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營養科普 > 梨子的營養價值高嗎?梨子有哪幾種吃法?[圖]

        梨子的營養價值高嗎?梨子有哪幾種吃法?[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7 14:53 梨子蘋果香蕉水果

        梨子我們生活在很常見的一種水果,也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水果,梨子含水量非常豐富,香甜多汁,肉質偏軟,因此很多人都很喜歡吃梨子。你知道梨子的營養價值高嗎?梨子有哪幾種吃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梨子有哪些營養和吃法。

        梨子的營養價值高嗎?梨子有哪幾種吃法?(1)

        1、梨子的營養價值

        1、梨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能保護心臟,減輕疲勞,增強心肌活力,降低血壓。

        2、梨所含的配糖體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對咽喉有養護作用。

        3、梨有較多糖類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易被人體吸收,增進食欲,對肝臟具有保護作用。

        4、梨性涼并能清熱鎮靜,常食能使血壓恢復正常,改善頭暈目眩貧血等癥狀。

        5食梨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從而防癌抗癌。

        6、梨中的果膠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

        2、吃梨的方法

        1.帶皮煮

        有的人在煮梨的時候喜歡吧皮和核一起去掉,他覺得這些都是多余的部分。其實,這樣的錯誤的。煮梨的時候一定要將梨皮和梨核一起煮。因為梨肉甘甜,梨核酸性,甘酸化陰有利于養陰潤燥。梨皮在煮熟后味道發苦。可以起到到清肺、通便的效果。把梨整個切開一起煮有潤肺清肺的效果。

        2.蔥姜同煮

        秋季涼燥當令,燥邪與寒邪往往相兼為患,侵襲人體,表現為干咳、流清涕。有此類癥狀的患者在煮梨的同時可加入2~3片生姜,5~6段蔥根,同煮5~6分鐘,吃梨喝湯,1天1~2次。蔥根與生姜性溫味辛,有辛溫解表的作用,可去寒邪,與梨同煮,協同起到祛除涼燥的作用。

        3.陳皮同煮

        燥則津虧也生痰,表現為咳嗽少痰,色黃或白。對這種情況,在煮梨時可加入一些陳皮,或放入部分糠心白蘿卜,與梨同煮,吃梨喝湯,能夠起到潤燥化痰、理氣止咳的作用。

        4.烏梅同煮

        對于干咳日久,或程度較重者,可加入烏梅、甘草各10克,與梨同煮,吃梨喝湯。烏梅味酸,甘草味甘,與梨同煮,養陰潤肺止咳作用增強,烏梅還有斂肺止咳功效。此湯味道甘甜爽口,很適宜兒童食用。秋季當茶飲用,也養陰潤燥,防治口、鼻、咽部及皮膚干燥。

        3、不同種類的梨的挑選方法

        1、翠冠梨

        砂梨的一種,果實近圓形,果形指數0.96,黃綠色、果肉雪白色、肉質細嫩、松脆多汁、化渣,石細胞極少,味濃甜。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品質上等,單果重200克,最大500克,果實可食率96%,七月中下旬上市,果實扁圓,果面潔凈,果肉呈白色,果核小肉厚質細嫩爽,汁豐味甜,甜而不膩,別有滋味。

        2、啤梨

        啤梨是進口西洋梨品種的統稱,具體又細分為青啤梨、紅啤梨、加州啤梨等。啤梨總的特點是果實放軟以后口感最佳,細膩柔軟,香甜多汁,果核極小。果肉多為瓢形或葫蘆形,顏色多樣。

        3、南果梨

        南果梨果實小,果皮綠黃色,陽面有紅暈。鮮果脆硬酸甜,如果在室溫下放置15天左右,肉質會變得柔軟易溶于口,汁液特多,風味特別濃郁。

        4、香梨

        香梨學名庫爾勒香梨,果實較小,呈紡錘形或倒卵形。果皮綠黃色,陽面有紅暈,果皮薄。這種梨糖度高,酥脆無渣,香味濃。

        5、鴨梨

        果實呈倒卵形,頂部有鴨頭狀凸起。一般鴨梨果皮黃綠色,貯藏后呈淡黃色。套袋栽培的果實黃白色,也稱為水晶鴨梨或水晶梨。鴨梨糖度較低,清甜爽口,解油膩選它準沒錯兒。

        6、雪花梨

        黃綠色,果面較粗糙,果皮有蠟質。市面上常見的梨中,它是個頭最大的,每個重350-400克左右。它的肉質細脆,汁多味甜,以河北趙縣出產的最為出名。雪花梨有較高的醫用價值,具有清心潤肺,利便,止咳潤燥,醒酒解毒等功效。

        4、紅酒梨

        1、材料

        主料:紅葡萄酒,梨,檸檬,蜂蜜

        2、做法

        梨去皮,整個放入鍋內,加入紅葡萄酒、檸檬片和蜂蜜;

        開鍋轉小火,煲2小時(為了讓梨子的味道均勻,過一小會兒翻至1次)。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