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食品安全 > 如何健康吃甜食?吃甜食要注意些什么?[圖]

        如何健康吃甜食?吃甜食要注意些什么?[圖]

        大眾健康網 2019-11-25 18:02 甜食零食發胖

        甜食是很多小孩和女同房吃的食物,甜食種類繁多,吃起來十分美味,吃甜食能夠讓人心情更好,不過很多人都知道甜食熱量高,吃太多對身體不好,要注意控制吃甜食的量,那么如何健康吃甜食?吃甜食要注意些什么?下面為大家介紹。

        如何健康吃甜食?吃甜食要注意些什么?(1)

        1、如何健康吃甜食

        (1)首先要了解糖

        糖是一種產能營養素,稱為碳水化合物。它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透過血腦屏障,為大腦供能。這就是為什么在爬山累了的時候,吃一塊含糖量高的能量棒,就能馬上精神倍兒爽的原因。

        (2)吃多少合適

        我們都知道糖吃多了不好,但是總要有個量。經過計算,60kg的成年人一天可攝入60g左右的糖,15歲左右的孩子每天的糖攝入量應控制在40g以內。當然你要知道,這些糖很多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吃入身體里的,所以不要覺得量還不少。

        (3)吃糖的時間

        不要在飯前吃,也不要在飯后。因為吃飯的時候會吃大量的主食,主食本身就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在這個時段吃糖,會加重胰腺的負擔。因此,可在兩餐之間,工作勞累的時候適當補充些糖分。

        (4)不宜吃糖者

        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吃糖,例如肥胖糖尿病、糖耐量低、胃腸功能弱的人就不適合吃糖。

        總而言之,我們建議吃甜食的原則應該是:

        低血糖時適量補糖、運動前吃甜食、頭暈惡心時適當補充、疲勞饑餓時適當補充,并且要優先選水果。

        另外,每天只可吃1次甜食,并且甜食不要咀嚼太久,因為這對牙齒不好。

        2、甜食吃太多的危害

        1、加速細胞老化

        大量吃糖會使體內環境變成中性或者是弱酸性,體內自由基過多,這樣則會加速我們的細胞老化,還會長白發。

        2、容易長痘痘

        過多的甜食會讓我們身體內維生素B群的代謝變慢,造成我們皮膚大量出油。油脂分泌過多會導致毛孔堵塞,從而長出惱人的痘痘。這也就是為什么長痘痘期間要忌甜食的原因。

        3、容易引起肥胖

        甜品中所含的糖進入體內會被轉化為葡萄糖為人體提供能量,當供應的能量有剩余時,就會被轉化為蛋白質,最終形成脂肪。

        4、引起齲齒和口腔潰瘍

        甜食可以給口腔里的細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繁殖條件,這些細菌和殘留的糖分在一起,會使牙齒、牙縫和口腔里的酸性增加。而牙齒經常受酸性侵蝕,就容易引起齲齒和口腔潰瘍。

        5、易發生骨折

        長期過量食用甜食會消耗掉體內大量的鈣,引發缺鈣、骨質疏松。

        6、造成營養不良和貧血

        有些人為了減少食量會食用些糖以代替一部分飯菜,這樣做雖然身體所需要的總熱量夠了,但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等就會大大欠缺,以致引起營養失調,久而久之也會造成營養不良和貧血。

        7、增加患女性私處炎的可能性

        當我們攝入的糖分過多時,女性私處內的糖原也會過多,這樣一來女性私處的酸性環境會發生改變。而當女性私處內酸度增加時,會導致病菌大量繁殖,從而引起女性私處炎。

        8、增加患乳腺癌的機率

        早期乳腺癌細胞的生長和繁殖需要有大量的胰島素做支撐,而甜食能讓血液中的胰島素維持在較高水平,間接為癌細胞的生長營造了一個“好”環境。

        9、容易得膽結石

        血液中較高的胰島素含量會導致膽內的膽固醇、膽汁酸和卵磷脂發生改變,導致比例失調,從而產生結石。

        10、視力容易下降

        過多食用甜食會導致血液偏酸性,造成血液中的鈣元素含量降低,從而影響了眼球鞏膜彈性降低,也會使睫狀肌處于緊張狀態,逐漸導致眼睛視力下降。

        11、脾氣變壞

        原因是甜食中的糖分消耗了血液中過多的維生素B1,造成丙酮酸、乳酸的代謝物不能有效排出以致大量堆積,這些化學元素會使人變得容易鬧情緒、愛哭、脾氣暴躁。

        12、容易上癮,形成依賴

        甜食吃多了還會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賴,其原理與毒品有異曲同工之處。習慣嗜甜的人,大腦中會產生類阿片類物質,在吃糖時感覺快樂無比。而一旦停止吃糖,就會感到痛苦煩躁不安。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