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美容 > 護膚養顏 > 皮膚怎么保養都看著很臟?方法對了才能有嫩白肌[圖]

        皮膚怎么保養都看著很臟?方法對了才能有嫩白肌[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8 21:29 肌膚養護護膚肌膚

        肌膚的好壞是靠個人的護理的,所以愛美的妹紙要注意皮膚護理的方法,方法不正確的話,那么護膚的效果也就不怎么明顯了。皮膚護理正確的方法你是否知道呢?白嫩的皮膚有三步就可以養成了,而且也不需要耗費你很多時間,護膚就是這么簡單。

        皮膚怎么保養都看著很臟?方法對了才能有嫩白肌(1)

        1、肌膚養護的方法

        Step1調整觀念,減輕壓力

        專家分析:“皮膚過度的保養不僅會促進粉刺、黑頭的生長還很容易造成毛孔堵塞。一些保養品則容易取代皮膚本身應有的皮脂分泌功能,讓皮膚腺體以為無事可做而提前‘退休’,進而使皮膚未老先衰!”這就是導致肌膚吸收能力減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個“衰”并不是持久性的,只要你能及時休整是可以逆轉的。短時間內提升與修復肌膚的吸收能力,首先把目標鎖定在基礎護膚上,并減輕思想壓力(我們不當的肌膚護理大多都是源自對肌膚的過度緊張)。

        Step2深層清潔,但不是刷地板

        有次出差,發現同事在行李中帶著許多瓶瓶罐罐保養品,絕對比平日每天使用的東西多,因為覺得在外地出差可算能有一個為肌膚做徹底清潔的時間了,于是卸妝油、潔面膏、磨砂潔面乳、深層清潔膏、深層清潔面膜、去黑頭面膜……一直到最后的一片美白面膜,在短短的1小時里全都招呼在臉上了!

        拜托,洗臉不是擦地板,我們的皮膚可是非常嬌嫩的,這樣做直接導致皮膚本身的天然屏障形成“漏洞”,不但大大影響了肌膚的吸收能力與保濕能力,還會使你的皮膚成為超級敏感型,受不得一點刺激。

        建議:這里所說的清潔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清潔臟污,還有減輕無形中為肌膚長久賦予的壓力,一層深似一層的過度清潔,百害無益還為肌膚增添了“心理負擔”。所以建議在溫和的基礎清潔后,選擇按摩霜類的溫柔清潔品,清潔的同時好好為肌膚做個放松,舒緩壓力。

        選擇在沐浴期間做面部清潔按摩。這時皮膚的血液循環正處于旺盛階段,做按摩能將營養成分迅速滲透到皮膚深層,并加強肌膚細胞的活力。按摩時間應控制在5分鐘左右為宜,特別注意如選用含有磨砂的產品的手法力度與時間控制。

        推薦使用淋巴按摩法。以鎖骨、臉部與耳際交界處為重點,先從鼻翼兩側緩而深地按摩,一直到耳際,再由額頭沿著臉龐側邊慢慢到鎖骨,沿著皮膚的紋理輕柔地進行按摩。接著以相同的手勢由鼻翼上達太陽穴,由下巴往面頰處畫圈,最后以手掌包覆整個下巴,來回滑動至耳根處輕壓。

        Step3簡化日間肌膚保養方向

        簡化既是強化,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減少肌膚保養的方向,單一而集中的保養效果則會加倍。這個期間我們的護膚目的就是讓肌膚恢復到最初的平衡狀態,為下一步對其他功效型美容品的吸收效果作鋪墊。日間基礎護理除補水、滋潤、防曬,主要方向放在使用提升肌膚細胞活力與減壓抗壓的產品上.

        建議:

        1減壓抗壓的產品:具有抗氧化成分的產品都是很好的肌膚減壓抗壓產品,比如成分維生素C,就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不但可以保護細胞不受紫外線等有害物質的侵害,還可以中和皮膚中的游離自由基,達到還原黑色素、減少皮膚細紋及松弛現象的效果。特別要提到一種叫“左旋維他命C”的成分,非常容易被皮膚吸收,在抗壓減壓上的作用也很大。天然植物成分如櫻桃果、葡萄籽中也含有高度的抗氧化物質,在這個期間都是你主要選用的護膚品。

        2提升細胞活力的產品:肌膚提不起勁來,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肌膚底層缺水,你需要擴大底層細胞的“儲水空間”,高度鎖水的產品是你的訴求;另外有些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膚細胞的活力自然下降,增加細胞能量的產品,如含有輔酶、酵母、天然海藻、山藥等成分的產品都具有出色的促進新陳代謝、刺激微循環及細胞再生的功效。

        Step4夜間排毒與幫助肌膚細胞睡眠

        吸收力下降、缺乏活力與平常的淋巴循環不暢滯留廢舊“毒素”有關,夜間是為肌膚排毒的最佳時機。由于晚上細胞分裂活動旺盛可以去除白天進入皮膚內部的雜質和毒素,所以在睡眠前使用具有排毒功效的產品,并配合前面提到的淋巴按摩手法,對增加新一天的肌膚活力有顯著效果!

