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是越來越好了,許多人甚至過上了無肉不歡的生活,頓頓必須有肉吃。不過我們雖然在吃方面大有提高,但對于運動卻不怎么達標,因此導致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胖子,從2014年開始,中國就超越了美國,成為了世界上肥胖人群最多的國家,其中東三省由于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原因,更是在全國靠前,那么肥胖有什么壞處呢?
1、導致血脂異常
肥胖者,特別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現為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異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癥的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幾點:一是進食脂肪多,二是體內脂肪儲存多,三是高胰島素血癥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清除有問題。
2、增加腦血管病變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壓、血脂紊亂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壓、血脂紊亂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腦更容易出問題。首先,這種人容易發生大腦動脈粥樣硬化,他們的大腦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壓的作用下發生破裂,引起危險的腦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其次,肥胖者血液中的組織纖溶激活抑制因子也比普通人高,這種因子使血栓一旦生成,就難以溶解,所以肥胖者容易發生腦血栓,也就是腦梗死。
3、增加患高血壓的概率
肥胖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在40—50歲的肥胖者中,高血壓的發生幾率要比非肥胖者高50%。一個中度肥胖的人,發生高血壓的機會是體重正常者的5倍多,是輕度肥胖者的2倍多。
4、增加心臟負荷
有人發現,肥胖者心絞痛和猝死的發生率提高了4倍。這說明肥胖肯定會增加心臟的負擔,造成心臟損害。正常人體的心臟就像一個水泵,不停地收縮和舒張,維持著血液的循環流動。肥胖者由于血液中儲存了過多的脂肪,所以血液總量也相應地增加了很多,心臟就會相應地增加收縮的力量。當心臟不堪重負時,它就無法再有效地泵血,就造成血液積聚在心血管系統的狀態,重者甚至出現明顯的心功能衰竭。
5、導致脂肪肝
大約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肝臟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場所,然而肝內并沒有多少多余空間來儲存它。在肥胖者體內甘油三酯合成與轉運之間的平衡發生了失調,肥胖者的脂肪酸攝入多,所以肝臟合成的甘油三酯也多。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積在肝臟內。結果形成了脂肪肝。
1、遺傳因素
遺傳不僅與肥胖有關而且與消瘦同樣有關。這種遺傳性與母親的關系更大,如果母親肥胖,那么她孩子肥胖的可能性可能是75%,同樣如果母親消瘦,她孩子消瘦的可能性也是75%。
有肥胖遺傳背景的人或者是有患肥胖傾向的人,他或她的代謝更有效。也就是說,如果在饑荒年代,很少的飲食就能使這些人活下來。
從遺傳背景上講這些人更適合活在饑荒年代,也可以說長期的飲食不足使這些人獲得了這種遺傳特性,這就是“適者生存”的道理,這些人有了“勤儉基因”。但當這些人在短時間富了以后,飲食不僅得到了滿足,而且攝入的熱量還大大有余,這時這種“勤儉基因”卻使這些人盡可能地把過多的熱量儲存下來,于是這些人更容易變胖。
2、飲食因素
日常的飲食是體重上升的重要因素。人體攝入的熱量超過了所需要的熱量時容易發胖,可是有人會說“為什么我沒有吃很多也會發胖呢?”這種時候你就應該考慮食物中不同種類它所占的比例是否合理。
過多的攝取飽和脂肪酸會使脂肪組織不停的增長,平時在做飯時對食物的加熱過度也會使少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轉變成飽和脂肪酸。吃不多并不代表吃的熱量不多,總的來說,改善飲食是減肥的第一步。
3、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代謝率會逐年下降,所以同樣的飲食同樣的運動量在20歲時不胖,可到了40歲就會發胖。況且我們的體力活動量也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下降的。
4、性別因素
性別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男性休息時的代謝率要高于女性,所以男性需要更多的熱量來維持他們的體重。
另外絕經期后中年女性的代謝率也明顯地下降,所以女性在絕經期后體重開始明顯增長。而且男性和女性的飲食習慣、飲食量及運動量均存在差異,所以性別也是決定肥胖的重要因素。
5、運動量因素
有人會認為只要運動就可以消耗身體中的熱量,從而達到瘦身的效果。可是有的人每次的運動量很大,但是卻沒有控制住體重,而是使食欲得到了增加,不僅沒有達到瘦身的效果,體重也不斷的增加。
6、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主要指人的社會環境,生活習慣,時尚等。楊貴妃時代的“以胖為美”自然決定了追求時尚人們的生活方式。
而美國式的生活方式更會使人發胖,美國的“可口可樂化”或“麥當勞式”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決定了美國近30%的肥胖發病率。一頓飯要是喝含糖飲料和吃快餐,那么到飽的時候所攝入的熱量比普通飲食要高很多。
所以越是生活方式的“美國化”發胖的可能性就越高。同樣社會競爭激烈,心理壓力大,焦慮等等也都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不幸的是這些改變都傾向于使人發胖。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