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食品安全 > 吃魚要警惕什么禁忌?健康吃魚的原則是什么?[圖]

        吃魚要警惕什么禁忌?健康吃魚的原則是什么?[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4 16:20 吃魚魚肉膳食

        魚是生活中很常見的肉類食物,適當吃魚可以為健康帶來不少的好處,但是吃魚也有許多禁忌要注意,那么吃魚要警惕什么禁忌?健康吃魚的原則是什么?吃魚要警惕的禁忌有很多,如果吃法不當,也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吧。

        吃魚要警惕什么禁忌?健康吃魚的原則是什么?(1)

        1、吃魚要注意的禁忌

        1、生吃魚片得“肝吸蟲病”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極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

        據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家介紹,肝吸蟲病是以肝膽病變為主的一種寄生蟲病,人通過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被感染的幾率極高,目前我國僅在廣東省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肝吸蟲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為生吃魚蝦而染病。

        其臨床癥狀以疲乏、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肝腫大、頭暈等較為常見,嚴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變腹水,甚至死亡。

        2、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魚膽是一味中藥,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痹、惡瘡等癥。

        民間也因此流傳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說法,所以盡管魚膽味苦,總有人躍躍欲試。擅吃魚膽極其危險,極易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專家指出,魚的膽汁中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等具有極強毒性的毒素,這些毒素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將魚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發生中毒。

        魚膽中毒發病快,病情險惡,病死率高。中毒較輕者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肝大、黃疸、肝區壓痛、少尿或無尿、腎區叩痛等癥狀,如果搶救不及時,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因此吞食較大魚的膽更易發生中毒。

        3、空腹吃魚可能導致“痛風”

        在減肥(減肥食品)風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歡只吃菜不吃飯,空腹吃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卻很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

        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堿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4、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

        一般人都認為吃魚越新鮮越好,因此喜歡活殺現吃,認為這樣才能保證魚的鮮美和營養。但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無論是人工飼養的魚類或野生的魚類,體內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

        活殺現吃,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此外,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營養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不可否認,魚的確是很好的健康食品,但食魚有道,才能對你的健康真正有益。

        2、吃魚的正確方法

        1.個頭挑“八分大”的。魚的個頭決定其口感和安全性。太小,魚還沒有長大成熟,肉質不夠鮮嫩,魚刺也會顯得格外多。太大,意味著魚的年齡老,肉質粗糙,體內可能積聚了不少有害物質。因此,買魚選個頭“八分大”左右的比較合適,例如,鯉魚和武昌魚以1斤半、鯽魚0.5斤~1斤、草魚4~5斤的為宜。

        2.魚眼渾濁塌陷、魚鰓發灰的不買。選購“冰鮮魚”,應該先觀察其眼睛和鰓。新鮮魚眼球飽滿,角膜透明清亮,鰓絲清晰呈鮮紅色;次鮮魚眼球不飽滿,眼角膜起皺,稍變渾濁,有時眼內溢血發紅,鰓色變暗呈灰紅或灰紫色;腐敗魚眼球塌陷或干癟,角膜皺縮或有破裂,魚鰓呈褐色或灰白色。

        3.水箱內水的顏色不對不選。在超市購買活魚時,要看看“水色”。因為它是水質好壞的體現,如果呈現深綠色或是藍色,可能是藻類過多,說明很久沒有換過水和清洗水箱了,可能會影響魚的健康。水色清且流動更換的水箱中的魚,一般會更鮮活。

        4.價格太低的不買。價格低得離譜,就要考慮魚的來源、品質和安全性問題,變質魚吃下會帶來很大的健康風險。

        5.現殺活魚放放再吃。剛宰殺后的魚肉品質并不是最好的,因為魚肉會有一個“排酸”過程,需要放置一段時間才更加鮮美。像草魚、鰱魚這樣的小型魚,應該立刻冷藏,2小時后再烹調;而大型魚需要冷藏超過2小時。

        6.魚肉過紅過白不吃。魚因品種不同,本身就存在金槍魚這樣的紅肉魚和帶魚這樣的白肉魚之分,但如果魚的顏色過于鮮紅或呈亮白色,很有可能是染色劑的“功勞”。

        7.腌制過的不吃。水產品中可能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在干制或腌制過程中,其中的部分蛋白質發生分解,產生胺類,和亞硝酸鹽結合成為亞硝胺,有一定的致癌風險。

        8.生魚片冷凍后再吃。生魚片中可能會存在寄生蟲,寄生蟲對熱和低溫抵抗力很差,在零下20℃的條件下冷凍24小時后可被殺滅,而一般生魚片餐盤下的冰塊完全起不到殺滅寄生蟲的作用。所以,只有對原料的來源足夠放心,魚才能生著吃。

        9.盡量蒸著吃。在所有的烹調方法中,蒸最為健康,烹調溫度較低且用油少,能很好地保護魚肉中絕大部分營養不被破壞;煮或燉,魚中的有一部分營養可能會流失于湯水中;燒烤的溫度較高,容易產生有害物質,并且烤魚的用油量也不少,破壞了魚低脂的健康特色;油炸含油量更高,對魚營養破壞更大,也不建議選用。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