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茶,顧名思義,就是具有養生效果的茶品。雖然茶的品種非常多,但是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需要了解了,當然也需要根據氣候特點來選擇。一般說來,秋燥的時候適宜喝一些具有潤肺效果的茶品。那么哪些養生茶可以防燥?秋燥時如何潤肺?
1.西洋參茶
【材料】西洋參3克,麥冬1克
【制法】將西洋參切片或切段,麥冬,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煮約1小時即可。
【功效】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生津,加麥冬可增強西洋參之滋陰生津潤肺功效。
提醒:西洋參茶主要用于氣陰兩虛而實火內盛者及肺腎陰虛火旺者。因此,如果患有虛寒病的患者,盡量不要飲用西洋參茶。另外,西洋參及西洋參制品每日用量5克足矣。
2.菊花茶
【材料】干菊花、金銀花、甘草
【制法】將干菊花泡茶飲用,也可將菊花與金銀花、甘草同煎代茶飲用,煎煮時間不能太長。
【功效】菊花茶可清熱解表,清肝明目。適宜在秋天感冒、發熱、微惡風熱、口干、尿黃、舌質紅、苔薄黃時飲用,也可用于高血壓初期出現頭痛、目赤等癥狀時飲用。
3.二子茶
【材料】決明子50克,枸杞子15克,冰糖50克。
【制法】將決明子略炒香后搗碎,與枸杞子、冰糖共放茶壺中,沖入沸水適量,蓋悶15分鐘代茶飲用。
【功效】二子茶有益肝滋腎、明目通便的功效,適宜于頭暈目眩、雙目干澀、視物模糊、大便干結等癥狀。
除了長久累積的壓力外,人體也會跟著外在節氣的轉變產生變化,尤其是秋天氣候干燥時,更容易加劇內在燥熱的產生,導致肝火上身。因此,在日常調理上,宜多留意水分補給,遵循潤燥、補肺、養陰法則來加以調理。
舒緩焦躁情緒這樣做!3穴位疏通肝、脾、腎經有一套
此外,出身中醫世家的大陸中醫生迷羅在其所著的《24節氣自愈養生法─跟著節氣這樣吃、這樣做,癌、病不上身!》一書中特別推薦下列3大穴位,只要利用閑暇之余,適度揉按、刺激,就是幫助疏通肝、脾、腎3條經絡、降肝火,緩和焦躁情緒的好方法: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位在人體腳背上,也就是沿著大拇趾與、二腳趾縫往上延伸到骨頭的位置,適度揉按此穴,有助疏通肝火。
穴位1、太沖穴: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位在人體腳背上,也就是沿著大拇趾與、二腳趾縫往上延伸到骨頭的位置,適度揉按此穴,有助疏通肝火。中醫認為“痛則不通”,若揉按此處時,會覺得特別疼痛,就代表確實有肝火旺盛、肝經不通的問題,應適度對癥調理。
“太白穴”取穴方式為,以大拇指沿著腳部大拇趾根部,內側骨節正下方即是。
穴位2、太白穴:
經常按壓太白穴,有健脾補氣、滋養脾胃的作用。適度揉按對于改善現代人應工作壓力、飲食不均衡所引起的腹脹、胃痛、便秘等腸胃不適問題,有不錯的效果。取穴方式為,以大拇指沿著腳部大拇趾根部,內側骨節正下方即是。
“太溪穴”位于人體腳踝內側、內踝骨后的凹陷處太溪穴為腎經原穴,是專門補腎的一個穴位。
穴位3、太溪穴:
位于人體腳踝內側、內踝骨后的凹陷處太溪穴為腎經原穴,是專門補腎的一個穴位,適度揉按此處有助補養腎經,對于改善失眠、多夢也有很好的效果。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