練后,要盡快補充能源,因為在訓練期間內要補充能量之時間很有限,且肌肉恢復肝醣能力最強之時間是運動訓練后第一個小時(應吃含有高升醣指數的碳水化合物之食物:如運動飲料、烤馬鈴薯、蜂蜜、白米、白面包)。

        ④安排妥善之進食時間。在訓練期間要盡量設法補充食物,不要因不方便而放棄飲食機會。如沒吃早餐即去訓練,在訓煉后上午九、十點左右要吃含有高碳水化合物之食物(如水果、全麥面包)。如在傍晚訓練時,在下午三、四左右要吃一點東西,然后于訓練后再吃正餐。

        ⑤可考慮使用微波爐準備食物,用微波爐并不會導致營養素大量流失,且可結省時間。這對于忙碌的運動員在準傭理想食物時相富有幫助。減少攝取炸或咸的食物。嘗試用蒸煮或炒的方式準備食物。不要加過多鹽,以免造成脫水現象。

        ⑥吃更多之新鮮蔬菜(特別是根莖與綠葉蔬菜)、水果(特別是酸性水果)與谷類食物(如全套面包、豆類、糙米等)。

        ⑦強調淀粉性食物(復合性碳水化合物)之攝取,而不是糖類食物(單一性碳水化合物),不要依賴太多糕餅或甜食來補充碳水化合物(訓練結束后第一個小時除外)。

        ⑧不要吃過多之肉類,肉類最好選擇較瘦的肉或雞鴨肉,要減少肉類之攝取而增加復合性碳水化合物之補充。嘗試每日吃一餐不含肉之食物。

        3、裝備檢查

        安全帶:各部分連接處一定要扣好并反扣,特別是主環,穿著時要特別注意不要扭曲任何一根帶子(有扭曲就說明穿著肯定有問題),

        主鎖:鎖體是否有裂縫,鎖門是否有彈性,最好使用2把鎖(一把主環,一把連接在安全帶主體上);

        繩子:理順繩子,并檢查磨損情況,繩結(巖館使用最好是兔耳結,并有防脫結),另一頭一定要有收尾的結;

        頭盔:檢查盔體是否有裂縫,盔帶的連接部分(也應反扣)。

        2.攀巖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攀巖一般都穿特制的攀巖鞋,這種鞋鞋底由硬橡膠制成,前掌稍厚,鞋身由堅韌的皮革制作,鞋頭較尖,鞋底磨擦力大。穿上這種鞋,腳踩在窄到不到一厘米寬的支點上都可以穩固地支撐全身重量。在選購這種鞋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買大了。只要能穿進去就行,大腳趾在里面是摳著的,不能伸直。

        2、最好的暖身方法是慢跑10-15分鐘。也許巖墻附近沒有跑道,但是你可以在原地跑步,膝蓋盡量提高,并且加上跳躍和后踢。第一條路線先活潑地動三十分鐘,尤其當你有攜帶裝備攀爬的時候。攀巖時總是爬爬停停,架繩很費時間,容易讓身體冷掉,而確保一個先鋒攀登者會耗費的心理能量比生理還多,所以當你攀巖的時候,可能更容易冷掉。因此,在你攀登之前,你必須做任何可以保持肌肉溫度的動作。

        3、找一塊大石頭或較迷你的巖墻來爬,隨時可以回到地面是抱石的好處,不過也要小心避免傷到腳踝,所以,如果你有同伴在后面用手為你確保更好。

        4、試著找一塊有大小裂隙、不同種類的手點、巖棚、凹洞的大石頭,選擇最好的手點和腳點,注意到手和腳之間力量的不同,使用腳的力量越多,肌肉越不容易累。

        5、當你抱石時,練習好好放置腳的位置,如依腳點的變化而用正踩或側踩。注意把身體往外傾斜一點,可以增加腳和巖面的磨擦力,一般初學者常犯的錯就是身體不能保持垂直,反而太貼近巖面,以致重心位置不對,手浪費很多力量。

        6、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常可用指握撐、引體向上、指掛引體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練習。

        7、換腳的正確方法是要保證平穩,不增加手上的負擔。以從右腳換到左腳為例,先把左腳提到右腳上方,右腳以腳在支點上最右側為軸逆時針(向下看)轉動,把支點左側空出來,而體重還在右腳上。左腳從上方切入,踩點,右腳順勢抽出,體重在過度到左腳。

        8、單手換點時,一般把重心向對側移動,使手在沒離開原支點之前就已經沒有負荷,可以輕松地出手。橫向移動時,要把重心向下沉,使雙手吊在支點上而不是費力地摳拉支點。雙腳踩實,再伸手夠下一支點,而不要腳下虛踩,靠從手上拉使身體上移。一定要注意體會用腿的力量頂起重心上移,手只是在上移時維持平衡。

        9、發力前把腰肋頂向巖壁,體重傳到腳上,千萬不能松垮垮地墜著,這點在攀仰角時尤應注意。移動手應在發力前就向上舉起,把肋部貼向巖面,否則蹬起后再把手從下劃到頭上,中間必會把身體頂離巖壁,加大固定手的負擔。

        10、手腳同點需要的巖壁支點較少,且身體上升幅度大,做此動作時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若支點較高,應打身體稍側轉,面向支點,腰胯貼墻向后墜,騰出空間抬腿,不要面向巖壁直接抬腿。腳踩實后,另一腳和雙手發力,把重心前送,壓到前腳上,單腿發力頂起身體,同點手放開原支點,從側面滑上,抓所握下一支點,另一手固定不動調整身體平衡。手腳同點技術主要用在支點比較稀少的線路上。

        11、攀巖到達頂部后下降一定要給下方保護人員發出明確的指令,在保護人員確認后再開始下降,下降一定要按照教練所教授的方式下降。

        12、禁止在巖墻上做高難度的動作。

        13、嚴禁口中含有食物進行攀爬。

        14、禁止攜帶金屬尖銳物品攀爬巖墻,以免在攀爬和下降過程中傷害到自己和他人。

        15、頭發長得同學在攀登前必須將頭發挽好不讓其散落。

        16、攀爬的時候,一定要緊貼巖壁,這樣既安全又省力。

        17、大腿遠比胳膊有力,所以多依靠大腿的力量。

        18、每次提起一只腳,會省你胳膊的力量。

        19、看好路線,想好你下一步將要往哪兒走,然后再將你的手腳挪到對應的點。

        20、攀爬過程中休息時,還是要貼緊巖壁。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