        肌膚睡美容覺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是睡眠質量并不一定同睡眠時間成正比,所以我們沒必要一定要求肌膚睡夠8小時,但是幫助肌膚細胞提高休眠質量的產品--“睡眠產品”是我們在這個階段訴求。

        建議:能夠成為睡眠產品的必備條件:必須更加溫和、無添加;高透氣性、無負擔;高度鎖水、保水;具有鎮定舒緩的功效;沒有特殊香味。

        2、推薦四種茶飲

        一、西紅柿汁

        每天喝一杯西紅柿汁或經常吃西紅柿。西紅柿富含維生素、蘋果酸、檸檬酸等成份。西紅柿中主要的營養就是維生素,其中,最重要、含量最多的就是胡蘿卜素中的一種———番茄紅素,據說它能清除自由基,保持皮膚細膩。那些維生素能減少黑色素的形成,可以很好地治療雀斑噢。這個方法當初偶是從一本雜志上看到的,自己試了一個多月,效果還真不錯。姐妹們也回去試試吧。

        二、大麥若葉青汁

        就是把大麥嫩苗榨成汁或者制成粉末,沖著喝。這法我現在一直用,因為當時聽同事說,青汁里含有的什么纖維可以排毒清腸,從而減少體內毒素堆積。體內沒毒了,面色自然就紅潤啦。還有那個什么酶能抗氧化,防止皮膚衰老和喪失彈性,現在我覺得自己的過敏和長痘癥狀也改善了,可能也是因為喝青汁吧?不過不知啥原理。據說這東東還可以用來減肥,偶的身材一直沒怎么胖,相反還有些瘦了,也沒運動或者吃啥東東,很多時候都是匆匆忙忙喝上一杯。難到也是因為喝它??如果真是這樣,那減肥可真是省事省力啦!以前我都自己榨汁,現在忙的沒時間了,就買現成的了。

        三、紅棗蛋茶

        取幾十個紅棗,一個雞蛋,適量紅糖。將紅棗放在容器中,外加500毫升左右的水,煮上三分鐘,然后打入雞蛋,再燜兩分鐘,然后加入適量紅糖即可。這種方法是大學時代的同學用的。記得以前她的皮膚總是暗黃無光,后來在同學聚會上,皮膚已是比較白凈了。經不住大家的軟磨硬泡,才輕啟朱唇告訴偶們的。據說這茶不僅能美白,還能補血呢。不過做起來似乎很麻煩哦。偶回去做了試試,由于偶向來生活節奏快,實在沒太多時間忙活。所以沒做幾次,偶就換回原來的沖青汁了。

        四、桃花茶

        干桃花四克,綠茶五克,沸水沖泡飲服。據說可以改善面部黑斑,老年斑什么的。這個方法似乎很簡單哦,不過要是自己曬桃花可就有點小麻煩哦,而且這法用時有條件限制。據說孕婦及月經過多者要忌服的噢。

        3、保濕面膜的功效

        作為面膜產品中重要的品類,保濕面膜是不少消費者的護膚必備產品之一。許多消費者往往會在睡覺去敷上一副保濕面膜,然后美美地入睡。然而,近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進行的保濕面膜產品評測顯示,部分保濕面膜并不具有補水效果,反而是部分保濕面膜的防腐劑化學成分超標。作為消費者,以后購買保濕面膜時可要注意保濕不成反而造成肌膚傷害。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上40款聲稱具保濕功效的片裝面膜,以5分為滿分,只有6款樣本(15%),取得4分的較佳成績,部分樣本在使用后,皮膚水分沒有明顯增加。至于綜合各評分準則后,有7款樣本取得較佳的4分,另有4款則取得較低的2.5分。樣本中最貴和最便宜的產品,每片平均售價為港幣108.3元和港幣3.1元,總評分別只獲3分和2.5分;反觀7款總評獲4星的產品,其中5款平均每片售價在港幣20元以下。消委會提醒消費者,產品價格和質素并無必然關系。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表示,此次保濕效能測試參考內地相關產品的指引,在恒溫和恒濕的環境下進行。每款樣本由最少24位試用者測試,由于面部不同部位的皮膚水分差異較大,所以選擇在其左或右前臂內側敷上3平方厘米的面膜樣本,透過皮膚水分測量儀,量度試用者使用面膜前,和使用后的1小時、3小時及6小時的皮膚水分數值變化,根據各樣本的保濕效能,予以評分。

        測試發現,試用者前臂的皮膚水分增幅在敷面膜后的幾小時內逐步減退。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綜合敷用后1小時、3小時及6小時,3個時段的保濕表現分別按比重50%、30%和20%計算,只有6款樣本保濕效能較佳,總評獲4點評分,但同時有17款樣本只取得2.5至1.5等較低評分;不少消費者都喜歡在睡前敷面膜,為皮膚補濕,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若希望皮膚維持較佳的保濕效果,需配合其他乳液或乳霜使用。

        值得關注的是,除保濕功效外,消委會在檢測中發現半數面膜樣本含或可令人皮膚過敏的防腐劑化學物質成分。3款樣本檢出防腐劑MIT(methylisothiazolinone甲基異噻唑啉酮),其中平均每片售價最便宜1款樣本(每片港幣3.1元),檢出0.013%濃度MIT,超出內地規定上限(0.01%)。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給出的購買建議稱,皮膚較敏感人士若用新購的面膜,可先將部分面膜液涂抹于面頰旁,讓其停留短時間,沒有出現過敏反應后才使用。如面部在過程中出現紅、痕癢或針刺的感覺,應馬上移除面膜并徹底清洗,以免產生過敏。同時,敷用面膜不應超過建議使用時間,以免皮膚水分被面膜吸收,造成反效果。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